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一個人,就連小店裡的阿姨都在想她。
我其實是個比較挑食的人,而且極不願意去嘗試未曾吃過的東西,而且即便吃過的東西一旦認定不和胃口,就幾乎再也不去吃。我爸愛吃水餃,我卻極其討厭吃水餃,每當家裡要包水餃的時候,我就絕食以示抗議,抗議不過,就默默地去廚房炒個蔥花雞蛋,吃獨食兒。但是總有掰不過大腿的時候,比如春節,按照習俗大年初一早上是必須要吃水餃的,不吃不吉利,吃少了還挨媽媽說道。
幸好,我們老家那裡有個習俗,大年初一那頓餃子里會包一些紅糖餡兒的,紅糖餡兒的裡面還會有幾個放上一塊錢的硬幣,說是誰吃了誰發大財。我就盡去挑那些皮里透著紅的餃子去吃,也發財了幾次,但是我並不圖財。後來我想,大年初一要包一些紅糖餡兒餃子的習俗,肯定是個討厭吃水餃的人發明的,我想感謝這個傢伙。
有句話說「好吃不過餃子」,好吃在哪裡我實在是不知道。除了討厭吃餃子以外,我倒是也沒有什麼特別忌口的,除了苦瓜。我有一年夏天在青島,中午吃了點花蛤和苦瓜,不一會兒就肚子疼得要命,躺在床上直打滾,趕到青醫附院,醫生說是急性腸胃炎,照著屁股一針救回半條命。那次疼痛簡直成了人生陰影,從那之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肚子疼。到底是因為花蛤還是苦瓜,已經不知道了,但是我認定就是苦瓜,這東西看名字就不討喜。
在河南上大學的時候,大家都吃麵條,什麼燴面、拉麵、炒麵、熱乾麵,都面面俱到了。我不喜歡吃麵條,麵條和水餃一樣,都是從水裡泡出來的,在我而言都是「水貨」,於是就下不了口。在食堂只吃餡餅和菜,到後來和買餡餅那窗口的阿姨都成為「老相好」了,每次都是一樣的數量,差不多的餡兒,只要我往那一站,話都不說,直接給我裝好。有時候,新上餡餅的阿姨會問我「換個口味兒?」我也是選擇拒絕。
我每到一個城市,都會買一本書,在機場或者是車站,買了也不一定會看,看了也不一定會看完,但還是每次都要買,彷彿不買一本書就不算到了一個城市。雖然有些書不看,有些標準動作都會去做,比如,每次買了新書都會在拆封后,在扉頁寫上購於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寫完字合上書的那一刻,心滿意足。書多了沒地方放,每次搬家的時候都會忍痛割愛,要麼送人要麼留給房東。有一些特別有紀念價值的,我都會留下,放假的時候背回家。
說來慚愧,我在買鞋的時候都會買兩雙,買了新鞋就幾乎再也不穿舊鞋,也不是單純的喜新厭舊,只是覺得舊的鞋,哪怕是完好無損,再去穿極不舒服。於是新鞋就一直倒替著穿,直到穿到某天又覺得該去買鞋了。而該去買鞋了這個想法,也不是因為鞋壞了才出發,只是「靈感」突然來了。說靈感有點扯,換成心血來潮可能更合適。
小時候,我姑姑家的表哥在我家裡住了差不多有三年。他上初中,我還在上小學,他每天晚上晚自習後都會來我家睡覺,我就在家裡等他。用他的復讀機聽流行歌曲,我記得那時候特別流行莫文蔚,我把磁帶的A面和B面都換了好多遍,他就回來了。然後才能慢慢睡著。他畢業後就去外地讀書了,把磁帶也帶走了。有天,我在家裡寫作業,聽見外面收廢品的小販兒,用車上的喇叭在放那首「盛夏的果實」,難過了好幾天。
到底為什麼討厭吃水餃了,說不明白;到底為什麼認為吃苦瓜會肚子疼,解釋不清楚;到底為什麼總是在同一個窗口買同一個餡兒的餅,不知道;到底為什麼要在機場買一本書,還要特別儀式感的寫上一行字,原因成迷……其實,不用解釋,這都已是習慣。我現在特別害怕習慣。習慣了不吃水餃,可以不吃;習慣了不吃苦瓜,可以不吃;習慣了在機場買書,可以一直買——
但要是習慣了一個人,就連小店裡的阿姨都在想她。
推薦閱讀:
※25歲的你在做什麼?
※怎樣讓自己從「覺得生活也就那樣,什麼也不想做,誰也不想見」的可怕情緒中走出來?
※你特別想吃但是從沒吃過的東西是什麼?
※有哪些在生活中被認為無所謂但實際會對身體造成很大損害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