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之道】無情者不得盡其詞,大畏民志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詞,大畏民志,此謂知本。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訟」是「爭訟」的意思,「聽訟」是「斷案」的意思。

這段話的意思是,孔子說:聽雙方訴訟斷案我也能行,能不能沒有訴訟呢?要讓那些沒有真情實意的人不能信口雌黃,要讓聖德在上,讓那些人畏服人們向誠向善的心志,這才是懂得治國的根本,這才是知曉到極致。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線」,這是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名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國家的民眾缺乏了道德水準,最後一道防線就是法律。同時也說明僅僅靠法律來維持道德的水準是不夠的,這是道德的最低標準。如果什麼都靠法律來維持,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就會淪陷,甚至很多人會鑽法律的空子,這就是孔子說的一些人即便是沒有理由他們也會去找一些理由來贏官司。

一個國家一定要推行德治,這才是根本。如果讓那些狡詐之人有了施展他們狡辯的舞台,那導向就有問題。就像前些年個別人明明是自己摔倒了,好心人去扶他,他卻去訛詐人家,這種狡詐的行為是必須制止的。如果這些欺詐的行為不能制止,就會起到一個負面的導向,一些人就會效仿這種行為。現在國家用了很大的力量去引渡那些貪腐人員和打擊境外的詐騙行為,目的就是要這些人不能因為欺詐還能逍遙法外,要引導民眾相信只有誠實向善才是最好的,這才是治國的根本方略。

一些人總是埋怨社會風氣不好,國家是由個人和家庭所組成的,社會風氣的好壞依賴於我們每個人和每個家庭,只要每個人都做好了,家庭和社會自然也就和諧了。很多人都會說社會怎麼不公平,但卻很少「三省吾身」。我們要多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我到底為這個家庭做了什麼?我為這個單位做了什麼?我為這個社區做了什麼?這個才是最為重要的。如果大家都這樣想,都這樣去實施,這個社會的風氣才會越來越好。

作為一個修心人,如果還去責怪社會就說明這個人沒有修好。這就如同學武之人,自己武功不強被別人打敗,卻埋怨說對方沒有根據自己的套路來出拳,說別人沒有武德,這顯然是「人窮怪屋基」,說明原因找錯了。修心人要有這樣的功夫,無論社會風氣如何,自己首先要修成金剛不壞之身,始終做到立身中正,誠實善良。如果你有這樣的功夫,你就會見招拆招,別人的語言和行為就傷害不到你,你更不會去傷害別人。社會怎麼變化你都是純潔高尚的,社會風氣又怎麼會影響到你呢?同時,盡你最大的能力反哺社會,為社會盡自己的能力,這樣的人生就很完善。雖然有法律,但修心人幾乎不用法律,因為這畢竟是道德的底線,如果修行人總是在道德底線附近徘徊,就說明這個人一定沒有修好。如果什麼事情都讓著別人,這樣也就少了紛爭,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必也使無訟乎」。

其實修行人在不斷修心的過程中,內心會變得廣博,很多的事情也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根本沒有必要鬧到法庭上去。如果動不動就鬧到法庭上,自己贏了官司最終可能會和別人傷了和氣,不打官司最好。特別要說明的是,如果一個人沒有修心,或者說他沒有真正去掉內心的障礙,要他讓著別人,這其實是很困難的。這就會出現「我對他那麼真誠,他還這樣對我」的情形。當然,如果遇到像白銀市那樣的殺人魔,作為國家公訴機關懲治罪犯是必須的,這本身就是一種維護德治的行為。

孔子說的「必也使無訟乎」是完全可行的。在我們中心,雖然沒有人管,但是大家內心都向善,中心這麼多年沒有誰掉過一分錢,大家都願意做真誠的人,每個人都願意去改變自己內心的局限,讓自己朝著明明德的方向走。當人與人之間出現紛爭的時候,大家只需要問問自己的內心就可以了,看看自己有沒有局限,看看自己什麼地方放不下,看看自己的出發點是不是善良,矛盾很快就消失了,連調解都不需要。


推薦閱讀:

【大學之道】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大學之道】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