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思筆記第六:不容青史盡成灰nn——對考古學之認識
不容青史盡成灰
——對考古學之認識
不容青史盡成灰,勵志奮發學考古。吾儕雖瀚海微粒,滄波一滴,然略讀古今興亡,於國家歷史亦有責任。杜工部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之大志,李太白有「濟蒼生、安社稷」之宏猷,古來賢哲罔不思立功進德,尚修齊治平之學,不得而退,有喜樂歡快憂勞憤疾而為詩為文。自近世以來,列強欺凌,飽受摧殘,家國離亂,文化崩析。仁人志士莫不窮經奔走,以求國家之正途,文化之復興,或禮失求諸野,或一蹶不振,或一尚西洋,而或求諸地下覓史之實物。至於國朝,此道復興,縱國亂亦有兵馬俑、馬王堆、雷台、河姆渡、滿城之發現,然久困於一隅,所思所見竟在籠中,難免制在井中之天。吾儕雖至微至漏,不敢忘國憂,縱身單力薄,亦當有歷史之使命,以求索是崇,以真理是遵。
古人云:禮失求諸野,今者亦云:禮失求諸野。吾人所云之野非唯偏僻之陋巷,窮山之舊俗,亦廣闊之原野,厚土之堆積也。此前人之所創,後人之所積,古來薄之,庚子以來,民人無主,大夫無神,食肉者或競斂搜刮,壯志之子力求救國。列強垂涎,鄰國淪陷,五千年之大夢碎,四萬萬之人何來?乃用西洋之學,接宋清之金石,以求續國族之史,為地層,為分類,研甲骨以溯殷商,覓夏墟以實華夏,碩賢鴻儒莫不與焉,前有李、梁、夏、蘇諸公,後有宿、鄒、嚴、張諸賢,以實物求正史,求補史,尤於華夏起源之探索,或在陶寺、或在石峁、或在江漢,或在中原。雖莫衷一是,乃百家爭鳴。
吾輩初入此門,粗見其道,雖略知一角而思浩瀚天宇,其中深厚,恐窮極一生不得盡通,雖然,豈敢盤桓無所行?何以行之?唯瞻前顧後而已,瞻前者汲前賢之言論,顧後者望是學之前途。雖初學者,豈敢不行?縱身弱力單,不遑多辭。以求續前輩之學,通古今之變,解民人之惑。張橫渠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以是為信仰,其更彷徨乎?
孫晨
2017年1月16日
於西北大學
推薦閱讀:
※「馬踏飛燕」與「飛馬踏燕」兩個名稱,哪個好?
※為什麼周秦時期會出土許多關於酒的器皿?
※關於中國的人類起源,有人說起源於非洲智人的遷徙,有人說是起源於北京周口店,哪種說法更合理?
※[考古日報Vol.80]上海青龍鎮遺址發掘獲重大成果 隆平寺塔地宮舍利揭開面紗
※讀思筆記第四:讀《考古學家鄒衡》隨筆
TAG: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