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 成人童話 」里外的日子

文 | 行之

華羅庚說:武俠小說是「 成人的童話 」。

在這個童話的王國里,金庸,無疑是成年人的安徒生。

當美麗的公主變成了小龍女,白馬王子變成了神鵰大俠,邪惡的女巫變成了李莫愁,哥特式的古堡變成了雕樑畫棟的襄陽,匪夷所思的魔法變成了出神入化的武功,屬於成年人的幻想,便有了充滿古典色彩的精神王國。

金庸所創作的武俠小說,中、長篇共計14篇。分別是《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神鵰俠侶》、《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倚天屠龍記》、《鴛鴦刀》、《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

為了讓它們更好記,金庸取每部作品名的頭一個字集成一副對聯:

「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原名叫查良鏞,1924年生於在浙江海寧。他們査家是典型的名門望族,享有「 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 」的美譽。清代康、雍兩朝,查伊璜,查慎行,查嗣庭,查升在當時的文壇均負盛名。

康熙皇帝曾為查家宗祠提字:「 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

到了近現代,金庸的家族依舊名人輩出,穆旦是他的同族兄弟,蔣百里是他的姑父,錢學森是他的表姐夫,瓊瑤是他的表外甥女。他還有個鼎鼎大名的表哥,徐志摩。

1931年,徐志摩因飛機失事罹難逝世,年僅34歲。金庸才7歲。

徐志摩的感情生活一波三折,他的第一位妻子張幼儀在15歲的時候嫁給了他。後來他在倫敦遇到林徽因後,拋棄了懷孕的張幼儀。追求林徽因未果,則娶了陸小曼。期間他還與冰心、林徽因齊名的「 文壇三才女 」之一凌叔華有一些情感瓜葛。

這讓金庸頗為反感。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潛意識,導致金庸的小說里,凡是身為「 表哥 」的人物,都有些生性涼薄。比如《天龍八部》里的慕容復,《倚天屠龍記》里的衛壁,《連城訣》里的汪嘯風 。

多年後,金庸在《天龍八部》中塑造了「四大惡人」之一「 雲中鶴 」這個人物,對徐志摩有強烈的影射成分。「 雲中鶴 」正是徐志摩的筆名。

金庸寫武俠小說,說來只是一場美麗的意外。1952年,金庸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期間與同事梁羽生相識為友。當時人們都愛讀武俠小說,總編輯安排梁羽生編寫了《龍虎鬥京華》,也提議讓金庸也寫一寫。

金庸推辭說, 我從來沒寫過小說啊。總編輯說,沒關係,你就試一試。

出生自書香門第的金庸,自小就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熏陶。他的母親愛讀《紅樓夢》,12歲時他就跟著母親一起看。20歲的時候,金庸到中央圖書館工作。那段時間,他讀了大量西方文學作品,尤其喜歡大仲馬、司各特、雨果等作家。這為他後來的寫作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金庸開始踏上武俠小說的創作之路,從此一發不可收拾。1955年,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上連載,受到讀者的熱烈追捧。

此後金庸自己創辦了《明報》,初期經營困難,為了促動報紙的銷量,開始在報紙上連載自己的武俠小說。憑著《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撐起了《明報》。

當時國外的很多中文報紙都要轉載他的武俠小說,一般都等他的小說在香港連載出來了,然後由記者做飛機帶回報社轉載。但是到了小說的緊要關頭,有的報館為了搶先刊登,就直接利用地下電台設備,通過電報來傳送新鮮出爐的連載內容。

50、60年代中國基本沒有電話,有急事只有打電報,而發電報是按字算錢的。1958年,全國實行統一價目,不分地區、不分明碼密碼,普通電報每字3分。50年代像北京的首都、紅樓、勝利等專業電影院的票價一般為也就是3分錢。

用電報來拍武俠小說,這在報業史上算是破天荒的舉動。相當於每拍一個字,就花掉了一張電影票的錢。

金庸以武俠小說聞名,這些小說發行單行本後,就成為了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超級暢銷書。他也被稱為「 現代華人世界擁有讀者最多的小說家 」。

但是他的成就並不只限於武俠小說的創作,他還是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就算把金庸的所有武俠小說方面的成就拿掉,依舊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出色的人。

金庸雖然反感表哥徐志摩的情感糾葛,但自己的情感生活也並不平順。他的夢中情人叫夏夢,是香港電影演員,因相貌身材出眾又嫻雅大方,被人稱作「 上帝的傑作 」。

1957年,金庸33歲,已經有了家室,但為了接近夏夢,他特意加盟到長城影片公司擔任編劇。這一年夏夢24歲,早在三年前就已經與林葆誠結婚,對金庸雖然欣賞,卻也只是當普通同事看待。

1959年,金庸特意出錢出力,聯合胡小峰執導了為夏夢量身打造的戲曲電影《王老虎搶親》,本想博得美人芳心,可是夏夢仍不為所動。

金庸與夏夢僅有一次單獨約會,在一家咖啡店裡兩人舉杯共飲,金庸趁著幾分酒意,對夏夢挑明了愛慕之情。但夏夢對他說,「 可惜你遲到了一步,以我的為人,是絕不願去傷害夫君的,請你體諒。」

這段愛而不得的感情讓金庸陷入了漫長的相思。在此以後,金庸把對夏夢的愛戀融進了自己的武俠小說創作里。

很多知情的人都發現,《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天龍八部》中的王語嫣等絕代佳人的身上,都有著夏夢的影子。

與金庸有交往的三毛說:

金庸小說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寫出一個人類至今仍舊捉摸不透的,既可讓人上天堂又可讓人下地獄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與夏夢的這一段情,就不會讀懂他在小說中「情緣」描寫。

1976年,夏夢告別從影17年的生活,移民去了加拿大溫哥華。金庸把這並不怎樣重要的新聞,一連幾天放在《明報》的頭版頭條位置上,還專門寫了一篇社論《夏夢的春夢》,為夏夢公開發出祝福。

2016年10月30日,一代傳奇影星夏夢去世,享年83歲。這一年,金庸92歲。

金庸曾經有過三段婚姻。金庸的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婚姻期間杜冶芬和別人有了私情,金庸遭到背叛,感情上受到了極大的挫折。他直到了晚年,提起這段婚姻,仍舊耿耿於懷。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是新聞記者出身,比他年輕11歲,漂亮而能幹。金庸的四個兒女,都是她所生的。他和金庸有過一段相濡以沫的生活,在《明報》建報初期,生活拮据的時候,兩人甚至只能共點一杯咖啡喝。

這段感情終結於金庸的婚外情。金庸喜歡上了一個咖啡館的女侍,開始還是朋友,但很快就私約在了一起。朱玫知道後與金庸離婚,後來一直沒有結婚,住在香港灣仔的一個唐樓里,在孤獨和凄涼中度過後半生。

對於婚變,金庸並不避諱自己的過失,他承認過,「 我的愛情觀是不道德的,一般的愛情道德,應該是一生一世只愛一個人,我做不到。」

1998年11月8日,朱玫在香港灣仔律敦治醫院過世,死因是肺癆菌擴散,享年63歲。朱玫死後,替她領取死亡證的,是醫院的一名員工。這一年,金庸74歲。

此後,金庸說起朱玫時候,坦言:「 我一生就覺得對不住那個太太,主要是我對不起她,她一直待我很好,我很感激,但我對不起她,不應該做的,我都做了。」

金庸的第三任妻子叫林樂怡,比金庸小29歲,她認識金庸的時候才16歲,那時候,林樂怡在一家酒吧兼職做女侍。

那陣子金庸的大兒子在美國自殺身亡,金庸在酒吧借酒消愁,引起了林樂怡的注意。林樂怡對金庸說:「 金庸先生,我很喜歡您的武俠小說,特別是《神鵰俠侶》,我已經看了好幾遍了。酒喝多了傷身體,我們都等著您寫出新的作品呢。」

後來金庸和林樂怡結合,在情感之路上漂泊了大半生的金庸終於找到了歸宿。

關於婚姻與愛情,金庸曾經這樣說:「 最好是一見鍾情,從一而終,白頭偕老。好似吸毒,你明知那是不好的,但又抗拒不了引誘,又吸了。」

有人說,凡有華人的地方,就必有金庸的小說在流傳。金庸的粉絲之廣,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販夫走卒,皆喜聞樂見。

鄧小平就是金庸武俠小說在中國大陸最早的讀者之一。1973年3月,金庸小說在內地尚為「禁書」,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北京後不久,就託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並且對其愛不釋手。

金庸十分敬佩鄧小平,曾評價說,「 像他這樣剛強不屈的性格,真像我武俠小說中描寫的英雄人物。」

1981年夏,北京邀請金庸到大陸訪問。金庸提出想見鄧小平,報告很快送到了鄧小平那裡。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接見了金庸,相談甚歡。

會談時,鄧小平見金庸穿著西裝,便說:「 今天北京天氣很熱,你脫了外衣吧,咱們不必拘禮。」

金庸在鄧小平接見後回到香港,立即給鄧小平專寄了一套《金庸小說全集》。也就是在這之後不久,金庸小說在內地「開禁」,並很快成為暢銷書。

金庸的粉絲里,不乏各界名人,張紀中、孔慶東、張佳瑋、蔡康永、姚明、黃曉明、莫言等。還有不得不提的馬雲。

2000年7月29日,在香港的一個發布會上,有記者問馬雲「 你最喜歡、最崇拜的偶像是誰? 」馬雲說,是金庸。

馬雲從小就受金庸小說的影響,對武術特別痴迷。據說,他當時讀金庸讀得入迷,就上老街的地攤上買了把破寶劍,跑人家菜園裡練獨孤九劍,把菜當靶子砍。結果害家裡賠了不少錢。

馬雲剛創業的時候,18個阿里巴巴的創始人,17個都對金庸小說特別喜歡。阿里巴巴壯大起來後,馬雲用人,首要不是看人學歷,而是看人讀不讀金庸。

他曾在公開場合說,「 中國的書,其他的都可以不讀,就是不能不讀金庸。」

做老師出身的馬雲給自己取了個花名,叫風清揚。他說《笑傲江湖》里的風清揚,就是優秀的老師的代表。

2000年,馬雲特邀金庸為杭州「 西湖論劍 」論壇的主持人。兩人惺惺相惜,成為好友,此後常有往來。

2004年,金庸為淘寶網手書八個大字,「 寶可不淘,信不可棄 」。馬雲以此為警,銘記在心。

很多馬雲的擁躉戲稱,金庸就是「 馬雲背後的男人。」

金庸和倪匡、黃沾和蔡瀾並稱為「 香港四大才子 」。其中,金庸和倪匡的私交甚好。當年金庸連載《天龍八部》的時候,有一陣子太忙顧不上更新,就請倪匡代筆,囑咐他,千萬別把裡面的人寫死。

倪匡假意推辭了一番,還是很高興地接過來寫。他個人很不喜歡阿紫這個人物,結果任性地違背了金庸的設定,把她的眼睛寫瞎了。

等到金庸回來,找他興師問罪,倪匡耍賴地說:「 你臨走時叫我不要弄死人嘛,我是弄傷了,打打殺殺肯定會受傷嘛。」

金庸攤手無奈,拿他沒辦法。金庸的讀者知道這件事後,有人跑去質問倪匡,你為什麼要把阿紫眼睛弄瞎?倪匡又耍賴地說,「 不是我弄瞎的,是丁春秋弄瞎的。」

在武俠世界裡,提起金庸,就不能避免的提到古龍。在武俠界,金庸算是古龍的前輩。金庸比古龍大14歲,在他已經是武俠界的泰山北斗的時候,古龍還只是港台一百多個武俠作家中普通的一員。

在古龍還未成名的時候,金庸就說,「 我個人最喜歡的武俠作家,第一就是古龍。」

1972年,金庸的最後一部封筆之作《鹿鼎記》在《明報》的連載即將結束,宣告著金庸武俠時代即將划上句號。

自己雖然不寫了,但是武俠小說連載還得繼續。金庸由此想到了古龍。這一年,金庸親筆寫信向古龍約稿,請他為《明報》接著寫武俠連載。

據古龍的弟子於東樓說,信寄到的時候,古龍正要去洗澡,於東樓替他拆開一看,說是金庸的約稿信。古龍興奮不已,讀完金庸的信,連澡也忘記洗了。

古龍深刻地明白這封信的意義,這就像是武林盟主退位前,選定接班人。

從那一刻起,就意味著金庸邀請了古龍一起走進武俠史。此後,古龍不負金庸的提攜,成為了地位僅次於金庸的武俠宗師。

金庸和古龍同是武俠小說巨匠,但構建的「 成人童話 」卻是兩個大相庭徑的體系。古龍喜歡在武俠世界裡寫生活,再出名的大俠,也喜歡吃街邊攤的牛肉麵。金庸喜歡在武俠世界裡寫政治,從五嶽劍派到黑木崖,無不在影射政治的格局與勢力。

古龍寫武俠喜歡寫浪子,金庸卻喜歡寫英雄。

古龍是「 湖畔落日踏水流,孤劍一柄泯怨恨。」

金庸是「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古龍寫的俠客更像出世的詩人,金庸寫的俠客更像入世的精神領袖。「 儒俠郭靖,道俠楊過,佛俠張無忌 」,金庸有足夠的野心與才情,試圖把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思想,熔注到虛擬的俠客們的身上。

金庸中後期的作品中,筆下的俠並不完美,隨著閱歷豐富了,他感慨道,「 年輕時崇拜的大英雄都是完美無缺的,後來才發現,真正的英雄,他也有普通甚至卑鄙的一面。」

他最後的封筆之作《鹿鼎記》,甚至開始「 反英雄 」,塑造了韋小寶這樣與傳統英雄形象截然不同的主角。他不再偏執於刻畫自帶光環的大英雄,而更願意平常心地看待真實江湖的小人物。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 張棗

金庸一生最後悔的事情,是關於他的大兒子查傳俠的。1976年的10月,金庸的大兒子査傳俠在美國哥倫比亞自殺而死,年僅19 歲。在當時金庸聽到這個消息,悲痛欲絕,甚至有跟著自殺的衝動。

那段時間查傳俠因情感受挫,心情極其低落,多次找金庸談心,但金庸卻以寫稿忙為由拒絕了兒子。這讓查傳俠感到親情的疏遠和淡漠。

查傳俠的過世是金庸一生的傷痛和遺憾,直到他80歲的時候,接受記者採訪,記者問:您這輩子有沒有什麼遺憾的事?

金庸聲音哽咽地說,「 最遺憾的,就是我兒子在美國自殺了。他為了愛情,自己上弔死了。」

查傳俠死後的五個月後,也就是1977年的3月,《倚天屠龍記》出了單行本。當時金庸在書後寫了篇後記,整篇後記只有800字左右,寫得散漫而節制,最後的結尾是:

然而,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這最後一句「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其實是在表達喪子之痛,只是說得極為隱晦。這時,金庸已「明白了」那種撕心裂肺的悲痛。

在《倚天》原著中,張翠山和張三丰情同父子,當張三丰親眼看見張翠山自殺在自己的眼前,金庸的描寫是「 心如刀割 」。張無忌是謝遜的義子,謝遜對他感情極深。當謝遜得知他死訊,金庸的描寫是「 身子一晃 」。

其實平常的讀者,看著並不易發覺這些描寫有什麼膚淺。只是金庸後來有了切身的體會,才覺得當時寫的不夠深刻。所以他才說,「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這成了他筆下最揪心的10個字。

在查傳俠過世後的幾年裡,金庸在佛經的研究花費了大量精力,希望能藉助佛教的智慧,撫慰心中的那一份傷痛。

1991年,67歲的金庸退出明報集團管理層,從此去周遊列國、教書旅行、靜修研經,將《明報》賣給了企業家于品海。很多人說,那是因為于品海長得像他死去的兒子。

古龍的早逝,金庸的封筆,被喻為武俠黃金時代終結的最後兩曲輓歌。金庸在1972年後不再創作武俠小說,但他一手締造的「 成人童話 」卻一直被新老讀者們津津樂道,長盛不衰。

在武俠小說作家的筆下,社會即是江湖,人生即是江湖。金庸當年握筆走上了這條江湖路,寄託了無數華人「 鐵血丹心,俠骨柔腸 」式的江湖情懷。縱他功成身已退,但那些武俠作品仍在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1992年,徐克執導的改編自金庸小說《笑傲江湖》的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上映,電影中任我行對令狐沖說:

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啊?

這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金庸,早已從一個名字,化為了一個符號。這個符號像是打開「 成人童話 」王國的鑰匙。

這個王國里,白馬在北風中長嘯,英雄在草原上射鵰,愛恨情仇在腥風血雨下洗禮,功名理想在刀光劍影里飄搖。

醉酒高樓上,俠客對著美人高歌一曲: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事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金庸啊,你已不在江湖,但江湖儘是你的傳說。


推薦閱讀:

假設黃蓉死了,郭靖會不會像喬峰為阿朱那樣殉情?或者像楊過一樣為小龍女跳崖?
張佳瑋對金庸是不是過譽了?
為何金庸小說總能在前幾章就能給一人一種江湖浩渺無邊,氣象萬千,精彩紛呈的感覺?寫作時如何做到這點?
如何評價鍾漢良版的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中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之間關係分別如何?

TAG:金庸 | 武侠 | 江湖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