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 這些在寧德漸漸消失的禮俗你知道嗎?
古語有云:「六曰禮俗,以馭其名。」禮俗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寧德一代曾因交通閉塞,其禮俗自成一格。隨著時代的推進,一些禮俗更加規範地演進,世代相承;一些禮俗則被湮沒在歲月的長河裡,成為老一輩記憶里,久遠的追思。今天小愛就為大家盤點一些已經寧德地區已經消失,或式微的禮俗。
屏南雙溪中秋拜月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素有「閉月」之美稱,傳說便是貂蟬拜月之時,月亮皎潔通透,卻因羞於貂蟬的美貌,將自己隱藏在流雲後。屏南雙溪古鎮早時有中秋拜月的禮俗,卻並未一直沿襲,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被當成封建四舊給破除了。時光流逝,斗轉星移,古鎮人又重拾起這些被光陰淡忘的、荒廢的古老習俗,在中秋進行拜月。如今拜月儀式已經很難想見舊時的盛況,卻依稀可感曾經的輝煌。
因為月亮代表女性,拜月儀式的主角以女性為主。大多是上了年紀的奶奶、伯姆輩,穿著大紅色的古式絲綢衣服,圍在場地邊沿,邊拾掇著祭祀用品邊拉著家常等待儀式開始。夜色漸濃,現場越來越多的鄉親陸續聚攏到場邊。等待拜月晚會的開幕。拜月儀式並不複雜,沒有過多的繁文褥節,就像一個祈福豐收的篝火晚會,老老少少的或提花燈,或手拉手繞著圓形的場地來回走著,說著些祈求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的祝詞。
霞浦三沙清明哭墳
每年清明,霞浦三沙的人家便上山掃墓,祭奠先人。在一片凄楚的聲浪中,感受生命的無常和人世的蒼涼。
哭墳者均為家族中的女性,哭墳時,女流之輩手扶墓沿,額抵手背,或蹲或坐。哭前有短暫的醞釀,輕聲地欷歔或訴說,聲音由弱漸強,直至放聲大哭。比之哭喪,哭墳顯得溫文爾雅的多。哭墳其實是活人借哭死人而宣洩自己的情緒,傾訴內心痛苦的一種絕妙方式。無論是哭訴先人生前的不幸際遇,苦難身世,還是訴說自身所受的苦楚與委屈,均是寄託哭墳者平時無法表白的悲情愁緒。這一天,一些小姑娘、小媳婦總會結伴上山聽哭墳哪一處哭墳哭的好,就圍住哪一處,若從哭墳者的哭訴中,聽到感同身受就陪著落淚。
蕉城七夕穿耳
蕉城舊時,穿耳洞必須在「及笄」之前(大約都在十歲左右),未雨綢繆,以保證出閣時能夠佩戴首飾。
「穿耳」儀式都在每年七月七這天舉行。屆時要請出一位心靈手巧的老年婦女,而等候「穿耳」的女孩子們也為數眾多。老婦人會選擇陽光充足的場地,比如房屋天井或大門外。首先步驟,是將雙手反覆摩搓小女孩兩邊耳垂,其作用是把脂肪層捏薄,一兩分鐘後,用繡花針穿上菜籽油浸過的紅色麻線,輕輕一刺,穿過耳垂後,會很麻利地剪線、打結。「穿耳」儀式後,小姑娘會得到自己家人兩個雞蛋,也有的是兩塊光餅,作為勇氣的獎賞。
「穿耳」後大約一個星期,如果不發生異常現象,家裡人就會將紅線剪去,代替以兩根茶葉梗。這兩根茶葉梗會隨時替換,一直到出嫁戴上金質或銀質耳環為止。
福鼎清明討墓餅
在福鼎,清明時節,祭掃的人備好螃蟹、豆腐、粉乾等祭品,待祭墓當天請族親一起登山過清明。祭祀儀式後,族親在墓山上就地圍坐一圈,分食祭祀,把酒言歡。因沒有生火,冷食直接吃,故清明節又稱寒食節,如今年輕人多半不懂這層意思了。在那物質匱乏年代,即便這樣的冷食也是令人嚮往不已。
在福鼎清明之時,祭掃的人先完成割墓草,掛紙簽,燒冥錢等必備的程序,等祭酒、茶三巡後,該鳴二回鞭炮了。祭掃的人開始收拾祭品,該是發餅時候了。討墓餅此刻就要登場,否則發完餅祭掃的人就離山了,就不能再討了。討墓餅時,成人多半不好意思來,有假借牽小孩、懷抱嬰兒來的。來討墓餅不論成人與小孩,哪怕是襁褓中的嬰兒,也是個頂個,按人頭分發。經常有祭掃的人沒注意大人懷裡的嬰兒,抱嬰兒的還會努嘴提醒,怕漏領了呢。過去墓餅多為光餅,小孩將討來的墓餅用麻繩串起來,掛在脖子上,四處炫耀。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光餅早已撩不起孩童的胃口。但不論有沒有人討墓餅,人們祭墓備墓餅的情結依然在,舊時討墓餅的美好記憶依然長存心間。
七夕盤井
舊時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前夕,寧德民間都要進行一次熱熱鬧鬧的盤井,據說這時候人們把井水當做銀河,清洗水井,好讓牛郎織女相會。盤井第一步先撬開井蓋上的大致五寸厚的青石板,隨後盤井正式開始,盤井人先用能裝下一個大人大小的水桶,將井裡淘也淘不盡的水,一桶一桶盤到井外來。井盤乾淨後,老人們慎重地將七色豆撒入井中,口中念念有詞,據說七色都給喜鵲吃,好去銀河搭鵲橋。
夜聽梆聲
楊萬里 《不寐》詩:「深山五鼓雞吹角,落月一窗鵝打更。」打更是古代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舊時打更是個較為普遍的事,在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舊年寧德的很多農村城鎮都有打更的,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夜裡,那響聲由遠而近,「梆!梆梆!火燭小心!」然人一下子就明白了那是打更人的梆子聲和喊聲了。這很古老、很悠遠的節奏一下子把人拉回了童年,拉回了親切。現在的人們有了準確的報時工具,有了豐富的夜生活,這古老的聲響越來越遙遠,漸漸消失在夜風裡。
時代的發展,迅疾地推進,這些消失或式微的禮俗,有些也許只能永遠成為老一代人記憶深處的鐫刻,有些在規範的演進里,也許會重生被賦予更多新意義。禮俗也許會消失,文明的傳承卻不會終結。
你還知道哪些式微或消失的禮俗,歡迎留言告訴小愛哦~
寧小愛丨文字編撰
網路丨圖片來源
《規範的演進》| 資料參考
推薦閱讀:
※[i·寧德] 那山那人那水.... 這才是霍童正確的打開方式
※鳳凰後裔別緻的婚禮
※[i·寧德] 蕉城有個免費郊遊勝地,一到秋天就清艷驚人,看一眼就想馬上出發!
※[i·寧德] 寧德這些書鄉故里,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