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與紙,流傳於柘榮的手之舞

動動你們的拇指,你們的一個讚賞一個關注也是愛~

這世間有一種美,與中國人的風骨氣質融為一體,在其紅色喜慶的外表下,藏著一顆赤子之心。這種美就是柘榮剪紙。

從古至今,人們將對稱理念在剪紙技藝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或活潑,或安靜,或張揚,或穩固。造物有靈,在柘榮這片山水寶地之中,剪紙之美驚艷了千年的時光。

在柘榮鄉間,只要逢年過節,迎親嫁娶,家家都是要貼窗花的。這裡有的是一片質樸與純真。踏在柘榮鄉村的泥土路上,有一種反璞歸真的感覺。

柘榮延綿起伏的山脈,隱在淡淡的晨曦中,微氳的朝陽伏在山腰。老一輩的剪紙人於粗朴中藏著靈秀,用一把剪刀,用一張彩紙,創造出千變萬化的世界。

翻開史書,傳統技藝在歷史長河滔滔不絕地奔涌著,匯入我們的視野。

據史料記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閩東柘榮縣古時為揚州屬地。而揚州是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在隋唐時期,剪紙成為勞動人民表達生活情感的一種途徑和樂趣。宋代流行的皮影戲中有一種「紙窗影子」,就是用紙剪的皮影,直到今天,還仍然是柘榮城鄉的一些重大盛事的民俗表演。

你剪一對鴛鴦,我剪一隻喜鵲,剪紙人就是這樣通過剪紙寄託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柘榮人純樸、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柘榮剪紙作為一種漢族民間藝術,包含著中原和南方的質樸與嚴謹,無論天上飛的鶯雀,地上跑的豚鹿,都巧妙地、輕盈地靈動於剪紙中。

柘榮剪紙在這一方水土裡孕育成長,人們把對這片土地、習俗、生活勞作的熱愛,以剪紙為承載,剪出山水,剪出大美。

明清以來剪紙傳世作品有刺繡底樣、扇面裝飾、窗花等,風格趨向精細秀麗,俗中求雅。於柘榮而言,這便是它質樸渾厚的靈魂。

流傳柘榮的民間剪紙既有著中原剪紙的寫意、質樸,與中原歷史文化緊密相連,深厚且粗獷;又有著了南方剪紙的嚴謹、細膩、秀麗,還與陝北民間剪紙風格極為相似。

柘榮這樣獨特的地域文化藝術色彩,使柘榮剪紙蜚聲省內外,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

柘榮剪紙的傳承人徐健紅,在柘榮剪紙傳統風格上,博採眾長,開拓創新,構圖新穎冼練、清秀婉約、簡潔飄逸,於隨意中見匠心、洒脫。

柘榮剪紙第三代傳承人金冰清在剪紙中設計的動漫頭像和卡通人物,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喜愛。

這些傳承人們都在極力地將這項寶貴的非遺文化傳承下去。我們不妨在清閑之餘,以此來修養身心,增添樂趣。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那實在是一個享受的過程,畫喜歡的花樣,用剪子鉸,剪子尖挑挖,一花一葉,一眉一眼,沉溺情境,不知天地日月長。

作為於柘榮剪紙技藝接觸不多的我們,是否可以從此尋找到心中的一份寧靜。看著透明窗子上紅亮亮的窗花,感嘆著古中國的純粹迷人。柘榮剪紙就這樣被歲月一再沖刷,卻愈加散發濃厚魅力。

雖說中國美講究對稱美,但柘榮剪紙的外形隨意跳動,不拘對稱,內部縷空部位陰陽變化大小不一,透剔鮮明,轉折美更是顯而易見。

一剪刀,一張紙。這是守護一生的傳承故事,也是生生不息的開拓故事。心中精細的勾勒,指上細心的穿梭,一會兒工夫,便出來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活脫指間,像真的一般。更會有不一樣的精彩會呈現眼前。

隨著歲月的沉澱,更替,柘榮剪紙會如自己一般更加栩栩如生,純粹而美好。

喜歡的話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愛寧德。

么么噠~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侵刪)


推薦閱讀:

如何優雅的剪紙?
參遇話非遺(十一)|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內附製作教程)
徽城婦女給我的剪紙 被我弄丟了 後悔28年

TAG:剪纸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宁德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