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 老宅子,慢慢逛丨鳳埔村三省堂
古民居蘊藏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古田祖輩們留給我們的寶貴歷史遺產。透過古民居,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古田豐厚的人文沉澱。《古宅子,慢慢逛》第七期,帶你走進「鳳埔村三省堂」。
鳳埔村現屋主曾萬書的「三省堂」古厝,是曾萬書的曾祖父曾邦雄約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所建。房屋六扇加兩梯弄,即六扇假八扇結構。房屋整體保存十分完好。屋中通過各類聯匾雕飾營造出濃厚的農家儒學氛圍。「一屋三牌匾」充分顯示出房屋建造者曾邦雄深厚的儒學功底和精巧的構思。
曾萬書說,曾邦雄少年入私塾苦讀,後屢試秀才不中,遂繼承父業做豆腐。曾邦雄初涉商業,即顯儒商的雛形。因能說會道,他的豆腐行名聲日顯。後感豆腐僅僅地產地銷,連出村都很難,於是,萌生「去福州(意即去福州做生意)」的想法。經過年把時間的考察,他選擇了茶葉生意。他將古田優質的茶葉販到福州,牛刀小試,即獲利頗豐。這樣,一順百順,茶葉的生意越做越大。後來他在鳳埔、平湖、大東、屏南等地發展好幾片茶園,茶廠也有好幾個。最後,他的茶葉都銷到東南亞和英國等地。他在福州有著極高的聲譽,被褒以一代儒商。
因為做茶葉發家,他就回鄉蓋了這座房屋。蓋房子時,各處都精雕細刻,房屋雕鏤十分精美。廳堂上的一處木刻浮雕雕刻了80天,另一個雕刻了120天。房屋蓋成之後數年,茶葉衰敗,曾邦雄也就此收手,在家安度晚年。此屋多時曾有一百多人居住,前二三十年還是很多人,晚上大廳兩邊的長凳都坐不下。現在住家的人很少了。
鳳埔村曾家的民居廳堂大多懸掛「三省堂」橫匾。其中保護最為完好的應推曾萬書所居住的這棟。房屋的總體結構與其他扇房並無差異,惟正廳上方懸有「三省堂」匾額,為清代族中碩儒曾光斗題寫的。但是,由於曾邦雄儒商氣質的傳承,我們還可以看出房屋的歷史陳跡和現狀的文化積澱。
照廳屏風門上方懸掛著「居之安」橫匾。這是曾邦雄的內心獨白。從如日中天的生意中斷然決定急流勇退,回鄉安享晚年。所以,他移資歸鄉,營造房屋,「安之」「居之」。儀門兩邊的「明月可人非有限,清風惠我自無疆」楹聯更是他這種思想的註解和內心的獨白。
廳尾屋檐內懸掛「東迪吉」橫匾,與之相對應的廊緣柱的楹聯:「東魯雅言詩書執禮,西京明詔孝悌力田。」「迪吉」,語出《尚書》,意為「吉祥」。曾氏先祖出走東魯遇孔子而出曾子,故曾氏族裔均以東為為吉。這副對聯看上去是彰顯曾家在儒家的地位。但從曾邦雄當時的心境看,卻更像是一份懺悔書。「耕」、「讀」歷來是農家堅定不移的正道,而經商卻是旁門左道。所以,曾邦雄在自己經商成功之時,他的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在「歧途」上越走越遠了,因而急流勇退,懸隨明志。
廳堂頭屏風上方懸掛著「三省堂」橫匾,兩柱對聯「存忠孝心,行仁義事」。「三省堂」是曾氏宗族的標榜,因為「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的語錄。「一日三省」成為儒家經典名言,成為中華民族的修身法則。曾家先祖有如此高的成就,族裔無論怎樣去張揚都不足為過。再加上兩柱上的對聯,把崇儒的氛圍推向極致。
從門口到廳頭,三塊匾配三副對聯,基本上是通聯通句,在內容上並沒有多少獨創。但是,曾邦雄匠心獨運,將儒家的思想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予以彰顯,從中很含蓄地表達出他對自己「儒商」地位的自豪,對自己勇於「棄商歸農」得意,對自己華屋落成喜悅和對自己繼承曾家儒風和訓導子孫「耕讀繼世」的決心。
今天看來,三省堂經歷一多世紀的世事更迭,經歷戰事和「文革」的浩劫,所有牌匾榴聯、泥塑彩繪、木刻石雕能保存完好如初,其本身就很能說明鳳埔村曾家的弘儒思想得以堅實的傳承。在當今經濟浪潮的衝擊下,儒家的思想和物質存在形式也在受到歷史的不斷剝離。從這一點上來說,曾萬書的這棟三省堂和一大批風埔人的執著守護品得尤為彌足珍貴。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篆
《古田古民居》余麟丨素材來源
推薦閱讀:
※[i·寧德] 端午吃「五黃」,看蕉城雲淡這項傳統民俗!
※[i·寧德] 藍洞畲村,韻一方靈秀
※[i·寧德] 蕉城有個免費郊遊勝地,一到秋天就清艷驚人,看一眼就想馬上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