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的傳承|重解道德經 第二十一章

作者:星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明

本文將通行本《道德經》與本人以多部簡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併列出,以便讀者比較閱讀。

我在對《道德經》重新解讀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老子之說絕非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那樣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因此本人這版《重解道德經》顛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對「古本道德真經」的全新破解,想必應該更為貼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請讀者自行品鑒,也歡迎探討交流。如有不喜請略過。

通行版本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古本合校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道之物,唯恍唯惚。

惚呵!恍呵!中有象呵。

恍呵,惚呵!中有物呵。

幽呵!冥呵!中有請呵。

其請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父。

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也?以此。

古本注釋

請:古通「情」,情況。

順:古通「訓」,教誨。

眾父:百姓之長,君王。

古本釋義

大德的模樣,只跟從道。

道這個東西,模糊不清。

不清啊!模糊啊!裡面有景象啊。

模糊啊!不清啊!裡面有東西啊。

幽深啊!縹緲啊!裡面有情況啊。

其情況很真實,其中有信息。

從現在至遠古,其名稱都沒有失去,以教誨君王。

我為何知道君王要如此?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真經解讀

上一章講的是「絕學無憂」,如果真的棄絕了學問,沒有學問來指導行為,人們又該如何去做呢?本章緊接著上一章,講述「絕學」之後該怎麼辦。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絕學」之後,人們所能遵循的就是德,以德來作為人類行為的準則。大德,即高層次的德,是什麼樣子的呢?老子說,大德只跟從道的軌跡。這是《道德經》第一次提到「德」,就把「道」與「德」的關係說清楚了。真正的德,是唯道是從的,德是道在世間的體現和延伸。一切背離道的德,都不是真正的德,都是不應該遵循的。比如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等等,都是人為制定的偽德,必須摒棄。

道之物,唯恍唯惚。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惚呵!中有物呵。

這是老子繼第十四章之後第三次講述什麼是「道」,此處所講的依然是「道體」,那麼「道」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老子又以「恍惚」來進行描述——「道」看起來是模糊不清的。並且在模糊不清之中,似乎還有些景象,似乎還有些東西。

幽呵!冥呵!中有請呵。其請甚真,其中有信。

在道的幽冥、深渺之中,有一些很特別的情況發生,而且那情況感覺很真實,其中還會有信息傳遞出來。沒錯,道中有信,老子寫得很明白。古人沒有高科技,照樣能通天徹地,所依靠的就是這其中的信息。這些道中之信被古人所領悟,師徒口傳心授,得以流傳世間。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父。

從古至今,道之名都沒有消失過,道被古人一代代傳承了下來,古聖先賢正是以道來教誨那些君王的。從這裡可以看出,道並非老子最早提出來的,而是自古有之,包括三皇五帝在內的中國古代君王應該都曾接受過關於道的教誨。

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也?以此。

老子為何能如此自信的講述治國之道呢?他在此給出了答案,因為老子了解道的傳承。道在世間的傳承,就是為了培養大德、指導聖王。依道而行,唯道是從,才能以道治天下。

本章評述

以道治天下比以德治國更為根本、更為究竟,以德治國也是要唯道是從,但德治似乎始終不能成為治國的主導方式,究其原由,就是因為單靠德治往往容易流於表象,並不能直指人心。而道治則是要直接從人的心性和思維方式上下功夫,棄絕所有對人無益的知識與學問,人人順應自然,人人蔘悟大道,如何不會天下太平呢?

老子所倡導的以道治天下,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的終極狀態,當人們理解了真正的老子之後,相信其治世之道終有一天會發揚光大。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現在的國學?
徹悟 道德經 第15章 遵守道的人是什麼樣子?
莊子-逍遙遊(1)
《封神演義》中君不見臣妻這個禮節出自何處?
學習國學的人是不是有點格格不入?

TAG:文化 | 国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