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i·寧德] 每隔兩三棟就有一座私塾的樟源村,有這麼一個大詩人!

周寧縣禮門鄉的滴水岩被譽為八閩首景,那裡流傳著幾首詩,《滴珠簾》:

洞門百尺送飛泉,珠串珠圓散九天。

好是夜半新月上,一鉤恰掛水晶簾。

這首詩的作者,就是來自周寧的大詩人——魏敬中。

魏敬中,1778年出生於周寧縣樟源村,進士出身,在朝中為官。此外,他還致力於教育事業,辭官後主講福州鳳池書院17年。

樟源村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村中至今保留著許多以溪石為基,黃土為牆黑瓦蓋頂的老房子。據說,這些房子曾經每隔兩三棟就有一座學堂或是私塾,僅在清朝就出了1個進士、3個舉人、20個秀才。

在這樣一個文風鼎盛的村子裡,天生聰穎好學的魏敬中自小便如魚得水般徜徉於書海。他5歲入私塾,且對旁人的調侃直接回應:「戀學即戀母」。要祖父替他寫「天」字帖在書房牆壁上。

11歲下筆成文,文章跌宕有氣勢,深受人們稱讚,並且被福安名士鄭英山以及福寧知府秋濤所厚愛,不僅留他在家學習,還經常面授詩文,使他學業大進,給年少的魏敬中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年長後,魏敬中一邊堅持科考,一邊四處求學。期間,因缺乏固定的經濟來源,生活幾度陷入困窘。幸而在一次科考失利後,遇到了一個賣燈籠的老人,老人被他堅持不懈的求學精神所感動,慷慨解囊,並認他為義子,傾力相助,才使得他渡過難關。

但最大的挫折並不在此,他參加了7次科舉大考,卻失敗了6次,期間一共用去20年,可想而知這20年經歷的艱苦滋味。之後他的仕途並不順利,先後擔任翰林院編修、國使館總篡,卻因為一次大考筆誤,被降為一般京官。

心灰意冷的他,厭倦了官場生涯,辭職回到了福州,開始了《福建通志》的總篡工作以及福州鳳池書院的主講生涯。但《福州通志》的編纂工作此時也正處於紛爭激烈之中。

原來1834年,《福建通志》原總纂陳壽祺病逝,由高澍然繼任總篡。但因兩派某些人物的立傳問題紛爭不止,多年未有定論,其中一派借口志稿有五項不善,提請官廳不予刊刻。

魏敬中書房的匾

於是高澍然憤而辭職,通志局解體。部分志稿由各分篡各自藏匿,所存極少。在這種艱難狀況下,魏敬中慨然接受任務,在書院裡邊教學邊修纂志書,整集殘篇,每天五更起床,伏案筆耕,直至深夜。

歷經4年的艱辛,終於完成了《福建通志》的總篡工作,期間經費拮据,他還自掏腰包。他重篡過的通志內容翔實、觀點鮮明、體例完備,就連一向看重修志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對他也十分信服,尊稱他為「太史公」。

梅花香自苦寒來,無論是面對科舉考試,還是治史,即便面臨諸多挫折,以及種種不如意,他始終秉持著一個學者的鑽研精神,審慎處事,堅持不懈。

也正是有了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才有了他被載入史冊的諸多成績,並因此被後人所深深敬仰。

寧小愛丨文字編撰

《走進周寧》丨素材來源


推薦閱讀:

[i·寧德] 凌晨3點的匠心——洋中光餅
[i·寧德] 前岐馬燈舞——春風得意馬蹄疾
[i·寧德] 蕉城有個免費郊遊勝地,一到秋天就清艷驚人,看一眼就想馬上出發!
[i·寧德] 那些我們腦海里的蕉城記憶

TAG:宁德市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