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世界盡頭的另一個愛丁堡,可以過上最理想主義的簡單生活

在這個地球上,還有另一個愛丁堡。它的名字叫做「七海愛丁堡」, Edinburgh of the Seven Seas.這名字聽起來好像《冰與火之歌》中的地名,但它是真實存在的,並且我覺得這裡就是世界的盡頭。

我知道七海愛丁堡這個地方的過程比較隨機。有天閑來無事,在谷歌地圖上用滑鼠一通亂劃,屏幕上藍色的大海中間突然出現了一塊島嶼,這島嶼在非洲與南美洲之間的南大西洋上,它的名字有些中二,我又從沒聽說過。

一、世界盡頭的另一個愛丁堡

這個名字中二的島嶼引起了我的興趣,立刻去google了一堆這裡的資料。發現這裡早就被人定義為「the worlds remotest island」.

圖:七海愛丁堡鎮上的歡迎標語。

七海愛丁堡有多遙遠?它位於Tristan da Cunha群島,是整個群島,乃至方圓2000公里內唯一有人煙的地方,雖然人口也只有不到300人(據實時是統計,人口為260人)。這裡是地球上最偏遠的永久性人類定居點,離它最近的其它人類定居點位於2173公里之外的聖赫勒拿島。此外它距離非洲大陸2400公里,距離南美3360公里,到達這裡的唯一方式是從開普敦乘船,經過六天的航行才能夠到達這與世隔絕的村莊。

圖:七海愛丁堡與其他人類居住點的距離。

圖:小鎮實時人口統計表,共9個家族,260人。

七海愛丁堡所在的島嶼是個火山島。小鎮坐落在一座名為Queen Mary peak的,海拔2000米的活火山之下。小鎮居於懸崖峭壁的下方,而火山則隨時有爆發的可能。

圖:火山下的小鎮。

正如前文所說,七海愛丁堡這座小鎮非常難以到達,只有從開普敦坐船經過漫長的航行才能來到這裡。而一年中,來自開普敦的游輪只會經過這裡9次,這也就意味著小鎮一年只有9次與外界接觸的機會。

圖:往來於開普敦與Tristan da Cunha間的船隻時刻表。

因為島上的碼頭很小,所以即使來自開普敦的大船來到了這裡,也無法駛入港口,只能停在遠處,由小艇完成乘客與貨物的運送。

圖:駛入七海愛丁堡港口的小艇。

二、「史上最成功的相親」和「回歸火山島」

如此偏遠的島嶼為何會有人類居住?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在我能找到的僅有的資料中,我試圖勾勒出小島的歷史。1506年,大航海時代,葡萄牙航海家Tristao da Cunha在前往好望角的路途中第一次發現了這座島嶼,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片群島。3年後,這片島嶼首次出現在當時的世界地圖中。

圖:1508年Waldseemuller版本的世界地圖,出現了疑似Tristan da Cunha的島嶼,但因為找不到清晰版本,我不能確定。

圖:1570年Ortelius版本的世界地圖,明確標註了Tristan da Cunha,雖然位置不太準確。

因為地處歐洲前往印度洋的航線上,所以之後的數百年,總有船隻經過這座島嶼。1643年2月17日,荷蘭東印度公司的Heemstede號上的船員們第一次登上了這座島嶼,在這裡做了補給。此後,來自美國的捕鯨船也把這裡作為補給點。19世紀初,還有人在這座島上建立了貿易點,但至此仍沒有人長期定居在這裡。

直到1815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被流放在聖赫勒拿島。英國軍隊擔心法國人通過Tristan da Cunha前往聖赫勒拿營救拿破崙,於是在次年登陸Tristan da Cunha,並宣稱對此的主權。此時,島上已經出現了一些永久居民:來自蘇格蘭的William Glass一家四口以及一些單身漢。(Glass家族至今仍是島上的主要家族,在上文的人口圖中可以看到Glass家族至今仍有37個家庭成員)

圖:紀念英國軍隊登島的郵票。

1826年,又有兩名水手在島上定居,這時島上有六名男性,但只有上文提到的William Glass有妻子,其餘五人全是單身狗,男女比例極不平衡。一位途經這裡的英國公爵覺得這種男女比例非常不健康,於是以「獎勵一袋土豆」為誘惑,在聖赫勒拿島招募女性前往Tristan da Cunha,次年,公爵真的帶回了5名女性「志願者」,解決了島上單身漢們的婚姻問題。五年後的1832年,島上的人口躥升到34人,包括6對夫妻和22個孩子。當地人把這個故事稱為「The worlds first and most successful Blind Date」.

在這之後,世界上發生了一些大的變革,讓這座島嶼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野。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原本把Tristan da Cunha作為補給點的美國捕鯨船數量銳減;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原本需要經由這裡前往印度洋的船隻也不再光顧。Tristan da Cunha也逐漸變成了「世界上最偏遠的島嶼」。

1885年,島民試圖重新與世界建立聯繫,島上幾乎所有的成年男性一起乘船向西航行主動尋求貿易的機會,但出發不久就遭遇了惡劣天氣,還沒有完全駛出小島就遭遇了翻船,船上的15位成年男性全部在海難中失蹤。此時,島上的只剩下4個成年男性,其中還包括兩位七旬老人,男女比例反轉。

圖:1885年海難紀念郵票。

1867年,英國王子「愛丁堡公爵」艾爾弗雷德訪問了這座小島,為紀念這次事件,官方宣布島上的定居點更名為「七海愛丁堡」(Edinburgh of the Seven Seas)。一戰爆發後,英國放棄了對小島每年一次的物資補給,這也是歷史上七海愛丁堡最孤獨的時間段——連續十年沒有任何船隻造訪這裡,這座小島彷彿消失在地球上。

時間來到了二戰,英國軍隊為了監視德國潛艇在大西洋上的行蹤,在七海愛丁堡建立了秘密軍事基地。與此同時,軍隊建立了宿舍、辦公室、醫院和學校,這些也大大促進的小島的發展。戰後,島上甚至建起了魚罐頭工廠,1955年起,每年都會有一艘船往返於七海愛丁堡與開普敦之間,讓島民與外界交流成為了可能。1957年,新的「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訪問了七海愛丁堡,島民們為紀念這一事件,建成了「Prince Philip Hall」,現在這座建築是島上唯一的一家酒吧:信天翁酒吧。

圖:Prince Philip Hall/信天翁酒吧

圖:今天仍然能找到菲利普親王為其奠定的基石。

因為七海愛丁堡坐落在一座活火山山腳,所以時刻受到火山爆發的威脅。1961年10月,火山爆發,好在當時的七海愛丁堡已經有與外界聯絡的能力,經過近1個月的輾轉,島上264位島民全部被轉移到英國的南安普頓。英國政府希望這次撤離是永久性的,他們為島民在南安普頓建立的定居點,也為大部分島民找到了工作。

但是島民們好像無法適應英國的生活:他們無法忍受英國寒冷的冬季,並且普遍對流感病毒沒有任何免疫力.....島民們始終盼望重回到七海愛丁堡,英國政府堅持挽留,並組織了內部投票,最終投票結果為壓倒性的148比5。終於,在闊別七海愛丁堡兩年後,所有島民全部回歸島嶼。這也被視作英國移民史上的奇蹟:所有島民寧願放棄英國生活,冒著火山再度噴發的危險,也要回到世界上最遙遠的島嶼。

三、島上生活

我想要弄明白到底是怎樣的生活才會島民們如此眷戀,於是我開始嘗試了解現在七海愛丁堡的居民們的生活狀態。島上的生活非常簡單,打魚、養牛、種土豆是大部分島民的日常生活。

圖:島上放養的牛群。

整個七海愛丁堡只有一條公路、一座學校、一間咖啡廳、一家小超市、一片墓地、一個郵局、幾輛汽車。人口不多,島民們幾乎都彼此熟悉。

圖:世界上最遙遠的咖啡廳。

圖:2007年,七海愛丁堡有了第一輛公交,運行線路是把老年人從家中載至農田。

如果島上需要修建新的建築,那幾乎是全島人的大事兒。2012年,島民們決定修建一座「茅草屋博物館」,當時的工作場景是這樣的:

圖:小牛在圍觀。

圖:全村齊上陣。

圖:小朋友們來參觀學習。

因為自然環境很好,所以島上的珍奇動物很多:鳳冠企鵝、黃鼻信天翁、大剪嘴鷗、南極燕鷗、海豹、鯨.....

圖:七海愛丁堡的鳳冠企鵝。

圖:島民們為他們最喜愛的鳳冠企鵝製作了公仔。

圖:島上的企鵝、海鳥與海豹和諧共處。

對於外來者,島民們很友好,也很樂於與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交流。他們甚至會和經過這裡的船員們踢一場足球友誼賽。

圖:島民們與新加坡貨船「De hong」號的船員們進行了一場足球賽,主場作戰的島民隊10比5獲勝。

七海愛丁堡有自己的官方網站,網站上會更新小島上的新聞。可能是因為島民的生活真的很閑適,所以新聞更新的很頻繁,這些「新聞」的畫風也很有趣 。比如島上每一位老人的生日,都是全島的大事兒。

與之對應的,每一位新生兒的降生和受洗也是全島的重要新聞。

當然,每位島民結婚甚至結婚紀念日也會被大篇幅報道。

「島上發現了三隻海豹」,「艾瑞克父子打魚時發現了以前沒見過的魚」也是島上的大新聞。

四、世界上最遙遠的信與工作

七海愛丁堡有一家郵局,他們也會出版自己的郵票。這來自世界最遙遠的海島的郵票自然很受集郵者的喜愛,島上也確實在出售這些郵票。

今年是菲利普親王訪問七海愛丁堡的60周年紀念,於是我也買了一套60周年的紀念郵票和首日封,並且與在郵局工作的Iris Green(島上最古老家族的一員)取得了聯繫。想想這真是件很有趣的事兒,可能過上幾個星期,我就會受到一封來自世界最遙遠島嶼的信件。

半個月前,七海愛丁堡的官網上發布了一則招募信息,他們在面向全球招募英語老師與數學老師。工作的地點是七海愛丁堡的聖瑪麗學校,這所學校一共只有23名學生,3-16歲的他們被分成了五個班級。

圖:聖瑪麗學校的教室

圖:聖瑪麗學校的招聘廣告。

自從知道了七海愛丁堡這個地方,我就對這裡十分著迷。隨著了解的深入,我更加嚮往這座小島的生活。

也許,下次更新知乎時,我的身份會是聖瑪麗學校的一位數學老師。

完。


推薦閱讀:

風大的時候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兒?
關於無錫,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關於徐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TAG:旅行 | 生活方式 | 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