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慾望究竟是毒藥還是荷爾蒙|重解道德經 第二十四章

作者:星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明

本文將通行本《道德經》與本人以多部簡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併列出,以便讀者比較閱讀。

我在對《道德經》重新解讀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老子之說絕非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那樣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因此本人這版《重解道德經》顛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對「古本道德真經」的全新破解,想必應該更為貼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請讀者自行品鑒,也歡迎探討交流。如有不喜請略過。

通行版本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古本合校

炊者不立,其在道也。曰,稌食贅行,物或亞之。

故有欲者弗居。

註:因本章中的「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與第二十二章之中的「不自視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一句在文意上是重複的,根據上下文意推斷,此句為錯簡,或是後人附會出來的,不應出現在本章之中,故本合校版將此句刪去。

古本注釋

立:停留。

稌:稻子。讀tú。

亞:壓。

居:停止。

古本釋義

一個做飯的人不作停留,他在道路上走著。說,稻食累贅行走,物品或許會壓垮他。

故有欲之人不會停。

真經解讀

本章老子借「炊者不立」之事來講述「欲者弗居」的道理,文字言簡意賅,且含意深刻。

炊者不立,其在道也。曰,稌食贅行,物或亞之。

從前有個伙夫,從市場上買了一些稻米和食物,背著籮筐在回去的路上不停地走著。他邊走邊說:「這些米食可真累贅,壓得我都走不動路了。」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呢?一個伙夫在努力趕路,邊走邊嫌身上的負擔太重,但是他仍舊背著重擔不停地前行,不願稍作停留,也不願放下重負。此時這個伙夫的願望就是趕緊回去做飯,因此他為了達成願望,不顧辛勞和壓力,努力向前,不願止息。

故有欲者弗居。

於是老子得出了一個結論——有慾望的人不停止。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所有的有欲之人看起來都很像這個伙夫,都是一副負重而行的樣子。這些人開始可能是用跑的,後來就慢慢走了,走不動了就只能爬行,最後有的邁過了終點,有的累死在路上也說不定。

有欲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慾望,可能會不眠不休,可能會忍辱負重,可能會不擇手段,可能會傾盡全力。他們似乎是太著急了、太辛苦了、太貪婪了、也太執著了,以致於隨時都有被壓垮的危險。

老子主張無知無欲、清心寡欲,認為過多的慾望會產生負作用,製造各種煩惱和困境。老子在此只用「贅」和「亞」兩個字就把一個人艱難前行的樣子給描繪出來了,使人感同身受。

不過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慾望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如果把慾望比作荷爾蒙,慾望太少則會缺乏熱情,慾望太多卻會變成毒藥,只有適度才好。並且,慾望往往會具有毒藥與荷爾蒙的雙重屬性。正如那個伙夫一樣,回去做飯這件事既是他的苦惱又是他繼續前行的動力所在。

老子此說只是告誡人們不要成為慾望的奴隸,不要被慾望牽著鼻子走、為慾望所困,並沒有完全否定慾望的價值,因此他講「有欲者弗居」,只是在描述一個事實,並沒有明確的褒義或貶義。

本章評述

一個慾望過多的人,總是想不停地索取和佔有,彷彿有永遠也填不滿的窟窿,所以叫慾壑難填。這種人背負著太多的目標和苛求,有了一個億想賺百億,有了百億想當首富,但是他可能還沒有想明白,要那麼多錢幹嘛用。他們往往壓力山大、舉步維艱,但被內心的慾望所驅使,始終不願意停下來好好想一想,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其實對於這些疲憊不堪的「欲者」來說,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自己停下來,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然後他要做的就是放下重負,把過多的負擔和牽掛從自己的身上卸下來。待休養生息之後,重新輕裝上陣,此時的他才有能力找回人生的真正樂趣。

當然,對於正常的慾望,人們是不必排斥的,比如飲食之欲和男女之欲,這些還是要有的,只是要適度罷了。對慾望的把握是人類的一個永恆課題,慾望過多或過少都有問題,而恰到好處的慾望則會成為推動人類前進的催化劑,因為本質上來說,慾望是宇宙的原動力。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悟道和得道有多大距離?
手把手教你做內丹,可信嗎?
為什麼驅魔捉鬼都是道士做的事情,而和尚不參與呢?
關於「子非魚」,莊子詭辯了嗎?
易經歷代註疏繁多,哪些最具價值參考?

TAG:文化 | 国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