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青:北京四中素質教育觀察(三)

作者:吳丹青

本文大概2493字,讀完共需3分鐘

智庫特約研究員簡介:

吳丹青,獨立教育研究人,理工科背景,多年世界五百強上市公司IT業高管經歷。關心中國素質教育問題,對中國青少年的通識教育問題有獨到的見解,現辭職獨立從事青少年素質教育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錢學森「世紀之問」、李約瑟難題、學齡前兒童的早期教育模式、西方通識教育中國化等。

其實有很多事例證明,家庭教育是決定這個孩子未來職業成功、生活幸福的最重要因素。

到今年,我做教育做了40年,集40年之經驗,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跟大家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改進家庭教育上。

劉校長這麼一說,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這個校長「站著說話不腰疼」,道理很簡單——「您作為名校校長,當然不用考慮孩子的擇校問題。」「擇校就是為了改善家庭教育的品質和質量」……

無論劉校長您怎麼說、怎麼做,也很難消除公眾的疑惑。

一方面幾乎所有的家長不具備您這種先進、科學的教育思想理念,即使大家接受您的觀點和建議,也沒有能力完成一項可以取代學校教育的高水準的家庭教育,沒有能力、沒有信心、沒有底氣拿自己的孩子的前程和整個家庭的希望去冒險做大家都不懂的、而您這個教育專家認為是最為先進、科學的教育實踐,另外一個因素是家長缺乏足夠的責任心、愛心、耐心來完成這項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最省事的辦法是想辦法把一切都甩給學校,一般的學校現在都做不好這件事情,劉校長和北京四中做得不錯,家長認為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

當前一個重大的挑戰在於——雖然劉校長您經過30年的苦心教育探索和思考,吸收了許多前輩和傳統文化的精華,以及歐美和日本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並在北京四中的教學實踐中帶領全體師生非常成功的闖出了一條克服應試教育頑疾的正確道路,但所有這一切未能在政府、學術界、教育界、和廣大民眾尤其是家長當中達成廣泛的共識,成為推動教育改革和進步的巨大障礙。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北京四中這一套好東西無法推廣到其他學校和廣泛的家庭教育中去。

要全社會接受教育的核心目標不是現在這種缺乏思考、缺乏情感、死記硬背知識的累積和這種所謂的學習成績和分數的高低,而是思維能力、情感能力、道德能力、身心健康等全方位的人格培養,還有很漫長的道路,如果應試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那麼家庭教育幾乎不起作用。

家庭教育對於人格培養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

3歲以前家庭承擔100%的責任,幼兒園時期家庭承擔80%左右的責任,小學家庭承擔50%左右的責任,中學階段家庭只能承擔20-30%(學校起碼要承擔一半以上的責任,還有四分之一是社會和網路)的責任,除了睡覺學生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在學校,學校對孩子的影響力無疑大過家庭,許多孩子長期見不到為艱難的生活忙碌奔波的父母,更不要說六千萬因為遠走他鄉謀生而無奈留在家鄉的留守兒童。

在家庭教育無法發揮其重要作用的現實環境條件下,家長的邏輯是名校、名師取代家長來完成這一任務,不惜血本,天價房除去炒作和保值增值的作用外,如果僅僅為了好學校已經瘋狂、愚昧到喪失理智,遠高於去美國念中學、大學名校的成本。

劉校長提出加強家庭教育對人格培養的作用,確實是改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完全依賴學校的極端行為顯然不可行,但學校對此仍然有不可推卸的、比家庭教育作用更大責任和義務,北京四中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但這樣的學校在中國不是百里挑一而是萬里挑一。

無奈的家長可以選擇的除了把子女送出國外和忍受天價房外,大多數沒有這種條件的家庭只能聽天由命,孩子面對的就是自生自滅!

落後並且改良緩慢的中國教育是所有中國人心中最大的痛,偉大的中國人民寧願少吃一點、少用一點、生活清貧一點,勒緊褲腰帶也要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無情的現實擊碎了所有人的願望。

當大家在兩會期間討論社會、經濟、政治、外交、創新等火燒眉毛尖的重大議題時,都是採用西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動物條件反射式的、短期臨時性應對措施這些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而不是有長期、戰略眼光和思維的,從根源上,從人的改變、從文化上、從人的教育上更好更徹底的解決問題。

90%的議題都是應付和解決當前以及兩三年內面對的各種問題和挑戰,五年規劃都很難落實到具體的問題,10年、20年、50年、100年怎麼個弄法?

教育對於不那麼長遠的未來來說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本,但遺憾的是在兩會期間依然是一個比較邊緣性的議題,看不出近期會有明顯突破。

教育多年來原地踏步,創新、文明、現代化、追趕高收入的發達國家、中國夢,一切的一切都會成為空洞的口號、美麗的幻想。

其實關於「學區房」問題,劉長銘校長去年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就明確表示,「老師、校長也是學區房的受害者。」

他是這樣說的: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父母把心態放平和最重要,你可以希望孩子多才多藝,但最好以誘發的方式去進行,發現他的興趣,孩子喜歡,才能學得更好。

很多人在當父母前都會說「孩子健康成長就好」,一旦成為父母,可能更多的期待就來了,希望孩子更成功優秀。但我覺得,你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就已經是個優秀的人了。

「孩子健康成長就好」,怎麼樣才算健康成長?沒有一個家長能完全說清楚,如果以嚴格的意義來講,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幾乎很難有孩子能健康成長。

從小學到大學,孩子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重重壓力下,運動、休息、娛樂、睡眠被擠壓到快沒有了,健康、強壯、陽光、快樂的孩子在中國是極為稀有的物種,心理健康更是整個社會陌生的一個概念,積極、樂觀、勇敢、堅強、真誠、善良等等,我們的教育根本沒把這些當一回事。

沒有很高學歷的人也可以很優秀。我有一次去美國,登機口的檢票員是個大胖子,帽子上的繩子都快掛不住他的脖子了,整個人看上去很滑稽,但他不在乎這些,反而把孩子們逗得哈哈大笑,骨子裡透著幸福感。

有一次在北京的一個超市,我買東西問服務員一些問題。他滿臉不高興,把話含在嘴裡說,我問了三遍都沒聽清他說啥。我說小夥子,你這樣工作能開心嗎?人的生活態度特別重要。所以,我當校長以後,把「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寫進了學生的培養目標中。

「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對老老少少所有的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個貫穿一生的重要課題,無論是為了生存日夜忙碌的普通百姓還是升官發財的「成功人士」,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伴隨著每一個人,眾多的人口、緊缺的資源、奮力追趕現代化的腳步導致過度的競爭,誰想吃口輕鬆飯也不容易,事業、家庭、住房、醫療、養老、子女教育、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把每個人都搞得團團轉。

勤奮、吃苦耐勞的中國人無論在體力上還是在精神上快到一根不能再拉的彈簧。(未完)

更多智庫思想請關注微信訂閱號:tongshi_zhiku(通識智庫)


推薦閱讀:

在北京四中談戀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北京四中 | 儿童教育 | 中国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