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嘴炮有用的話,要啥「王玄策」?
最近,印度似乎迷之自信,先和中國叫板較勁,國防部長更是放言:「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
接著又和巴基斯坦撕逼,爆發了一系列小規模的衝突,印度軍方甚至表示:「做好了打兩線半的戰爭準備!」
其實中印的歷史始終是,小摩擦不斷,大衝突不多,在少有的幾次戰爭中,中國基本上都是勝利的一方,其實印度應該銘記的不僅僅是1962,更應該銘記大唐647年的那一戰!
印度在古代也叫天竺,除了短時間的統一之外,基本上都處於各國撕逼的狀態,長時間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天竺國,南邊還有許多的小國家,亂的一塌糊塗。
到了唐朝初年,最強的中天竺統一了印度北方地區,國王屍羅逸多建立了戒日王朝。
並且很快和唐王朝建立了友好關係。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吐蕃和天竺,慰問一下松贊干布以及屍羅逸多,順便宣揚一下大唐的國威。
當出使團翻過喜馬拉雅山時,戒日王卻已經翹辮子了,權臣阿羅那順發動政變自立為王,於是當使團剛剛踏入天竺境內,就遭到了阿羅那順的突然襲擊。
阿羅那順為什麼要襲擊王玄策的使團呢?由於當時天竺北面的吐蕃很強勢,此時已經打服了泥婆羅國,勢力開始擴張到印度北部,王玄策使團的到來,讓阿羅那順誤以為是吐蕃派來的,所以就派兵搞了一個伏擊戰。
由於這次襲擊太突然,雙方實力又太懸殊,所以使團中的大部分人都戰死,而王玄策和蔣師仁則成為了俘虜。
不久之後,兩人就設法逃了出來。
王玄策是一個很有尊嚴的人,在天竺被俘是一種巨大的恥辱,感覺被啪啪的打臉,所以王玄策決定給天竺一個教訓!
於是兩人來到泥婆羅國,向國王那陵提婆借了七千兵,又向吐蕃借了一千兩百兵,對外號稱有一萬軍隊,直接殺向了天竺國,開始了他們滅國擒王的表演。
一個優秀的玩家,能夠憑藉最弱的裝備,打出一副王者榮耀的感覺,雖然這些都只是借來的兵,到了王玄策手裡可就不一樣了,這八千多軍隊瞬間秒殺阿三軍隊,從北向南一路橫掃,一直打到了阿羅那順的都城茶鎛。
阿羅那順連忙派遣大軍阻擋,而且還使出了必殺技—「萬象軍」,王玄策利用「火牛陣」破了這個陣。
阿羅那順打完最後一張牌,只能堅守不出戰,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不久之後,都城就被攻陷了,阿羅那順只能棄城逃跑。
破城之後,王玄策殺雞儆猴,把當初的叛亂者斬首三千,然後派軍繼續追擊阿羅那順,最終在恆河邊上,蔣師仁活捉了阿羅那順。
這件事震撼了整個南亞次大陸,旁邊的各個邦國看到了大唐的實力,紛紛前來歸順,再也不敢鬧事,王玄策把各邦國安撫好之後,就押送著阿羅那順回國了 。
當王玄策帶著阿羅那順回到大唐時,唐太宗聽後非常高興,下詔封賞玄策,授散朝大夫。
王玄策作為一個外交使臣,憑著借來的萬餘士兵,成功地打了一場「滅國戰爭」,可謂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而王玄策之所以這麼牛逼,最主要是因為心裡有底氣,當時的大唐國勢強盛,周邊的國家除了佩服就是臣服!
王玄策的故事告訴我們,維護國家利益和尊嚴的前提是,有實力!今天中印之間的差距,較55年前有過之而無不及,面對印度的挑釁,我們更應該要發展壯大自己,當我們國力比印度強的時候,他們也只能打打嘴炮罷了!
推薦閱讀:
※都江堰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好的水利設施么?
※美國領土都是怎麼來的?
※中國歷史上武功最高的人是誰?
※如果拋棄階級鬥爭的歷史觀,我們該怎樣解讀法國大革命?
※舊影瑣憶·在解放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