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與時間:從邊際效用談起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極簡經濟學 ,歡迎關注

快樂是人追求的目標,愛情則是快樂的重要原因,時間是聯繫愛情與快樂的神奇的紐帶。一見鍾情、天長地久和七年之癢等都是關於愛情與時間的描述。為什麼愛情會有不同的時間軌跡?不同的時間軌跡之間有何種含義?

一、愛情的時間軌跡

圖-1向我們展示了時間在愛情發展過程中的魔法。模式A是初始時一見鍾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愛情所帶來的快樂逐步減少,最終趨近於零,甚至為負。模式B是比較有趣的,在這種模式中,時間似乎沒有魔力,僅是維持現狀而已。模式C、D和E中愛情所帶來的快樂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但不同的卻是增長的趨勢(模式C是勻速增長,模式D是加速增長,模式E是減速增長。)

圖-1 愛情的時間軌跡

二、愛情的邊際效用及變化趨勢

1.愛情的邊際效用

邊際效用指消費者每增加一個單位物品的消費所帶來的滿足程度的增加量。以此類推,愛情的邊際效用可以定義為愛情每增加一個單位給人們所帶來的滿足程度的增量。

愛情的邊際效用主要有三個來源:

第一、新鮮感。作為一種與親情、友情所不不同的情感,它會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情感體驗。這種新鮮感既來自所愛的對象,也包括相愛的過程。

第二、信任感。相比較於親情和友情,愛情的選擇性和競爭性更強,愛人之間相處的時間更長,親密度更高,所以愛情會產生更高等級的信任感,這種信任感會給雙方帶來很強的安全感。在人們面臨困境的時候,這種信任和安全感尤為珍貴。

第三、精神互動。人類最終級的快樂是來源於精神領域,愛情可以營造良好的精神交流的氛圍和氣場,人們在這種情境之下暢談不失為一件快樂之事。

2.愛情與物品的比較

第一、物品的生產和消費可以分離,而愛情的生產與消費則同時進行。我們消費的蘋果是由果農先生產出來,然後我們去購買、消費,蘋果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是不同的主體。愛情則是邊生產,邊消費,每個人兼具愛情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職能。這種區別意味著蘋果的消費者只能通過市場機制(價格、競爭)來去間接影響蘋果的生產決策(生產何種蘋果),愛情的消費者則可以直接改變愛情的生產決策(生產何種類型的愛情)。

第二、物品具有質量和數量兩個維度,消費者可以通過數量擴張和質量升級都可以提高效用。愛情具有很強的排他性,在現有倫理約束之下,消費者只能通過質量升級來提高效用。

第三、物品效用的發揮以某些客觀條件為基礎,具有一定的客觀性。比如,蘋果的效用來源於其外形、營養構成等方面。愛情效用的發揮則直接取決於當事人的主觀評價,就像很多人所說「愛不需要理由」。這種區別意味著物品效用的變化趨勢具有一定的可預測性,而愛情的變化趨勢則無法預測。

3.愛情邊際效用的變化趨勢。

——物品邊際效用的變化趨勢

經濟學認為隨著某種消費物品的增加,消費者的總效用增加,但是效用增加幅度下降(邊際效用遞減)。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解釋邊際效用遞減的原因:

第一、效用來源於物品正效用刺激的強度,物品正效用刺激的強度越大,效用就越高。物品所帶來的效用的增加可以通過數量和質量升級實現。隨著物品消費數量的增加,人們對物品所帶來刺激的反應會逐步減弱,而且物品是有形的,其物質形態會隨著消費而逐步減少。第一個蘋果給我們味覺帶來的刺激強度肯定比第五個蘋果所帶來的刺激強度要高。雖然「新口味」蘋果的出現會延緩邊際效用遞減的進程,但是提升產品質量有上限,而且產品質量的邊際效用也遞減(IPhone6的邊際效用小於IPhone4的邊際效用,雖然IPhone6的各項質量指標遠高於IPhone4)。

第二、獲得消費者某種消費品以放棄其他物品的消費為代價,這對消費者具有負效用,這意味著獲取消費品的過程是忍痛割愛的過程,越到後期,忍痛割愛的難度就會越大。

在該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支配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費者通過消費物品多元化對沖邊際效用遞減的風險。以此類推,愛情的邊際效用是遞增,還是遞減?追求快樂最大化的人對待愛情是一心一意,還是三心二意?

——愛情邊際效用的變化趨勢

人們同時是愛情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人們可以依據自己實時監測的愛情的質量而調整生產決策。愛情的獲得雖然也需要放棄資源(時間、精力、金錢),但是只要人們決定投入這對他而言就是正效用。這意味著表明愛情具有突破邊際效用遞減困境的可能,加之愛情是「質量提升型」,因此突破這一困境的關鍵是愛情生產者的愛情質量提升決策。

愛情的質量由「新鮮感、信任感和精神互動」三個層面組成。新鮮感既是時間的天然優勢,同時也是時間的天敵。以新鮮感為質量核心的愛情,很容易一見鍾情,但愛情質量的維繫需要很強的製造新鮮的能力。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愛情的質量(效用)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那麼愛情會高開低走,最終會落入模式A。

信任感是需要時間和經歷的積累,在正常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以信任感為質量核心的愛情會有一個迅速增長的過程,但到了一定層級,信任質量的提升的難度越來越大,這時愛情效用增長的速度回逐步趨緩,會落入模式E(畢竟,信任感本身並不能創造快樂,信任感具有安全防衛功能,就像保險,不需要時,不會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

精神互動的開啟需要智慧和默契,時間是催化劑。隨著時間的流失,以精神互動為質量核心的愛情,會有加速增長的趨勢(新的精神互動會有新鮮感,互動的記憶值得回憶),會落入模式D。

三、緣分與經營

中國的愛情觀是「緣分觀」,我們將愛情的開始歸結為緣分(「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將愛情的結束也歸於緣分(「緣盡於此」),這是宿命論的觀點,每個人的愛情軌跡是由天上預設好的,每個人是其中的有一條軌跡(A、B、C、D或E),我們只能接受。

上述的分析則表明,愛情具有很大的經營的空間,而且每個人都會獲得經營愛情的收益。在愛情質量的三個層面中,信任感是底層的安全墊,精神互動具有攻擊性的職能(決定愛情質量的高度),新鮮感是粘合劑。經營愛情不僅要注重每個質量層面的提升,也要維持信任感、精神互動和新鮮感之間比例的均衡,這樣才能保證愛情會步入邊際效用遞增的軌道。


推薦閱讀:

經濟學效用方程u(x,y) = x^a+y^b當中的a和b分別有什麼含義?
Marginal Effects
如何理解邊際效用?
為什麼經濟學中表示邊際 XX 遞減的時候會用 log?
經濟學之惑:邊際貢獻遞減

TAG:爱情 | 边际效用 | 微观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