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之惑:邊際貢獻遞減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極簡經濟學 ,歡迎關注

人們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會在「越多越好」、「越少越好」和「適可而止」這三種決策原則之間進行切換,這三種原則背後的原理何在?為什麼追求利益最大化這貌似簡單的目標卻需要依據如此複雜的原則去實現?

邊際貢獻

人們實現利益的過程就像往蓄水池裡注水,每次行為向水池裡注入的水稱之為邊際量,蓄水池裡水的總量是人們每次注水的邊際量之和。與之類似,人們最終的利益之和是由每次行為所帶來的邊際利益累加而來。

家庭通過消費物品來實現效用最大化,每增加一個單位產品所帶來的總效用變化對其決策具有決定性意義。如果邊際效用一直為正,則越多越好。如果邊際效用一直為負,則越少越好。如果邊際效用的變化軌跡從正至零最終為負,則適可而止。

企業通過投入生產要素生產商品然後銷售以獲取利潤最大化,在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和其他生產要素不變的條件之下,每增加一個要素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變化對企業決策具有決定性意義。如果邊際產量一直為正,則越多越好。如果邊際產量一直為負,則越少越好。如果邊際產量的變化軌跡從正至零最終為負,則適可而止。

邊際貢獻遞減的表現

無論是邊際效用,還是邊際產量,都會增加經濟人的利益總量,所以我們稱之為邊際貢獻。邊際貢獻遞減指隨著投入增加,總貢獻雖然在增加,但增加的程度遞減,從大幅正向增加到小幅正向增加,到零增加,到小幅負增加,再到大幅負增加。無論是商品對效用的影響,還是生產要素對總產量的影響都遵循這一軌跡。

讓我們通過陳佩斯和朱時茂1984年的小品《吃麵條》來看看邊際貢獻遞減的表現。一天沒吃飯的青年(陳佩斯所飾)遇到在招出演吃面場景的演員(導演由朱時茂所飾)。初見麵條,他異常欣喜地自言自語「打滷麵!」,還沒開拍他就「吸溜吸溜」地偷吃起麵條。被導演發現後還聰明地找了個理由「不瞞您說,我今兒早飯就沒吃。我先墊個底兒」,還解釋說「沒關係,我看那兒還有一桶呢」。當導演讓他裝滿麵條找拍戲的感覺時,他有點不敢相信地問「真的,還讓我吃一碗」,在得到肯定答覆後他盛滿一碗麵條。由於他注意力全在麵條上,全然不顧拍戲,導演問他感覺如何,他竟然回答鹹淡正好。正是如此,拍戲難免反覆,關鍵在於青年的麵條也越吃越多,此時他肚子越來越飽,甚至都難以蹲下來,很多次面挑到嘴邊又放下,還不停地打嗝,無奈之下青年只能「逃面」而去。

在這個故事中,這個青年希望通過吃面來實現其利益最大化,通過青年對同樣麵條從「急切尋面」到「主動逃面」的不同反映,我們可以發現麵條的邊際貢獻一開始為正,隨著數量增加,麵條的邊際貢獻雖然為正但逐步下降,最終為零甚至為負。作為理性人而言,他會在麵條的邊際貢獻為零的時候停止消費,不會讓麵條的邊際貢獻落入負的區域。在這個階段,青年的決策準則先後經歷了越多越好、越少越好和適可而止三個階段的切換。

邊際貢獻遞減的成因

  • 邊際效用遞減的成因。

效用是人們對商品所帶來刺激的反應,隨著同一商品消費的不斷增加,新鮮感所帶來的刺激會逐漸減弱。人吃第一百個蘋果所帶來的效用的增量顯然沒有吃第一個蘋果的增量高。

  • 邊際產量遞減的原因。

隨著單一要素增加,擁擠效應和協調成本的出現會降低產量增加。如若不是這樣,我們可以在一畝土地上,通過不斷增加勞動投入,可以滿足全世界消費者對水稻的需求量,這顯然不可能。

邊際貢獻遞減的意蘊

是不是所有的邊際貢獻都是遞減?當然不是,邊際貢獻的變化趨勢就是對邊際貢獻求導(描述商品消費量與效用水平之間關係的效用函數和描述要素投入量與產量之間關係的生產函數,這兩個函數的二階導數),從結果上來看有遞增(大於零)、遞減(小於零)和不變(等於零)三種可能。那麼,這三種結果的涵義如何?我們以愛情在時間變遷下的軌跡來對其涵義進行闡述。模式A是初始時一見鍾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愛情所帶來的快樂逐步減少,最終趨近於零,甚至為負。模式B是比較有趣的,在這種模式中,時間似乎沒有魔力,僅是維持現狀而已。模式C、D和E中愛情所帶來的快樂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但不同的卻是增長的趨勢(模式C是勻速增長,模式D是加速增長,模式E是減速增長。

  • 經濟學與邊際貢獻遞減。並不是所有的邊際貢獻都屬於經濟學所研究的問題,經濟學只是「選擇」了邊際貢獻遞減這一類問題。只有邊際貢獻遞減,人們才需要權衡,考慮機會成本,去做最優化選擇,資源優化配置成為必要(如果邊際貢獻遞增或不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只需遵循「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的原則進行決策即可),而這些是經濟學的核心概念。
  • 邊際貢獻遞減的結果。如果「任由」邊際貢獻遞減自由發展下去回出現什麼狀況?趨同。邊際貢獻遞減會使得先發企業產量增長越來越困難,而後發企業則可以迎頭趕上,最終雙方收斂於相同的水平。這又與現實經驗相左,難道蘋果公司會和某個山寨手機廠商趨同?於是,經濟學家又發明了「條件趨同」這一概念,即不同「類型」的企業或國家最終收斂於其各自不同條件所決定的各自類型的均衡水平。
  • 應對邊際貢獻遞減。第一、多樣化。由於單個產品(生產要素)的邊際貢獻遞減,通過運用多樣化的組合可以緩解單個產品(生產要素)邊際貢獻遞減的程度,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第二、引入某些非邊際貢獻遞減的要素。傳統經濟增長理論最終會落入經濟趨同的困境,新增長理論通過引入人力資本投資、創新以及制度等具有非邊際貢獻遞減的要素進入生產函數,努力緩解邊際貢獻遞減的影響。

推薦閱讀:

相比於相似發展水平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台灣物價如此低廉的經濟學解釋是什麼?
97 年到 03 年期間,中國是如何實現物價浮動在 1% 左右而人民收入卻接近翻一番的高增長低通脹發展模式的?
未來美國是否具有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條件?
一種過濾拍賣數據的極簡思路:保利2016春拍近現代夜場I+II濃縮解讀

TAG:经济学 | 边际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