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思筆記四十四:住校十年回顧
住校十年回顧
恍然發現我小學畢業已經十年了,而住校的歷史也有十年了。說快不快,說慢不慢,昨日好像還在初中,今日大學本科就要畢業了,從2007年上初一開始住校到而今2017年大四即將畢業,十年間住校的體驗確有不同,且記載之。
為什麼要住校?無非是學校距離家裡遠。我的初中就在鎮上,距離家裡並不遠,大約兩三里吧,白天騎自行車十分鐘就能到,但是父母害怕我晚上回家危險,我於是就住校了,每個星期回家。這樣一住就是三年,到了高中,學校在縣城裡,距離家裡四十多公里,只能住校,每隔兩三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回家一次。之後到了大學,學校就在市裡,雖然還沒有出市,但還是有五六十公里的距離,坐車需要三個小時,故仍舊住校,這個時候大部分同學都住校了。
先說床的問題,似乎十年間住過的宿舍沒有大的變化,如果有的話便是上高中的時候。我初中的學校宿舍是大通鋪,一個宿舍只有一張大床,分為上下鋪,一般一層能住十幾個人,平均每人只有一床被子寬度的空間,最誇張的一次是上初二的時候第一天晚上發現宿舍上鋪就睡了二十幾個人,翻個身都很艱難,其後我和周圍的了另外兩個就住到了初三一班的宿舍,也就是我初三住的宿舍。高中的宿舍令我耳目一新,完全上了一個檔次,也就是上下鋪的八人間,不過我們只住四個人,也就是每人一個床,上下鋪都是自己的,這樣空間便大了,床頭有一個柜子可以放東西,相對於初中簡直是天堂;上了大學,感覺略有差距,並不是電視上演的上床下桌,還是那熟悉的上下鋪和公共衛生間,不過這次住的是八個人,而且沒有柜子了,故有些擁擠,雖然和別的學校有所差距,不過還是能夠接受。而今看到學校正在更新床,等我們走了或者升入研究生了就會全部換成上床下桌了。
說說熄燈停電的問題,初中剛住宿的時候總是碰到頭,一個月後就習慣了床的頂和燈的開關時間。宿舍只有兩種電器:點燈和風扇,夏天宿舍有兩個風扇在轉,還記得颳得比較高,1.60米以下夠不著,一米七以上能輕鬆開關,我當時一米六齣頭稍微惦著腳勉強能夠著,再說電燈,基本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影響,整個宿舍去所有的燈同時亮,在我的印象里早上六點剛過就起床,洗漱完畢就要走了燈就亮了,晚上上完三節晚自習剛回到宿舍就熄燈了,有時候回來得晚已經熄燈了,初三的時候晚上要學習,但是沒有時間,於是興起了買小檯燈的熱潮,平時充好電晚上蒙在被窩裡看書,十分興奮。高中,統一熄燈十一點,睡覺比初中晚了很多,但是學習任務更重了,於是每個人都有充電的小檯燈,這個檯燈我現在還在用,只是基本上儲不了電只能插上電用了。然而十一點之後又老師或者「教官」巡邏,看到有燈光的就會受到懲罰,故只能悄悄地學習,現在想來卻也有趣;大學之後冬季半年熄燈,夏季不熄燈,基本上不太影響什麼了,只是風扇對於住在上鋪的我基本沒有作用,還好我抗熱。
再說衛生問題,初中的時候早上六點多起來洗漱,冬季天還沒有亮,幾百個人在幾個水龍頭前接水,冬季水管凍住了只能接一點點,或者乾脆不洗了,三個年級的男生宿舍只有一個廁所。高中和大學差不多,一層一個宿舍,沖水的,衛生間也很類似,而且我住的宿舍都在衛生間旁邊,不過還是冷水洗面,習慣了。
最後說到保溫設備,初中的時候沒有,冬季非常冷,也沒有暖水袋,高中的時候四人間仍舊很冷,晚上山風陣陣,經常腿部抽筋被凍醒,真實酸爽,早上起來臉盆里的水都凍成了冰,寒氣逼人,這些年的寒冷也練就了我抗冷的能力。大學終於見到了暖氣,很好,沒有絲毫冬天的感覺了,經常聽南方同學號稱他們比北方人抗冷,個人覺得只是比習慣了暖氣的北方人抗冷罷了。然而,我的手還是年年凍傷,無論有沒有暖氣,悲哉!
往事很多,都成了故事,前途很長,但願都是好風景。
孫晨
2017年4月10日
於西安雁塔區馬騰空村
推薦閱讀:
※#寒假實習季#寒假實習,需要準備些什麼?有哪些注意事項?
※什麼是教育的多樣性(或者多元化教育)? 有什麼具代表性的例子嗎?
※如何高效的輔導孩子?
※大學輔修和第二專業的區別?
※六所中醫藥大學入選「雙一流」,你怎麼看?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