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茶百科 | 武夷茶歷史和現代產區分布

一、歷史上的4個茶類區:  

桐木關

(一)岩茶(烏龍茶)區:名勝區內岩山茶地及相連的周邊茶地; 

(二)紅茶區:桐木正山小種紅茶區:桐木高山茶地; 

(三)綠茶區:桃李園(河洲沙地茶園); 

(四)龍鬚茶區:主要八角亭一帶。

二、歷史上武夷岩茶區的區分

(一)正岩茶產地:  

分布在牛欄坑、慧苑坑、大坑口、九龍窠、竹窠、流香澗、悟源澗等「三坑、兩窠、兩澗」及內外鬼洞等地。土壤含砂礫量較多,達24.83~29.47%,土層較厚、土壤疏鬆、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氣性好,有利於排水,且岩谷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擋冷風,谷底滲水細流,周圍植被條件好,形成獨特的正岩茶的「茶土」,土層厚,富鉀、錳,土壤酸度適中,土壤多礫質壤土。

(二)半岩茶地:

分布在青獅岩、碧石岩等,主要是厚層岩紅土,土層較薄,鋁含量較多,鉀含量特少,酸度高,質地較粘重。

(三)洲茶地:

主要是上述區域之外的黃壤土茶地及河洲、溪畔沖積土茶地等,範圍較廣泛。

林馥泉曾把山地茶園土質分為青獅系和企山系兩系。青獅系以青獅岩附近較平坦的黃壤緩坡地為代表,企山系指位於岩崖壁腳之谷地,母岩棕紅色,列為棕壤類,以企山附近茶地為代表。然而由於名勝區內地形複雜,土地零星,此種分類法使用較少。

三、現代武夷山茶區的區分

2002年3月,武夷岩茶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地理區域界定為武夷山市行政轄區全部範圍2798平方公里。全市分為名岩區和丹岩區兩類。名岩區系指崇陽溪以西、黃柏溪以南,南星公路以北之風景名勝區內;其餘廣大地區為丹岩區。不同區域土壤類型所產武夷茶的差別,主要體現在所產茶類和茶葉產品質量等級之不同。(文/武夷山市劉官寨茶廠)

(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聯繫郵箱:744373898@qq.com)


推薦閱讀:

上者生爛石
karel Capek和lupicia的區別?
茶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 茶山解密
拼配普洱茶和純料古樹茶保存多年後區別大嗎?
錳——調味也要理由?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