經濟金融系列學習:無謂損失和稅收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如果在市場上政府出台政策進行管制的話往往會產生一個新的市場,新的市場自然會產生新的銷量Qn,那麼如果市場上只能夠提供Qn數量的商品的話,消費者最多也是只能拿到Qn數量的商品

下面有趣的事情來了,大家會發現上面的這個圖和下邊的這個圖並不是那麼的對稱,我們接下來通過分析這兩個圖發現會不會發生比如權力尋租這樣有趣的事情:

首先我們來看社會總體損失了多少的財富,因為在原有的自由市場下,形成的社會的總財富其實就是這個曲邊三角形的面積,但是在加入了調控以後,形成的價格就會發生變化,總量變成了小的這一個部分,這個看起來是不是和上邊的有些像,其實他們是一樣的,他們這部分缺少的社會福祉還是叫做無謂損失

當然上述的損失都是一些社會的損失,但是我們應該想一些更好玩的東西,就是消費者會以什麼樣的價格拿到商家售賣的貨物,以及其中有沒有權利尋租的空間,比如50塊錢的一包泡麵,社會上可能有10萬包泡麵,以20塊錢賣,商家可能只提供7萬了,但是現在市場上的需求是遠遠大於7萬的,這樣就導致會哄搶,消費者和消費者之間會產生競爭,大家會產生的哄搶的價格,實際上也會在這條需求曲線上可以反映,可能實際上需求的價格是100塊,如果說現在有一個黃牛,他可以借政府的這一個政策,可以一次性的都到自己的手上,然後再去災區投放,就可以以100元的價格賣出去,這個是由需求曲線反應的,如果他以110元的價格去賣,可能最後他就只能賣出去6萬包泡麵,如果以90元的價格去賣的話,實際上又會被瘋搶,實際上他是以100圓的價格來去賣出7萬包泡麵,這其實就是一種權利,如果某人擁有這樣的壟斷的權利,那麼這個人就會獲取利潤,如果一些人沒有這樣的壟斷的權利,那麼這些利潤就會被隨機的哄搶(現在在這裡我們還沒有定義壟斷,我們就先不去說壟斷這個詞,在這裡我們就說一個人擁有一種權利,但是這個人也可以讓其他的供應商不去供應別人家,然後他就可以一包一包的賣,囤積居奇賣出更高價位的事情,無非就是想要賺取更大的利潤),那麼由圖中可以看出,實際上他可以賺取的利潤如下:

利潤無非就是從20到100之間的陰影的部分,如果假設不存在這樣的一個人,那麼這7萬套泡麵就會被哄搶,一種可能是還是會出現一個人當做黃牛把這些東西都賣掉再去賣,另一種可能是會存在很多的商家會以政府規定的20元價格去賣,但是消費者往往會因此而去哄搶,因此去排隊,從而付出更多的排隊時間,就類似於春運的火車票,大家要拚命的在電腦面前拚命地點擊搶,然後很多人又搶不到,因為僧多粥少,那麼這個時候就會有額外的社會的開銷,但是搶到的人就會賺到了,因為事實上他要以100元買的東西,實際上才花了20元就可以買得到,如果給大家隨機的機會競爭的話,這樣就會出現一個競爭的模型,比如說春運期間的火車票,因為供求關係很高,導致均衡價格很高,但是我們又不抬升價格,我們依舊以很低廉的方式在售票,但是我們真正想要保護的那些人,真正想要保護的那些農民工他們有平等的哄搶的機會么?沒有,但是更多的是火車站的那些有渠道的,比如火車站工作人員的親屬,他們以平等的價格拿到票,然後在轉手以市場價格賣給農民工,這不會有任何慈善的行為的.

總之來說,這樣的一個設定價格低於市場價格的這樣的一個政府干涉或者價格管制的情況下,就會出現要麼有人能夠獲得額外的租金,要麼就會隨機的分配,但是我們生活中具體到一些很特殊的事例,春運期間農民哥們的搶票能力是很差的,甚至他們都不會用電腦,我還記得前進有一個新聞,北大的學生幫助農民工搶火車票,為什麼只有大學生才能夠搶到火車票啊,因為大學生玩電腦玩的很轉,所以最終還是一種我們往往發善心希望照顧弱勢群體的時候,往往弱勢群體並沒有辦法得到我們的照顧,甚至會造成一部分相應的損失.

現在已春運的火車票為例,比如從北京到煙台的火車票,原來的價格是50元,現在春運了依舊保持原來的價格,可能就跟上述的速食麵模型一樣,農民哥依然買不到,但是如果政府可以適當的提高火車票的價格的話,這一部分的差額利潤就不是被黃牛賺走,而是保護了國有資產.

我們發善心導致的是國有資產流失,我們不發善心導致的是國有資產不會流失,但是消費者他付出的是相同的代價,這就是我們用經濟學能不能做一個很好的決定的差別,很多時候我們的善心並不能幫助弱勢群體,甚至還會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或者是權力尋租的機會,這樣的東西其實很多的例子,比如公租房等等.

但是上邊講的都是一些最皮毛的東西,具體的東西還是要具體分析,一旦稍微涉及到複雜的背景可能結果就會很不一樣.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個很常見的稅收問題:

我們想想我們關心的是什麼,比如有人賣冰箱,有人買冰箱,最終還是形成的一個社會條件最優化的一個情況,但是這個時候政府說,我要收稅,我要提供社會的公共服務,因為政府無法避免,這個時候就可能出現政府向買家收稅,政府向賣家收稅,也可能各收一半,那麼他們之間有什麼異同點,以及稅收會產生社會福利的怎樣的變化(當然這個我們可以預測到,一定是社會福利的降低),但是具體的降低多少,這是我們要分析的,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

因為政府向賣家和買家收稅非常有對立性,我們就把他放在一起,為了簡化我們的模型,我們不認為收稅是收取交易額的一定的比例,而是收取一個固定的額度,比如像人頭稅這樣每個人收100塊這樣的一個固定的份額.

我們向買方收稅,意味著賣方是感受不到變化的,這時候改變的是買方的需求曲線而不是賣方的供給曲線,同樣跟賣方收稅也這樣.

現在以買方進行分析,首先,在收稅之後,這個時候買方的需求會產生移動,現在進行分析,供應商在收不收稅的情況下市場的需求量是否會有變化,這個很容易理解,因為稅最終會轉嫁到供需雙方,導致商品的價格上漲,這個時候買家的購買量會下降,所以說這個需求曲線會做一個整體的向下平移,會變成一個新的需求量,並且下移的這個部分的比例就是tax,所以這個時候形成的新的供求曲線才是市場上判斷的供求曲線,大家這個時候都會發現成交價格和成交數量都會降低了,同樣的向賣家收稅也是這樣,也會形成一個新的市場供求關係.

但是提供了稅收後對於社會的福利肯定會有降低,但是這樣是不是對於社會造成了一個損失,這將是我們下一篇所要討論的東西


推薦閱讀:

實證分析(Positive Analysis)在經濟學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97 年到 03 年期間,中國是如何實現物價浮動在 1% 左右而人民收入卻接近翻一番的高增長低通脹發展模式的?
餓了么到底是怎麼掙錢的?
電影票房與口碑營銷:社交學習(social learning)在消費決策中的作用
人為什麼喜歡「貼標籤」?

TAG:经济学 | 经济学常识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