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愛漳灣美人遲暮時 芳華依舊後灣村

動動你們的拇指,你們的一個讚賞一個關注也是愛~

後灣,像是一位遲暮的美人。歲月磨去了她曾經的嬌羞稚嫩,倒多了份閱盡世事沉澱下來的雅緻。走進後灣,近觀美人的魚尾和紋斑。人們卻不會嫌棄她,反倒是驚嘆芳華換了種方式綻放。

沿著寧德師範學院的圍牆,走到交叉口。後灣和鰲江的路牌就咫尺相對。想當初,鰲江那片地,還是後灣百姓們種土豆番薯的地方。

方塘一口,祖廳一座,悄然映入眼帘。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修建的李氏祖廳,門前有著旗杆石四對。祖廳在現代社會,已經失去了正俗、教化、權利和法庭等傳統作用。但祖廳作為李氏家族的象徵,現在成為李氏宗族緬懷祖先功德的所在。族人們在這裡寄託一份精神,尋求一份慰藉,傳承一份祖訓。

沿著李氏宗祠後的小路而行,走在青磚碎瓦的小路看那土埂與木頭搭成的房。有些房屋已被主人遺落在這裡,風吹雨打,破舊不堪。房屋裡散落的陳年舊物,依舊可以感受得到當年房屋主人在這裡生活的畫面。缺角的水缸盛著屋漏的雨水。房屋四周的雜草探頭探腦向屋子張望。膽大者已經肆無忌憚把青綠蔓延在屋裡的角角落落。或許有一天,這屋突然塌了,然後成為自然生靈的天堂。在農村,這樣的老房子很多。

水泥鋪成的路徑,左右兩旁多是老房。看著老房子,腦中遐想著當時這裡的歡聲笑語。走著想著,突然發現一塊匾懸掛在房門上,「紫氣東來」的字跡仍清晰可辨。我不禁猜想,這戶估計是個書香門第。這麼多座房子,怎麼偏就它單單有塊匾額高掛。也正是這塊匾,讓這座普通的老房子顯得書香氣起來。人腹有詩書氣自華,房子大概也是一樣。

後灣村自明至清出過清乾隆癸亥年舉人李基垙及李宗敏、李基坤等二十餘位秀才、太學生,也算是人才濟濟。只是現在人們多不記得村裡早前秀才的事迹。問說村裡的名人,都是不知。

從前與親朋好友通信的郵箱已是銹跡斑斑,著了一件銹紅色的衣裳。查海生說,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通訊行業的快速發展,書信已經慢慢留在時光的深處。《朗讀者》的火爆,引領我們重溫當初的感動。那時候,車馬郵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繼續漫無目的地走著,卻總期盼著在下一個拐角遇見什麼。黑色的遮光布如波浪懸掛在頭頂,嶄新的衛生宣傳海報和古老的牆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搓麻將的聲音從老人會裡傳入耳中。幾個老人,一桌麻將,就是一下午,也許就是生命剩下的時光。總要有種方式,聊以度過餘生。娛樂方式的缺乏,麻將成為老人們的生活。

老人會的隔壁則是後灣衛生院,村裡人多來這裡看病問診。衛生院里有著李氏父女,都是衛生院里的醫生。從李醫生口中得知,他是上個世界70年代就給村裡人看病,是當時村裡的「赤腳醫生」。這四十多年的光陰就在給病人號脈問診中流逝了。看著這個村子裡的人生老病死,看著這個村子婚喪嫁娶,看著這個村子裡漸漸人去樓空。本該是傷感的事情,李醫生一句「村子很漂亮,等下你可以四周逛逛」激起了我的期待。

房子會舊,人也會老,但希望常在。透過人家的窗,窺見的是正用功讀書的小孩子。越來越多人賺了錢,搬離了村子。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孩子讀書方便,也離開了這座村莊。留在村子裡的,大多是戀著回憶的老人。雖然離開了這村子,但李氏族人的根總歸在這裡。樹有根,能存活。人有根,才能走遠。

後灣又名錢岩村,村子裡的人口不多,也就1000來人。走在村子裡,四處可見老人。或在路上慢慢踱步,或是搬把凳子坐在院門口曬著溫暖的太陽,或是三三兩兩坐在一起搭話兒。路過一個庭院,門口是修剪得很別緻的花草。只見一位老人家正專心致志地擺弄著他心愛的花。我走近他的身旁他竟然一點兒也不知曉。陽光灑落在老人的身上,安靜祥和。我輕輕地走開,生怕破壞這份美好。

村裡懂後灣歷史的老人跟我講,後灣這個村莊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宋朝時候,後灣的李氏先人從古田縣杉洋遷移到六都,後來又由六都「後灣弄」遷到此處定居。所以這個村子就保留「後灣」兩字叫做後灣村。所以現在這個村子裡的人大多姓李。後灣是在1958年成立大隊,在1984年改為村委會。在古舊的牆上,依稀可見當年文化大革命留下的痕迹。

聽聞後灣村落分散,呈太極的形狀。有一座天主教堂,兩條舊水渠。路上憑著小孩子的指引,順著做禮拜的人流,看見了巍然聳立的天主教堂。天主教堂的恢弘氣勢在村裡顯得卓爾不群。很是寬闊敞亮的教堂里擠滿了做禮拜的信徒。還有不少人正驅車趕來。人們虔誠禱告,表情莊嚴肅穆,更加增添了天主教的神聖感,讓我心生恭敬。

雍正年間修建的宮廟還在。「威鎮錢岩」四個大字霸氣十足。但村子還未走完,兩條舊水渠還沒見著,夜幕就已降臨。回來後查資料得知,後灣還有一個1995年修建的涵洞,長300米。錢岩山古稱寧德德城關之「前案山」,有「青獅鎮浪」、「金馬騰鞍」、「洞天引勝」等十景。村內有製做月餅傳統工藝,其手工藝傳人有李其漢等。現民間有劇團樂隊一支。

回想一路上,看見了好幾棵老樹,其中有五百年的香樟,三百年的榕樹,也有百來年的孟仔樹。樹木鬱鬱蔥蔥,彰顯著強大的生命力。樹木相依相偎,彷彿愛得濃烈如膠似漆的情侶。倒也看見呈60度角傾斜的竹子,彷彿在鞠躬致敬。

後灣村的門牌還是1995年的,距今都有22年了,應該也不會再換新的掛上。城市在快速擴張,古村落在漸漸消失。走在寧德的每個古村落,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發掘少為人知的歷史,用文化溫暖城裡城外的人。

喜歡的話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愛寧德

么么噠~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侵刪)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鄉村建設的好?
[i·寧德] 傳統村落丨在夏村尋找古宅的記憶
哪些古鎮比較安靜,商業化程度比較低?
[i·寧德] 傳統村落丨一磚一瓦一片故鄉情,質樸溫潤的洋頭村

TAG:宁德市 | 旅行 | 古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