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氏光餅店,以工匠之恆心待幾十年時光
街燈一盞一盞蘇醒,懷念一站站來臨。時光匆匆老去,推開門,那家老店卻依然堅守在時間的路口,為你我點起味覺的明燈。一家店,一個人,一吃食,留下的,是味蕾上的感動,是對蕉城更深的印象。今日,小愛帶您走進【美食老店】系列第二篇 | 葉氏光餅店,以工匠之恆心待幾十年時光。
巷子外,是川流不息的車輛,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巷子內,少了一絲喧鬧,多了些鄰里右舍的走動。我從沒走出巷子外,只是偶有聽聞街里鄉親的閑扯:「哪裡又建了新樓」,「誰家買了車停不進巷子里」,「XXX在XXX樓盤買了房,從巷子里搬了出去」……我在這裡,一晃間,我也是一位「百歲老人」了,在這條巷子,在蕉城區,像我這樣的老者也已不多了。
每天,從我面前走過的人形形色色,在這些人中多是附近的街坊鄉親。有每天一大早便提個筐到菜場買菜的阿姨們,有騎個叮叮響的自行車在巷頭巷尾穿行的大老爺,也有急沖沖趕去上班的年輕人……對於他們而言,這條巷子,這條巷子里的建築物,都是他們最為熟悉,也是最覺平常普通的。住在巷子里的人,每天都要從這條不短不長的小巷子里走過,一磚一瓦一牆一店,已是記憶里最為根深蒂固的印象。
與那些走了又來,搬了又開業的新店相比而言,我好像已經是這裡標誌性的建築了。四十多年,風雨來過,霧雪又走,我依然矗立在這,不曾離開。我也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會走,也許明天,也許永遠也不。與那些新潮的店相比,我簡單的外觀和單一的商品並不能引得人們過多的關注。然而每天,總是有很多人要來我這兒,買上幾塊光餅,或者是幾個田螺酥,還有一些小甜餅。
他們駐足在我的面前,每一次的停留,都好像在說:「(????)??嗨,我又來了。」這簡單的幾個光餅並沒有火鍋的濃辣刺激,也沒有滿漢全席的色香味俱全,更沒有湯包的鮮爽多汁……然而,我依然以最原始的手工製作和永遠不變的味道,讓來來往往的人們吃到最本真、最原始、最難忘的光餅。這可能就是人們所說的工匠之心吧,我只想讓他們記憶里那個小巷子的味道永遠都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消走散去,讓他們記憶里的老寧德還有一絲光餅味。
有些人說我傻,明明可以用電烤箱烤光餅,為什麼要用傳統烤爐烘焙。現如今,在蕉城用傳統烤爐烘焙光餅的老店已經所剩不多了,而我則是其中一家。也許用電烤箱烤光餅能大大提高效率,但其實使用傳統烤爐烘焙能讓光餅更香更為地道,顧客也更愛吃。堅持做一件事,就是用心做。這是工匠精神的根本。有些東西不堅持,沒了就是沒了。而不用心做的事,久了別人也不愛來這了。
面前的人,來了又走,走了又來。時間很快,車馬都來不及追趕。十八歲的妙齡少女轉眼間已經帶著她的孩子來買光餅,而當年那個風華少年也在時光的殺豬刀里變成禿頭大叔。也許他們自己都不記得來這裡買過多少次的光餅,但我依然記得。他們都在時光里老去,而我也不復當年的年輕。我有些灰暗、陳舊,牆上、桌椅,是時間留下的痕迹。但一直沒有變的是,那些食客經常的光顧,也是一直不曾改變的味道。
光餅的製作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也不簡單。好的光餅的背後,是店裡師傅老道的手藝和經驗。發酵完的麵糰,在按壓揉捏的和面過程中,揉至均勻。然後把麵糰切成段,用擀麵杖將這些切好的段按壓成薄薄的麵餅,餅上再用擀麵杖的桿打上一個孔。在籮筐中,將擀好的麵餅鋪放好。上烤爐前,先給光餅表面上刷一層水,這是為了讓麵餅粘附在烤爐的內壁上。接著就是給爐子起火烘乾。起好爐子後,將麵餅從下往上,從左往右地依次貼到爐內。大約烤上十五分鐘左右,光餅的香氣就悄悄的涌了出來,而這時,剛剛出爐的光餅也被人們爭相購買。
我不知道我將還在這裡待多久,也許一年,也許十年……但我相信,那最原始的一份味道,永遠不會變。永遠以工匠之心待之。
圖片來源:寧德林秋玲
喜歡的話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愛寧德。
么么噠~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侵刪)
推薦閱讀:
※揭秘:戚繼光家族史,戚繼光斬子真相
※客觀地看,胡宗憲和海瑞誰的貢獻大?
※南平海疆,北御強敵——戚繼光
※戚繼光的「鴛鴦陣」到底有多厲害?
※嘉靖到萬曆初期除了戚繼光之外還有哪些著名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