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為什麼叫《大學》呢?《大學》是孔子贈與曾參的書名,因為這本書講的是修心治人的大道理,所以叫《大學》。現在很多人認為《大學》是成人之學,是相對於孩子來說的,這是不對的。
字詞上這樣解釋,這裡有兩個明,第一個「明」是動詞,有照亮、彰顯的意思;第二個「明」是形容詞,有光明的意思。「親」同「新」,有改變一新的意思。「德」,指的是德性,這裡要說明的是,德性不是一般人說的脾氣秉性,「德」是真實自己的外在表現。一般人因為內心不是真實的本性,所以他的行為不能稱之為「德」,即使某個人的行為很友善,也不能據此判斷他有德行,只有道的表現才能稱之為「德」。
德就如同一個自然物體的物理性質。純金的物理性質是金光閃閃、抗壓性強,延展性高,這些也是金的「德」。如果是金礦石,因為裡面存在雜質,既有金元素、又有汞元素、還有鐵元素等。所以金礦石表現出來的就不是真正的純金本色,就沒有特定的物理性質,也就不存在「德」。
同金礦石一樣,當一個人內心變得百分之百的純凈的時候,這個人內心的狀態就是「道」。一個悟道之人所有的外在表現就構成這個人的「德」。如果一個人的內心還有雜質,他的表現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德」,或者叫缺德、無德。所以有一種說法叫道為體德為用,「道」是真實的本體,因為「道」人們看不到,人們只能看到「道」的自然表現或者「道」的自然屬性——「德」,「德」通常表現為樂觀、積極、樂善好施、為人篤實等等。
大人為學的道理可以分三個方面進行闡述。第一是彰顯我們光明的本性;第二是讓所有人同自己一樣也能彰顯自己的本性,就是說自己開始彰顯本性還不夠,還能讓自己的家人、朋友、普天下的人都能夠同自己一樣,也能彰顯自己的本性而讓人生煥然一新;第三是止於至善,「止」是停止,是停歇,「至善」是極致的善,就是把我們的心定格在一個沒有比這個善更善的地方了。
很多人一聽修心是修這個就開始打退堂鼓了,我不想修了,不就是天天做好事,多累啊。我還是隨心所欲吧。
這其實還是不了解修心的真實含義,修心是讓自己彰顯自己的本性。而當自己達到了真實的本性的時候,人生一點也不累。這就如同一塊金礦石,當它含有雜質的時候,要它去承壓是多麼難的一件事,因為本身不能抗壓,一壓就碎了。而當這塊金礦石鍛造成純金的時候,它不需要多麼的用力,它自然的本性就決定了它輕鬆地抗壓。
人也是一樣,一個人不修心,做事情就會遇到挫折。為什麼會這樣呢?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清楚了。今天中午我和小薇同學交流,小薇的公公是一個企業家,收入很高。老人總是要去世的,生死也是無法迴避的,那將來這個財產如何分配呢?
我同小薇同學說:「你什麼都不用爭,如果能做到這樣,對你可能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從修心的角度她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個就是要修心,就是要「明明德」。沒有修心之前,缺乏快樂。一看到老公抽煙就煩,看到婆婆嘮叨就急。這會給她的人生造成什麼影響呢?人生容易受傷、中毒。煩是煩自己。如果老公是一個修心的聖人,你天天煩死他,但聖人還高高興興的。同樣的,婆婆嘮叨,中毒的也是她自己。我們有些同學經常說:「我看見別人吐痰我就很煩」,這句話的潛台詞是你看著別人吐痰時就等於你心裡中了吐痰的毒,痰雖然吐在外,而毒卻已經深深地植入你的內心了。所以我們講,你心裏面是花,你看見的鼻涕、牛糞也是花,你不討厭鼻涕和牛糞,你內心怎麼會中毒呢?
隨著修心的繼續,內心的承載力也在提高。沒有修心前,小薇天天煩自己的丈夫,對自己的婆婆又沒有耐心。因為虛榮對錢有著極大的渴望,同大嫂一樣天天盯著公公的錢。公公心裡會想,這兩個媳婦,一個如狼一個似虎,錢給誰都不放心。最後錢只能留給自己的老伴或者交由其他機構託管。修心之後,情況就變了。通過修心,她告別了內心的煩惱,她真誠地愛自己的老公,真誠地接受自己的公公婆婆,悉心地照看自己的孩子,同時因為修心讓人生少了虛榮,對金錢的渴望也就降低了,想到的更多的是怎麼去愛自己的老公,怎麼去孝順自己的公公婆婆。面對這樣一個媳婦,公公心裡想,這麼賢惠的一個媳婦,能這麼愛我的兒子,這樣孝順自己和自己的老伴,財富不交給這樣的人又交給誰呢?所以一個明明德的人,既是一個幸福的人,也是一個有承載的人,又是一個成功的人。
過去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什麼叫「適者生存」呢?你內心「明明德」了,你內心就幸福了,就自然有了承載力,上天自然就選擇你,上天怎麼會選擇一個內心貪婪、心狠手辣的人呢?上天怎麼會眷念一個對世界充滿怨恨的憤青呢?「止於至善」是自己彰顯自己的本性,因為本性的彰顯,內心的善良就變成了一件極其自然的事情。
現在很多人對國學很感興趣,但是大家千萬不能把國學當成知識來學習,如果當成知識來學習,那問題就大了。縱然你滿腹經綸,而內心卻沒有成長,你所學的東西就只能是嘴上的功夫了。以「明德」二字為例,「明德」是修出來的,不是背誦出來的,縱然你背誦一萬遍,你也不能體會到什麼是「明德」,所以學習國學,特別是學習四書五經一定要修心,要走聖賢修心走過的路,最終要讓自己的內心達到聖人的內心狀態,這樣自己才能真正受益。
既然不能把四書五經當成知識來學習,那學習《大學》又有什麼用呢?之所以讓大家學習《大學》,一個目的就是通過學習讓人們了解修心的重要性,堅信修心的路,任何時候都不會動搖修心的決心。除此之外,學習四書五經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指導自己去修心,因為這些書籍都是聖賢依照自己修心的歷程而記錄下來的,所以這些知識就是自己修心的燈塔,可以糾正自己修心的方向。
推薦閱讀:
※小氣的人是先天還是後天因素決定的,能變大氣嗎?應該怎樣修行?
※《康誥》曰:「作新民。」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大學之道】優秀心理諮詢師的真相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