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告看信息時代的注意力匱乏症

打開信箱,五花八門廣告涌了出來;我草草看過,把它們一股腦扔進了垃圾箱。我就奇怪了,這都是屬於工業時代的廣告投放方式了。幾個特點:

  • 千人一面
  • 以紙質為載體
  • 大量投放,低轉化率

但是廣告真的多有效呢?不僅我問這個問題,那些花大價錢做廣告的廠商更在問。有個很牛逼的老頭就說得很直白:

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但遺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費了 ——約翰·沃納梅克,1838-1922

稍微進化一點呢?大概就是分眾傳媒這樣的,樓宇廣告、電梯廣告。這裡面就有用戶細分的思想在裡面了,而且截取了等待的時間點,信息傳達率有效率大大提高。再進一步,就是互聯網廣告了。精準的用戶繪像,根據偏好動態推薦。比如說微信廣告,這個更牛,它有以下特點。

  1. 大量的社交數據,大數據預測
  2. 朋友圈關係鏈過濾
  3. LBS基於位置的推薦

而不幸的是,在100年後的今天,可是原來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而是演化成了新的樣子。互聯網和大數據使得廣告效果的追蹤成為了可能,但問題是沒人看廣告了。就好像1000年以後地球上終於研發出了星際移民的技術了,但是人類已經滅絕了。廣告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貶義詞,沒人關心,人人唾棄。任何東西,一旦和廣告沾邊,我們的興緻就要大打折扣。

或許人們從來就沒喜歡過看廣告,只不過我們逐漸看清了事實的真相而已。聽到這裡很多人就不服了,你說廣告沒用,可是我的啥啥,就是看了廣告買的啊?怎麼解釋。這裡有必要說一下。廣告的有時是有用的,體現在一種後選擇上,這個廣告很幸運的被你看到了,對你個體意義而言是有用的。而大部分人並不會看到,所以是屬於一種群體意義的無用;第二個維度,那麼多默默無聞的品種,永遠默默隱藏在電商網站的4級頁面里無人問津,它們的銷售依靠的不是廣告,而是長尾效應!進一步的,比如莆田醫院在百度首頁打的廣告,你說它有用吧,它的確養活了兩幫人——一幫庸醫和一群碼農(對,沒有患者,這是另一個原罪);說它沒用吧,也是的,了解百度廣告首頁轉化率的都知道,能有100%算很不錯了,像一些低頻的,大概就千分之一,就是這麼低的數字。而且從長期來看(人口結構和教育水平),轉化率應該只會降低,不會升高。這是為啥呢?生活中充斥的鋪天蓋地的雜訊,我們根本無暇顧及。匆匆一瞥,已是對你最大的善意。你還在等什麼?等我一個長吻嗎?美國學者H·H·弗萊德推算過:如果公元元年人類擁有的信息量是單位1,信息量的第一次倍增,花了1500年;第二次倍增,用了250年;第三次倍增,花費了150年;進入20世紀後第四次倍增,進一步縮短為50年。其後,速度驟增,到現在基本上人類信息量的倍增可以在18個月完成。這堪稱信息時代的摩爾定律。

每個人都這麼忙,誰會來關心你說了什麼啊!那些打廣告的、賣廣告的,這不是你們的錯,要怪就怪這個社會!

現在要去上班了,看點贊情況,改天有興緻再寫寫作為一個普通用戶以後怎麼辦?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麥克盧漢的「媒介即信息」?
假摔是普遍問題,為什麼有些人單拿巴薩說事?
什麼是互聯網時代的「口碑」?
如何製造病毒營銷內容,並能讓用戶最大化的轉發?病毒內容需要具備什麼特點?

TAG:广告 | 信息 | 传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