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齊,治理的意思。過去古人要做一個讓天下的人都能彰顯自己本性的人,首先要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他的國家,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大家在這裡要注意,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很多書籍把它翻譯成讓自己光明的本性彰顯於天下,這是錯誤的。正確的解釋是讓普天下的人都能彰顯自己的本性。很多人從自己的內心出發,誤認為聖人也和我們一樣,想讓自己功成名就、美名遠揚,這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為什麼明明德於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他的國家呢?「明德」這個狀態到底好不好,一般人是不知道的,即使聖人佈道了幾十年,真正有機會接觸修心的還是少數。所以要讓人們了解這個方法,就要讓人們看到成就,也就是說,要用這個方法實踐於一個國家,因為一般人總是習慣於眼見為實,當其他國家的人看到用明明德的治理效果後,他們才會追尋治理效果背後的原因,這才能讓人們了解明明德,最終實踐明明德。聖人為了讓大家修心想盡了一切辦法。每每想到這些,真的感恩聖人的慈悲呀!
為什麼說要治理好國家,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呢?這是因為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把最小的國——家庭治理好了,你家庭周圍的人才會效仿,每個家庭都效仿了,這個國家也就治理好了。
什麼是齊家呢?很多人一想到治家,更多地偏重於治理,更多的是命令,就想讓孩子一定要聽父母的,一定要孝順父母。其實,這裡的治家和大家理解的是有區別的,治家更多地是自我反省、自我覺悟和自我提高的過程。從父母的角度講,要看自己有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有沒有很好地關心兒女,有沒有體諒兒女的難處。當然,作為子女的也要自我覺醒和提高,看看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做得怎麼樣,看看自己是不是孝順父母,是不是履行了自己應該完成的責任和義務。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要看看自己修心沒有,都要檢視自己是不是朝著明明德的方向修行,只有這樣家庭成員明確了共同的前進方向,才能有溝通和交流的基礎,否則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
很多國學課堂把人們帶入了陷阱,人們往往只要求子女一方,父母往往會拿著國學當尚方寶劍,「為人子,至於孝」呀,「你看你怎麼做的,你像一個子女的樣子嗎?」這種單方面的教育讓子女內心不堪重負,孩子往往會反抗,「別人爸媽對孩子多好,你們怎麼對待我!」 不學國學還好,一學國學反倒加劇了家庭矛盾。這不是齊家的好辦法,最後形成了相互抱怨、互相指責。一些青少年抱怨說:「我討厭國學!」究其原因不是國學不好,而是老師是否真正理解了國學,是不是真正懂了齊家的道理。
夫妻關係也是如此,妻子想要一個口紅,妻子還沒有說出來,丈夫就應該想到,甚至要求丈夫送到妻子的梳妝台上,要不然妻子就給丈夫三十大板,這自然不是齊家,而是家庭暴力。
推薦閱讀:
※【大學之道】推已及人才能教育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那些曾走入我生命的文字】5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