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精神分裂症病理簡介
一般來說,精神分裂症的表現分為兩大類,其一是陽性癥狀——即精神錯亂與幻覺,其二是陰性癥狀與認知癥狀——即頭腦混亂,缺乏動力,感覺遲鈍,失語,自我封閉,喪失記憶,以及整體行為能力的下降。有一位專家向我描述道,精神分裂症就是「伴隨著幻覺的自閉症」。這種描述固然不夠完全,但是卻很能說明問題。有一位病人這樣描述自己的陽性癥狀:「我無法休息,恐怖的圖像時刻襲擊著我,這些圖像如此栩栩如生,足以令我產生實際的官能感受。我不能說我當真看到了這些圖像,這些圖像也不代表任何事物。更確切地說,我感受到了它們。我感覺自己的嘴裡塞滿了小鳥,咬一咬牙就會將它們壓碎,羽毛、鮮血與碎裂的骨頭會嗆得我無法呼吸。還有些時候我覺得自己吞下了一顆貓頭,而且這顆貓頭還在撕扯我的內臟。這種感覺簡直無法無法忍受。」
相比之下,另一位患者則這樣描述自己的陰性與認知癥狀:「我時時刻刻都在失去與一切事物的情感聯繫,包括我自己。剩下的只有關於身外事態與內心活動的抽象知識。就算是對於扎在我的人生正中央的精神病症,我也只能全然客觀地看待。讓一名天賦健全、教養良好的人活生生地經歷自身的逐漸敗壞,同時始終保持完全的意識,我實在描繪不出更可怖的境況。但是這就是我的遭遇。」諾貝爾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描述了精神分裂症如何奪走了他對於享樂的欲求。「這就好比有一個人每次出去吃飯都十分盡興,但是他卻一點也不想出門。」根據快樂原則,我們總會追求喜樂並迴避苦痛,可是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來說這句話至多說對了一半。
艾米莉.迪金森以令人膽寒的清晰筆觸描寫了逐漸陷入精神錯亂的感受:
我感覺心智出現了一道裂隙——
好像我的大腦已經裂開——
我試著縫合兩邊——一針接一針——
但是茬口總是對不起來。
手忙腳亂,我想將後來的思想
連接到先前的思想——
但它們次序紊亂,像一包圓球
砰砰作響地——滾落在地板上。
儘管絕大多數患者都覺得精神分裂症是突如其來的心智開裂,但是實際上精神分裂症更像是出生之前就鐫刻在大腦當中的生長型失調。與自閉症不同,精神分裂症是退行性的。自閉症確實會侵染患者的一切體驗,並且非常持久,但是一般來說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益消磨患者。 在青春期之前以及兒童時期發作的精神分裂症非常少見。最常見的發病過程由五個很好預測的階段依次展開。在病前階段,精神分裂症並沒有什麼癥狀,直到青春期為止,儘管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患者小時候學走路與學說話的時間可能比較晚,更喜歡獨自玩耍,學習成績比較差,進行社交活動時容易感到焦慮,語言短期記憶力也不夠好。下一個階段是前驅階段,平均持續四年左右。在這個階段開始逐漸出現陽性癥狀。處於這個階段的青少年與年輕人的認知、感知、意志與運動功能都會發生改變。他們的腦海中會突然閃過奇怪的想法,他們很難理解非邏輯信念的真偽,疑心越來越重,整天提心弔膽。 有些日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在童年時期就對於外部世界無動於衷,並且會逐漸陷入精神錯亂。絕大多數患者都會經受劇烈的崩潰,有時是對於外界創傷的反應,也有時並沒有顯而易見的觸發事件,患者突然就變成了另一個人。這一現象標誌著精神病階段的開始,在這個階段患者會出現幻覺或者妄想,認為自己遭到控制,自己的思想遭到侵入或者廣播,還會封閉自己的思想。這個階段大約會在十五歲到三十歲之間到來,持續兩年左右。
目前誰也不知道究竟是成熟期的什麼事件觸發了精神錯亂。最主要的可能性有三種。第一種可能是青少年時期體內激素急劇上升影響了腦細胞的基因表達;第二種是髓鞘形成過程出了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大腦會在神經軸索周圍包覆一層外罩,使之得以發揮最大功效;第三種可能是神經突觸修飾過程出了問題。假如嬰兒期大腦正常發育,新的神經細胞就會在大腦內部遷徙、定位並且建立樹突聯繫。此時建立的樹突聯繫數量過多,超過了一般人的需要。在青春期期間,只有那些通過反覆重複得到強化的聯繫——對於特定個人來說看似有用的聯繫——才會成為永久性的神經結構。不健康的大腦可能修飾過度,可能修飾不足,也可能修飾的位置不正確。
病患還會在漸進階段經歷更多的變化,如果不用藥物進行有效控制,患者的臨床表現將會不斷惡化。隨著患者遭受精神錯亂的翻覆發作,病情也會在五年左右的時間裡穩定在慢性殘留階段。此時患者的大腦灰質已經遭受了不可彌補的損失。到了這個階段,陽性癥狀多少會消退一些,而陰性癥狀則越發顯著。患者依然缺乏行為能力,並且會一直顯現癥狀。多達80%的患者在第一次精神錯亂髮作的時候會對抗精神病藥物產生良好反應,但是到了第五階段只有一半左右的患者依然還會對藥物產生反應。
推薦閱讀:
※「經常不吃早餐等於慢性自殺」這句話對嗎?為什麼?
※手心出汗是什麼原因?
※為什麼同樣是懷孕生孩子,楊冪和范瑋琪會差別這麼大?
※外國有沒有腎虛的概念?為什麼中國人熱衷補腎?
※有志向學醫現在高二,有什麼知識是可以提前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