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幸福感,徐霞客應該極高!

01

關於幸福,粵語里有一個說法,叫「住洋樓,養番狗」——搬進別墅,養條進口名犬就是幸福了。

當然,這已經是上世紀末的說法,老得跟不上時代了。

現在人「聰明」,把幸福定義得更具體,也更「現實」了——

事少錢多離家近,

位高權重責任輕;

睡覺睡到自然醒,

數錢數到手抽筋。

能否實現不說,想想也夠美的。

我曾經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就是一切都好,只缺煩惱,然後在床上躺著一動不動。後來想想不對,這不就是現在常說的「混吃等死」么?

而且,這裡面「吃」的,是一日三餐都是鹹菜白粥,還是頓頓都要珍饈海味?

還有這個「等」,是心安理得的等還是誠惶誠恐的等?倘是前者,那是全然放下,真幸福。倘是後者,那不就是自欺欺人么?

現如今能做到全然放下的得道者,畢竟還是萬中無一啊!我想絕大多數人,還未能成為那個「一」。

02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過一個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並未創造出更高的幸福感,博士的幸福感最低,甚至不如文盲。

整體而言,學歷程度更高的人更不幸福——

幸福指數最高的是小學畢業生,達到133.3,博士學歷人群的幸福指數最低,僅為121.0,甚至低於文盲的130.2。

從性別來看,男博士比女博士更不幸福

在工作和收入方面,報告發現,每小時工資為20-30元時幸福指數達到峰值,超過30元後幸福指數便開始回落。有趣的是,收入在30元/小時以上的人群與7-12元/小時的人群幸福指數相當。

從每天的工作時間來看,工作時間越長越不幸福。每天工作8小時之內的人群幸福指數在134左右,而超過11小時的人群幸福指數則降至126.8。

雖然這不是最新數據,但我想,從幸福感而言,現在的情況應該相差不大。

畢竟幸福只是一種感受。它不能被量化,只是對自我狀態的心理評定而已。

既然是評定,自然要有參照物。我想很多不幸福就來源於參照物的選擇。如博士的幸福感不如文盲,是因為他們心目中的幸福不是相較於文盲,而是相較於較高層級,最起碼也是同一層級的。與他們比,覺得不幸福。

可見,幸福與否很多時候取決於人的分別心:分別心產生對比,對比產生落差,就有了幸福與不幸福的判定。

03

用經濟學家的語言來定義幸福更接近我們的認知。

經濟學認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應該有「三自由」: 經濟自由,時間自由,空間自由。

經濟自由自然是指腰纏萬貫,要花多少有多少。畢竟金錢決定了消費力,消費力決定了人是否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自我,實現自我。

有了經濟自由,還要有時間自由。簡而言之就是有了錢還要有閑:不為工作所擾,人情所困。

——反面案例是一些嫁入豪門的女人,雖然一夜暴富,卻一入豪門深似海,人身自由的支配度大大降低,幸福指數也勢必大打折扣。

空間自由也很容易理解,有了錢和閑,還能天南海北走四方,上天入地步步隨心,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不過,經濟學家定義的幸福里,還缺乏了一個最基本的,關於身體健康層面的判定。

——就像一些有錢有閑有想幹嘛就幹嘛的人,卻因生理原因或心理疾病(如抑鬱),以至生不如死甚至走上絕路,這樣的情況也是有的。

04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徐霞客的幸福指數應該極高。

想想還真是。

徐家絕對算得上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徐霞客的祖父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有良田12000畝,即使是按土地每年升值10%的保守估算,到徐霞客這輩也已價值連城了。

根據記載,徐霞客原有房屋五進二側廂,這是可以與當下價值千萬的別墅相媲美的。

徐家家底豐厚之餘,還有自家生意——江南紡織業自古以來就很發達,徐母還組織了幾十個婦女在家做生意,令徐家的收入源源不斷。

要不是有徐家為徐霞客雲遊四方提供經濟保障,他哪有尋山訪幽的盤纏?

此外,徐霞客還有一個安守婦道、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的賢妻,生活瑣事從來不需要他操心——事實上徐霞客是在婚後沒多久就開始他的旅行生涯的——他的瀟洒與「驕縱」,是與家人的包容和支持分不開的。

以上種種條件結合,徐霞客才得以從28歲開始出遊直到54歲,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 。

而且,他一覽祖國山川魅力之餘,還成為了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

經濟自由+時間自由+空間自由+老婆大度+老媽開明……隨時都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徐霞客這樣的人生,幸福指數能不高么?

05

雖然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成不了徐霞客,但依然可以追求幸福。

追求幸福可以是「歷盡艱辛始見金」,也可以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唾手可得。

幸福難嗎?似乎不難。它可以是《讓子彈飛》里葛優說的「吃著火鍋唱著歌」

——於小學生而言,它是被老師嘉獎;於上班族而言,它是周五下班時的呼朋喚友,欣然迎接即將到來的兩天假期;它是有情人終於得以「攜子之手,與子偕老」,也是初為父母時握著初生嬰兒那雙粉嫩小手時的那一份感動;

然而,幸福也很難。因為我們享受了什麼,就要承受它背後的另一些什麼

——同樣是小學生,有被嘉獎的時候,也終有被同學嫉妒或者超越的時候;同樣是上班族,有兩天的周末,更有五天的工作;情人伴侶,有耳廝鬢摩,也定有磕磕絆絆;

難或不難,自己的心是標尺。

幸福是很難具備持續性的。它只能是你某段時間甚至只有短短几分鐘的感受。它逃不過邊際效應,過了某個時點,就會成為無感甚至淪為失落感以至傷感。

——如曾經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B所言:與其說人類的幸福來自偶爾發生的鴻運,不如說來自每天都有的小實惠。

幸運的是,幸福不見了你也可以把它找回來。或者從另一個途徑建「另一個」。

06

在我看來,幸福其實很主觀。它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遭遇了什麼時,你如何看待。

幸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功成名就是幸福,市井煙火也可以是;位高權重是幸福,小富即安也可以是。

幸福歸根究底只是一個選擇,選擇對遇見的人事物進行挑揀:或存留,或遺忘。

詩人荻原朔太郎說得好:所謂幸福的人,是只記得自己一生中滿足之處的人;而所謂不幸的人只記得與此相反的內容。

可見,人的幸福是:滿足,並享受現有;追求,但不強求未有。

我是悟恩(公號kokyo98),祝你幸福。

推薦閱讀: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變老
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TAG:人生感悟 | 生活感悟 | 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