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 那些消失在寧德街頭的手藝你還記得幾個?

盤旋在記憶里那些模糊的畫面,蒼老的手細細地打磨,然後就織就了你童年那個好奇的夢。這些小時候穿過大街小巷,常見的手藝,如今在已再難尋覓,偶然得見,竟頗覺驚喜,仿若時光重置,回到那時舊東西壞了人們想的是修,而不是換的日子。今天小愛就為大家盤點,那些漸漸消失在人們視野里的老行業。

修傘

在小愛的記憶里,兒時的春天常常陰雨綿綿,下不完的春雨,氤氳了寧德每一個角落。那時候呀城裡各大街小巷會活躍著一批修理雨傘的手藝人。他們背著工具箱走街串巷,不停地吆喝「修陽傘,修陽傘……」吆喝聲響過之後,總能招來一些拿著壞了的雨傘前去修理的人。傘珠縫線,傘骨重接,整修好的傘,又可以用上好長一段時間。可是,現在修傘師傅早已難覓蹤影,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修傘業已沒有市場。

修鞋

開裂的鞋,斷跟的鞋,捨不得丟,就去找修鞋工。一雙滿是裂口的手麻利地串起尼龍線,有節奏地一針針紮下,補好開裂的地方,線的厚實遠比冰冷的膠水,更有安全感……越靠近指尖的位置,越來越臟、越來越黑,拇指和食指貼著的膠布也因污垢太多而翻了起來,用袖口擦了擦額頭,他又低下頭眼都不眨地緊盯著手中的「藝術品」 擺弄起來……那是修鞋的老師傅,一雙一雙瑕疵的鞋在他們手裡重獲新生,陪來修鞋 的人走更遠的路,一針一針的壓線,也串起了補鞋人的一生。現在修鞋需求越來越小,修鞋匠這一職業漸漸消湮在歷史裡,偶爾走過不知名的小巷,還能看到修鞋那老舊的木質工具箱。

彈棉花

那是巷子深處的老店,吱吱呀呀的老工具彈著白棉花,鬆軟的像雲飄落在這裡,蘊蓄一整個冬季的溫暖。從前,冬天的棉被,都是外婆牽我的手,到那彈棉花的作坊,操著淳樸的鄉音,讓棉花匠根據重量定製的。棉花榔頭敲擊弦把棉花彈松,鋪平、經線,把手藝最淳樸的溫情融在棉被裡,一整個冬天,被子里都有陽光的氣息。

捏麵人、糖畫

兒時的巷口,方寸的地界,一群小孩圍著老攤主,眼珠子好奇地骨碌轉,喋喋不休的討論著「大聖,大聖,爺爺給我捏個大聖!」,「爺爺畫只龍畫只龍,龍很神奇」。老攤主和藹地笑著,手裡不停忙活,口裡笑應著:「好嘞好嘞,一個個來!」。這是捏麵人,畫糖畫的小攤子,熬熱的麥芽糖漿在案板上輕輕勾勒,惟妙惟肖的動物或人物就這樣出現了,孩子們拿著糖畫,樂呵呵地比較著,根本下不去嘴吃。這不僅是零食,也是藝術品。現在會這手藝會的人越來越少了,超市裡琳琅滿目的糖果,充斥著孩子們的童年,樸素的麥芽糖只能是我們兒時甜度的調味。

納鞋底、做棉鞋

薄薄的鞋底,層層地累加,穿鞋的針引過尼龍線,密密匝匝地縫合,塞棉花繡鞋面,一雙雙精緻的棉鞋就製作完成了。這些手工打磨出的鞋子,做棉鞋透氣保暖,不出腳汗,不生凍瘡。現在機械化大批生產雪地靴、保暖鞋已經大範圍推廣,擠壓了手工製作的生存空間,這個行業已經沒落在工業化進程里了。

磨刀

兒時愛趴在窗檯,看老師傅走街串巷地吆喝著:「磨菜刀磨剪子勒!」。磨菜刀、磨剪子時,把用鈍了的菜刀、剪子固定在一條低凳上,先用戳刀來戧,然後再用磨石打磨。磨時,刀、剪在一塊特別堅硬的石塊(油石或磨石)上來回運動,並不時蘸水,這樣更容易把刀、剪磨快。這磨刀技術看似簡單,其實還較難掌握。因為如果角度太小,則容易卷刃;如果角度太大,就會拌刃。卷刃和拌刃的刀剪都不能用。

人們的生活富足了,機械化取代了手工製作,有些行業無可避免地消失在歲月的長河裡,成為我們記憶里永久模糊的重影。面對損壞的事物,我們已經習慣更換而不是補修。消失的老行業,流逝的舊時光,生活越來越好,向前走時,也要常回首,勿忘來路。

你還記得哪些消失的老行業,快來留言分享給小愛吧~

寧小愛丨文字編撰

網路丨圖片來源


推薦閱讀:

[i·寧德] 傳統村落丨東山掠影,喧囂中的安寧
本人簽了寧德新能源(CATL)研發崗,求大神幫分析?
[i·寧德] 2017年秋冬蕉城十大流行色,簡直美翻了!

TAG:宁德市 | 文化 | 手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