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太原百年「崇善寺」, 香火旺盛獨「顯」凈
曾經多次經過崇善寺這個小巷子,那個時候山門緊閉,它像是一個存放在那裡的一個歷史文物。大概從十年前開始吧,崇善寺香火逐步旺盛起來,但是與現在比較,那時還是冷清,冷清之中透著佛門特有的清凈。
崇善寺,創建於唐,初名白馬寺,後改延壽寺、宗善寺。據寺內木匾記載: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三子晉恭王朱棡為薦其母高皇后,啟奏明太祖,就該寺舊址大事擴建,歷時八載,至洪武二十四年竣工,名為崇善禪寺,南北長550米,東西長250 米,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
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一場大火,主要建築均被焚毀。現存的崇善寺佔地約3000平方米,有山門、鐘鼓樓、大悲殿等主要建築。
山門為無梁密檐式,綠琉璃瓦覆頂,面闊三間,辟三門,中門額書「大悲勝境」,左門額書「宗唐遺址」,右門額書「晉源神景」。門外月台上的兩尊明代鐵獅古樸威猛、筋骨雄健,鑄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鐘鼓樓亦為明代創建,高達20多米,樓上懸掛明代正德元年鑄造的大鐵鐘,通高2米,外徑1.8米,總重9999斤。大鐘的音域寬廣,輕擊圓潤深沉,幽雅悅耳,重擊則其聲宏亮,渾厚有力。
沿著花間甬道即達大悲殿,雄偉壯觀,宏大沉穩。台基不高,但月台卻很大,幾乎佔了整個大院的三分之二,這也許是整個大院並不因其建築高大而顯得擁塞的主要原因。為使平曠的月台變化有致,聰明的古代建築師在月台兩側增添了兩個小巧的亭子,左為鼓亭,右為鍾亭,琉璃瓦蓋頂,玲瓏剔透。
大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重檐歇山頂,出檐深遠而舒展。黃綠琉璃瓦剪邊,殿頂正脊上的琉璃吻獸形象逼真,尤以插劍鴟吻觀之十分有趣。檐栱分上下兩層,上部單翹重昂七踩,角栱上設昂一道,承仔角梁和大角梁;下部重昂五踩,形成翼角飛翹。殿柱承襲唐宋舊制,周圍向內傾的檐柱,形成側角,上通梁架與上檐,使殿內開闊疏朗。
我很喜歡老建築,有時候會有很奇怪的念頭產生,想聞聞潮濕的氣味。現在,一看到老建築,潮濕的樣子,卻有一種親切感。
大殿里供奉著三尊泥塑貼金等身菩薩立像,比例適度、衣飾流暢、雕工細膩,精美至極!
據說這三尊菩薩像是明代洪武年間塑造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為崇善寺三寶之一。
大悲殿的西側,有二層樓的建築,樓上好像是僧人的住宿,樓下設置會堂。這裡每天都會為進入寺廟的俗眾提供佛教書籍,供大家學習。
大殿東側也是新建的二層樓建築,一層的地方設置了伽藍殿。伽藍是寺院的通稱,珈藍神是保護寺廟的神,它的裡邊專門供著關公塑像。兩廂還繪製了關公過五關斬六將的壁畫。
現在每逢初一、十五的,來寺廟的香客就會增多。佛教寺廟是道場,出家人要弘法,俗家信眾,要來許願,要來還原。這個就是千百年來國人的文化形式之一,大家在這裡找到了心裡的歸宿,求得了心裡的平衡。
推薦閱讀:
※太原老「醋」味漸濃,「酸」氣撲鼻太正宗!
※老字號晉陽飯莊跟紀曉嵐有什麼關係?
※「瀟洒自如」的古代太原士兵為何將「武德」傳於天下?
※徐志摩在處理前任問題上堪稱楷模!
※洛陽比太原強在哪裡?
TAG:太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