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工作效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曾說:「生產力不能代表一切,但長期來看,它差不多就是一切。」不過,我們正面臨著生產力危機。

自1995年以來,生產力年化增長率一直低於1%。這個數字為3%時,生活水平每個年代會翻一番,而為1%時,則需要3代的時間才能使生活水平翻一番。這也就是說,在這一進程中,許多人會過得還不如他們的父母。

造成這種生產力危機的根源是因為現代組織管理的效率往往會使人們的努力適得其反。我們最熟悉的效率三位一體是指:透明度、績效和問責制。可很遺憾,它們常常使人們的努力白費。

在現代工作的管理中,管理報告充滿了對缺乏清晰度的抱怨。合規性審核、諮詢診斷,我們總是需要更高的清晰度,明確角色分擔,就好像接力比賽中的選手說:「我們明確下吧,我要跑95米還是97米?」如果你說97米的話,那麼跑完97米, 人們就會把交接棒丟掉,不管到時候有沒有人接。

我們總需要明確一個人對一件工作負責。那麼以此邏輯,在接力賽的兩個選手中間,應該加一位專門的運動員,完成交接的工作。道理很淺顯,問責制對責任有了非常明確的劃分界線,我們會知道由誰來承擔過錯,但我們不會贏得比賽。

我們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失敗時誰來負責的問題上,而不是去創造有利於成功的條件。 合作不是一股超級力量,而是對力量的分配。這意味著冒險,因為你要犧牲可被客觀測量的個人表現所能給予你的終極保障。

在比較簡單的世界裡,這個問責、清晰度的管理模式是可行的,但商業已經變得更加複雜了,清晰度、問責和衡量只會讓結構、過程、體制更加複雜繁多。這一管理模式衍生出的中間部門、協調者,他們不僅能動員人力和物資,也會增添障礙。

組織越是複雜,就越難理解究竟發生了什麼,所以我們需要做總結、報告、績效指標,人們都把精力放在了可以被測量的東西上,犧牲合作。人們會把時間都用來開會、寫報告、改PPT,這才是泯滅生產力的罪魁禍首,這才是人們工作痛苦的原因。

別讓制度消損了精力,浪費了智慧。

點擊 →n工作上需要那麼多條條框框嗎?

推薦閱讀:

輪子哥目前是從事什麼工作?
工作沒有雙休日,辭職改行正常嗎?
或許你能力很強,但是也不一定能拿到Offer!
因為顏值問題,你有過怎樣的受委屈的經歷?

TAG:高效工作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