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必須知道的一個殘酷真相

1

生活中有很多弔詭的現象——

讀書時,成績優異的學生會有更大概率贏得老師的寵愛,成績差的則更容易遭到老師的漠視。

於是:老師會花更多時間與精力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令他們的成績好上加好。成績差的呢?受到待遇更差,導致成績更不好。

工作了,業績好的員工會有更大概率得到老闆的青睞,業績不好的員工則會更大概率地被邊緣化。

於是:老闆會把更多資源分配給好員工,令他們業績的一騎絕塵,而業績不好的員工的處境則會雪上加霜。

生活中,富人缺錢會更容易借到錢;窮人借錢則往往遭遇冷眼。

……

怎麼回事呢?

2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有一則寓言。

國王要遠行,臨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

之後國王回來,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然後,國王獎勵了他10座城邑;

第二個僕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然後,國王獎勵了他5座城邑;

第三個僕人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然後,國王下令,將他的那錠銀子賞給了第一個僕人,並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這就是馬太效應。

原文里的「有」和「沒有」本義上講的是「信心」,是對神的信靠度,是意識。但解讀起來,明顯契合了物質世界以及人類社會的很多現象。

最起碼我們知道,在相同的單位時間裡,大的雪球滾起來會比小的雪球滾起來粘得的雪花更多,不是嗎?

1973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默頓說過:「對已有相當聲譽的科學家做出的科學貢獻給予的榮譽越來越多,而對那些未出名的科學家則不承認他們的成績。」

默頓給這種社會心理現象也命名為馬太效應。

有社會心理學家認為:馬太效應既有消極作用又有積極作用。

積極在於——

1)防止過早承認尚未成熟的,或貌似正確實際上是錯誤的成果;

2)效應產生的「榮譽追加」和「榮譽終身」等現象對無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無名者奮鬥,且奮鬥是以超越名人的成果為目標,因而形成良性競爭,說白了就是能促使更多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消極在於——

名人與未出名者干出同樣的成績,前者往往上級表揚,記者採訪,求教追訪者趨之若鶩,桂冠紛至沓來,一些沒有清醒認知者會居功自傲,繼而摔跟頭;而後者則因無人問津,難以出頭,可能還會對前者滋生嫉妒情緒,甚至加以非難。

3

回到文首說的「弔詭」現象,這些現象表面上不公平,但深究也有其合理之處。

不是么?學生成績好有兩種可能,一是天資聰穎,二是後天努力。

而無論是哪一種可能,都說明他們身上有足以被肯定與彰顯的優點(聰明或努力)。

那些業績好的員工也是如此:要就是天賦好,要就是很勤奮,要就是資源足。

富人和窮人借錢亦然:銀行自然會更看重富人的融資需求,因為富人有賺取財富的經驗,讓銀行有更大概率收回貸款並賺取利息;窮人一沒資產二沒能讓銀行看得到的資歷、實力,它不是慈善機構,豈敢冒這個險?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越是爛泥越是無人幫你扶上牆;

越是高貴,越是攙扶者眾(如帝王)。

總之,馬太效應出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除了學業,事業,還有家庭成員,還有朋友,圈子……等等,不一而足。

馬太效應對應的是咱們的傳統經典,老子《道德經》里說的「人道」——「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不足了,接著「損」;有餘了,還要「給」。是不是很異曲同工?

而且,既是「人之道」,說明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叫囂,抵制,質疑,不能改變;大呼不公,難以撼動。

我想,這是由人性決定的——馬太效應及「人之道」與人的「趨利避害與自我保全」有關,甚至可以說,當中呈現的「優中選優」,「強者恆強」或許正是人類進化過程的一部分:優勝劣汰,物競天擇;傳承好的,摒棄不好的。

承認並堪破這個真相,我們就知道應該怎麼做——讓自己變得強大,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困惑,抵觸以及抱怨都沒有用,要突破,變強是不二選擇。

有的人總會用「資源」當作自己故步自封的借口。

資源之用處毋庸置疑,但不少人對資源二字的認知還是淺薄了些——資源就是關係,就是後台,就是上面有人唄!我沒關係沒後台上面還沒人,所以只能無能為力,只能混吃等死咯~

身靠大樹好乘涼,這話沒錯。除卻前世今生因果輪迴論,單從今世來講,確實是不公平的——有人福報大,生在官宦家,長在富商家。那是前人種了樹,現在他們可以乘涼了。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無解。無解的問題想多了除了謀害腦細胞,給自己無謂的壓力和憤慨外,丁點兒用處都沒有。

但盲目誇大這種先天資源的作用也是一葉障目。把祖上養肥的大樹等同於資源,無疑是以偏概全。

首先要明白的是,即使是家族傳承的大樹也是要栽要種要施肥養護的。有人福報大,做了官二代富二代,那是因為前人種了樹,現在他們可以乘涼了:對於整個家族而言,進階就如同接力賽,是一代一代人累計的成果。當然,事實上,很多都富不過三代,這裡不表。

事實上,無論是哪個幸運兒,往上回溯,也總需要有「無中生有」的那一個——說直白點,他爸不努力,但他爺爺一定努力過,他爺爺不努力,但他太爺爺一定努力過——從這個角度講並無資源大小造成的不公之說,只有資源累積的早與晚之別。

其次,不要盲目誇大關係資源。現在的富二代官二代也是講投入產出的,也要算風險/收益比的,他們不是慈善家更不是傻子,你沒有足夠的東西拿出來交換,鳥你才怪:扶你上馬送你一程是人情,對你視若罔聞甚至避之不及是道理。

可見,無論怎麼看,著力點歸根結底還是回到也只能回到自己身上。

4

總之,即使是雪中送炭,也多是出於同情,不能長久;而錦上添花,即使當中帶著功利與目的的攀附,也暗含著或多或少的尊重。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沒有機會叨別人得道的光,唯有拿出自己「得道」的決心和勇氣。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並不是百米衝刺。倘若已經輸在起跑線上,唯一的選擇,也只能用力向前奔跑。

而對於一個團體如家族而言,就更是一場接力。家族當中的一個成員即使是向前邁出了一步也是整個家族的勝利:因為這一步,或許能讓其下一代,更早出發。

突破階層固化,起點永遠只在自己身上。

我是悟恩居士(公眾號kokyo98),一個會寫字的修行人。祝順利。周末愉快!

推薦閱讀:

"變"
年輕人,警惕這個時代給你的一切優待(薦讀)
有什麼不可逆的事情給你啟發?
2015 年你在哪些地方留下了足跡?

TAG:人生感悟 | 生活感悟 | 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