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後裔別緻的婚禮
畲族獨特的婚禮活動是畲族人文歷史的縮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濃郁的鄉土氣息。今天[i·非遺]第十三期,小愛帶你畲族婚俗這一畲族民俗風情的主要特色。
畲族男女多通過對唱山歌相識,民間婚姻程序法上有相親、定親、送日子單、送釀酒米、辦出嫁酒席、辦娶親酒席、第三天回門、第一個春節拜年等程序。若是自由戀愛成功,可省去相親一節。
畲族的婚姻制度,歷來都是一夫一妻制,納妾現象極少。妻子與丈夫一起參加勞動,男女平等。
也有個別地區的畲族婦女外出勞動,男人在家帶小孩做家務。由於畲族婦女一貫參加生產勞動,故在家庭中的地位較高,受到家人的尊重,婆婆虐待媳婦的現象極少。若丈夫死了,婦女改嫁或離婚,都有一定的自主權。
「成不成,三趟行。」
畲族一般女子不外嫁漢人,男子可以娶漢族女子為妻。畲族女子若嫁給漢人,則會受到家人與同族人的非議。但在一定的儀式下,允許漢族男子入贅。
入贅的漢人,必須改為畲族姓氏,學會畲語後,族裡才與其平等相待。據說,姓鐘的畲人,原是畲家的漢族女婿。如今隨著畲民與漢人的交往增多,畲漢通婚已越來越多,婚娶界限也逐步打破。
畲族原有盤、雷、藍、鍾四姓。傳說盤姓是老大,因家庭人丁不旺,沒有跟祖太婆的三公主往北遷徙,而留居在潮州鳳凰山。畲族姓氏少,人丁也少,所以同姓遠房的男女通婚很多。
畲族婚姻,可由父母托媒聯婚,也允男女雙方用山歌尋求知音。畲族婚姻介紹人一般由男人充當,由媒人公帶男青年到女方求親。姑娘假如中意,就走出房間晤面;假如不中意,則不露臉。
俗話說:「成不成,三趟行。」因為女方若同意說親,還會說:「媒人公呀,你叫他家(男家)等幾日吧,我會同家女來『太拉』(看住房)的。」
男方給女方「送日子」
定婚協議一經達成,女方父母便會開一張彩單給男家去準備。上面列明姑娘出嫁時穿的少量衣服、鞋襪以及一些裝飾品等。
結婚前三個月,男家要送「日子」給女方,這事由媒人公去辦(自由戀愛的也要找一個現成的媒人公),媒人公提上一隻紅漆小竹絲籃子,內放兩包橘餅(約兩市斤),兩包白糖,二斤索麵,上面放一張紅紙,到女方家後,把寫有男女青年的生辰八字及結婚日期的紅帖,鄭重地呈交女方的父親。
娶親的前三天,男家請來8至10個赤郎仔(即畲家迎親的人),挑著小篾籮貨擔,唱著《赤郎擔酒寮下來》的山歌,來到女方家鄉的村口,他們肩的擔子會被姑娘家的大嫂們「搶」去。
她們挑著擔子,向相反的路上跑去,那些赤郎仔一邊講著「好話」,一邊抓住擔子的一頭,你推我搡,嬉耍了一番。赤郎仔好不容易討回擔子。到姑娘家門口,但見大門關得牢牢固固的。
此時,親家開門鳴放鞭炮,姑娘屋內的人便出歌,赤郎仔若能一一對答,便可以進屋。否則,肩膀給擔子壓得疼痛難忍,也不得進屋的。
攔新郎
男方派出浩浩蕩蕩的迎親隊伍,挑著豬肉、米糕、家酒等禮品,耕牛開路(牛在前頭踏路,意為新娘一切都要新的,牛踏過的路為新路),抬著轎子,到女方家迎親。
這天男方組織迎親隊伍來女方,入村時放三響雙響鞭炮,村上姑嫂們即拿杉木枝欄於大門外路上,表示晚上要對歌。
赤郎(對歌手,男方全權代表)把杉木枝折一小枝甩路上方,折二小枝甩路下方,放大量鞭炮,遞一個紅包給姑嫂,姑嫂們就撤去欄路。
有的地方是關門迎親,即在門外放大量鞭炮後,塞進一個紅包,裡面姑嫂們就開門了,還有的地方是男方赤郎要喝過3碗女方自家釀製的家酒,方能跨過被杉木枝葉所攔的迎新路。
念謎「借鍋」
畲族的嫁女酒有兩餐,中餐叫"落腳酒",請迎親隊伍人坐首席。晚餐是男方挑來的東西宴請女方客人,女方至親坐首席。故午餐後要舉行"借鍋"儀式,意為借對方廚師、炊具辦酒席。
赤郎端來一個放有一對點燃的紅燭、兩塊豆腐、一刀肉、一個廚師色、一對綁腿布的米篩,向灶神作揖後,開始念開場白:"郎兒住山頭,多見柴林,少上書堂,古禮難全,念錯莫怪,請阿姨舅姆多多原諒"。
"借鍋"詞第一段是對女方美景讚揚:"今日來到太公鄉,太公住的好寮場,門前麒麟對獅子,寮後金雞對鳳凰,龍馬相會在寮場,觀音坐落在中央,金字寮門八字開,郎兒借鍋上門來"。
接著是念炊具的謎語詞,姑嫂們先把能藏的炊具都藏起來,等念到一樣,拿出一樣,念不到不拿出,要從頭再來一遍。
謎語是順口編的:"借你阿姨四四方方一堵牆(灶台),中央開個龍潭(鐵鍋),借你阿姨銅鏡雙雙對月光(鍋蓋),借你阿姨金雞洗浴一對(木構),…………"等。
約有三、四十樣,"借"齊後,拿菜刀口對自己向廚師作揖,廚師接過反轉刀口作揖,算是儀式完成。紅包和肉給廚師,綁腿布給燒火的女子。
殺雞罰酒
"借鍋"後是赤郎殺雞,赤郎要從女方眾人的圍堵中,搶來一隻事先藏有公雞的竹籠並將雞殺死。殺雞時,血不許滴到地上,滴一滴血到地上要罰一碗酒。不喝就抓牢捏住鼻子灌,甚至把鍋煙抹到赤郎臉上去,以此嬉耍熱鬧。
舉盤敬酒
晚餐開始後,赤娘(代表新娘的女歌手)和一位新娘的姐妹端一個放一對紅燭、一對酒杯的桶盤來敬酒,從首席第一位舅公開始,桶盤放到桌前。
姐妹告之客人稱呼後,赤娘開始唱敬酒歌:"一對酒盞花又紅,端上桌來敬××(新娘對客人的稱呼),敬你××食雙酒,酒筵完滿結成雙"。唱完,姐妹斟滿雙杯酒,赤娘端杯敬客人,客人放入桶盤一個小紅包,接杯飲完。
各桌所有的客人都要一一敬過。這些紅包,一部分給赤娘作手薪,一部分給姐妹,叫"分姐妹錢",大部分給新娘帶到夫家去,以後給孩子打制帽子銀牌。
長夜對歌
嫁女最熱鬧的要數盤歌之夜,畲人稱為「啦歌」。盤歌在姑娘離開娘家的最後一夜進行。雙方選出男女歌手各二名,晚宴上席,對歌開始。宴畢,至少要唱三五百首左右。內容豐富多彩,場面活躍,氣氛熱烈。
有的地方是女方村上凡會唱歌的女子都來,跟迎親隊伍的赤郎、行郎等集體對歌,一直唱到新娘起行為止。
扮新娘
畲族新娘在出嫁前,按傳統婚俗要在娘家哭三天三夜,表示難以離舍母父,感激多年養育之恩。畲族崇拜鳳凰,婚禮時正廳都有「鳳凰到此」四字,新娘也要打扮成鳳凰一樣,頭戴鳳冠,身穿鳳裝。
新娘在要梳「鳳凰頭」之前,更是哭得死去活來,意味著不單是離開娘家,而且告別了姑娘的美好時光。
堂上唱著《扮新娘》歌,房內便忙著給新娘梳妝打扮,一邊打扮一邊唱歌:「梳成獅子鳳凰頭,戴好冠緯插銀花。」「穿了紅衫著新裙,腰束掛帶花成行。」
扮畢,由多位近親婦女把新娘抱出房間,新娘高高地站在堂中央的凳子上,兄弟姐妹在地上圍著新娘轉圈。然後吃「姐妹飯」,邊吃邊說道:「口含米飯分大小,爹娘從今托兄嫂,弟妹年少不會作食,拉(屋)里拉外寄辛勞。」
接著,新娘把碗筷傳給兄弟姐妹,每人吃一口,名曰「交碗筷」。新娘由大哥抱上轎,在一片熱熱鬧鬧的山歌聲、勸嫁聲、祝福聲和炮仗聲中,把哭哭啼啼的新娘子抬走了。
帶種出嫁
畲族姑娘的嫁妝中要放有稻穀、花生、玉米等種子,讓新娘帶到夫家去,意為到夫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夜出嫁
哥哥抱妹妹上花轎
畲家風俗規定,新娘要卯時進夫家門,故新娘要按路程算好,在後半夜就開始起行,以往多為步行,少數有坐橋,現在有的要坐小車了。
踏路牛開車
畲族新娘一切都新的,如有二位以上新娘同日出嫁,後走的路意為舊路,就要牽牛去踏過,牛踏過的路又是新路了。若估計不出,就不管前面是否有新娘走過,就索性牽牛踏過。家境好的人家則以牛作嫁妝,在前頭開路。
婚宴
新娘花轎被親朋好友擁簇著到了男家。在一陣鑼鼓聲和鞭炮聲後,由伴娘奉出祭具和祭品,在廳前拜祭祖先,新娘在轎子里唱著盤王歌(祭祖歌)。
新娘有兩個伴娘,一個是未婚的姑娘,另一個是姨親。年少的是主伴,年長的是陪伴,但陪伴的往往起主要作用,有些禮俗都由她來主持,才能不失傳統的規矩。
姨親和未婚姑娘組成的伴娘團
唱完歌,由兩個未出嫁的姑娘扶新娘下轎,踏著鋪在地上的一個接一個的藍布袋,走到堂中,這種做法稱為「傳代」。
新娘和新郎拜堂有男跪女不跪的風俗。傳說畲族祖先忠勇王擊敗番王的侵略,高辛帝招他為駙馬,在舉行公主和他的婚禮時,公主拜堂免跪,故此俗一直延續至今。
婚宴入席前,有潔禮具儀式。這是由村裡的未婚男青年以舞蹈的方式把婚宴的桌子、凳子、杯碗具「擦」一遍,邊跳邊唱,氣氛歡快,表示新郎乾乾淨淨迎賓朋。
「入洞房」
畲族婚禮的「入洞房」很特別,在婚宴一開始,新娘就要入洞房了。由舅舅端出驅邪的谷具,裡面放著剪刀、油燈、穀子等物,新娘牽著它慢慢入洞房。新郎則需在外廳招待客人。
新娘入洞房後,要坐守一天一夜,也就是說新婚這天不能與新郎同室,新郎要在酒宴通宵達旦,這一是表示新郎有心留住賓客,熱情待客,二是新娘守過一天一夜,便能與夫百年。
新郎官的一桌酒宴很特殊,他約了村子裡未婚的男青年9名同桌,喝酒、吃菜全是規範動作,新郎怎樣,他們也怎樣,完全新郎的行動。
在整個婚禮的過程中,新娘是不出來給賓客們敬酒的。待酒席結束前,也是最後一道酒菜時,新娘才端出用紅棗、冰糖、花生泡的甜茶來敬在坐的客人。客人喝完這杯茶後,把紅包(酒禮)放入杯中,送給新娘。
當晚便進行「嬉新娘」、「嬉大舅」等有趣的活動。小夥子用俏皮的山歌挑逗新娘,新娘如果答不出或不回唱,就要受罰。
新娘務須給每人端茶、點煙、分瓜籽花生等。還有悄悄偷走新娘花鞋及床上的花被、枕頭的。直鬧至深夜以至凌晨方休。
回門
第七天,新郎新娘辦一擔禮物去回門,在岳家住上二至四夜,回門後,夫妻雙雙開始勞動生產。
在畲村,如今還始存著古樸的畲嫁習俗,淳樸的畲族人民互敬互愛、和睦共處,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編織著美好生活的憧憬。
喜歡的話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愛寧德。
么么噠~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侵刪)
推薦閱讀:
※[i·寧德] 古溪古風,收秋「換茶」
※[i·寧德] 屏南黛溪南山的「愚公」後人,竟有這樣的奇特婚俗
※[i·寧德] 我畫你猜之蕉城傳統村落,答對一半算我輸!
※[i·寧德] 八都鎮閩坑村——記錄下家鄉的歷史與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