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 花橋,歲月停靠的驛站

在梅鶴的小溪上卧著一座百年石拱廊橋——花橋。也許你有疑問,為何石拱的又稱廊橋?因為橋拱上加蓋的了「橋屋」,橋屋結合,如橋似厝,鄉人亦稱之為「厝橋」。

愛寧德原創明信片

花橋的四周,有青山橫亘,亦有炊煙裊裊,因為溪流沿村滑過,花橋便應運而生。花橋是這個村莊那些縱橫交錯道路中不可或缺的連接點,是歲月停靠的驛站,是歷史文化留下的滄桑景緻。花橋,為鄉人營造了一片蔭涼,也為旅人提供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場所。因為花橋,梅鶴愈加添了幾分溫柔和雅韻。

這座普通的鄉間石橋,因聯著兩位名人而名聲大噪。他們就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和陳普。

據史料記載,朱熹由閩東往閩北,路經此地,在他疲憊不堪之時,被這眼前的山水美色所迷,嘆其宛若世外桃源,清風徐來,取山泉而飲,心情豁然開朗,隨即用墨筆在木匠剛刨好的樑上瀟洒地寫下:「紫陽詩讖石堂名彰千古」。筆墨入木三分不去,這座橋便又多了個名字,叫「沉字橋」。

幾十年後,陳普與書友同游村邊「沉字橋」,見橋亭橫樑有上聯而無下聯,低頭思索片刻,便對上:「玄帝位尊金厥壽永萬年」。筆力遒勁,對仗工整。宋元交替,陳普回鄉授業解惑,一日,陳普再游花橋,觸景生情,吟道:「一泓清水浸冰壺,水國涓涓月上初。影落寒潭清澈底,玉龍借戲夜明珠。」

花橋,如今已是寧德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拱廊橋,是全省、全國少有的古石拱廊橋,橋南北走向,橫亘於村尾水口,銜接對峙兩峰,氣死如虹,被譽為「寧陽第一橋」。朱熹和陳普的千古絕對依然提於樑上,耀眼醒目。花橋承載著歷史,穿行在石拱橋面上,宋代不規則的、明代方塊的、清代長條的,石頭上的歷史印記跡,清晰可辨。

謝書秋丨攝

數百年的變遷,花橋無言的看盡世事滄桑,親歷人情冷暖,見證鄉業興衰。它的存在,為我們的文化尋根提供了一枚鑰匙,也讓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有了底氣。歲月遠去了,如今的花橋已成為村莊的人文符號和歷史標識,每日橋上川流不息,人來人往,與舊時光景似又無異。

橋下的溪水默然的流淌而過,無聲無息的。遠遠地,花橋如一縷青煙,靜立於溪澗之上,靜立於鄉民跋涉的惦念中,歲歲年年,不曾飄走。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撰

網路、《福建鄉土-蕉城》《廊橋餘暉》丨素材參考


推薦閱讀:

無論在晁蓋還是宋江手下,公孫勝為何一直排名靠前?
老郵票800分,現在面值多少?
書法史上的那些猛人(五) 北丐 張旭
外國人能欣賞漢字書法么?
竹子真的都是空心的嗎?

TAG:宁德市 | 文化 | 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