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的油包紙里,不會有我們用得上的零件

1

「反轉」「反轉」再「反轉」,這正在成為這個時代信息傳播的常態。

這個現象有其令人失望的一面,意味著公眾在第一時間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不準確和不完整的。即便有了這個心理準備,也很難知道到底在哪個時間點,真相會姍姍來遲。

流行的觀點把「反轉」歸咎於新媒體環境,這類批評的潛台詞則是,在傳統媒體的統治時代,我們曾有過比當下更乾淨、更可信的媒體環境。

但這可能不是真的。

2

4月7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宣布,《尊嚴》這篇「假課文」,將不再入選新版的小學語文課本。

《尊嚴》一文的主角石油大王哈默是一個富二代,在讀大學的時候就成為了百萬富翁。但在中國小學生的課本里,他卻成了南加州的一位流浪漢,因為執意用勞動交換食物而獲得了鎮長傑克遜的賞識。在把女兒「許配」給哈默時,傑克遜說:「別看他現在一無所有,將來他會是百萬富翁,因為他有尊嚴!」——相當勵志。

《尊嚴》1998年首發於《涉世之初》雜誌,先後被《大眾科技》《意林》等多家刊物轉載,2004年入選人教版語文教材。在這篇「假課文」流入小學課本的傳播鏈條中,「正規媒體」並沒有起到多少理想中去偽存真的作用,相反是不斷為故事加以媒體的背書,讓更多業內人士信以為真。

起到關鍵反轉作用的並不是媒體人。4月5日,一位中學老師發現了課文中的蹊蹺,並在朋友圈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引發了許多教育從業者的轉發和討論,愈演愈烈,終於傳達到了人教社那裡。

遲來了十多年的反轉——如果沒有社交網路,也許根本不會出現。

3

像這樣的勵志雞湯,或是「名人機智小故事」,在我們那個時代的課本里並不鮮見。80後印象中的貝多芬對無產階級飽含感情,會在深夜走進窮人的家裡為她們進行免費的音樂表演。事實上貝多芬長期為貴族提供音樂服務,他的許多創作都是獻給當時王公貴族們的政治作品。

甚至出現過整個教育界都被一篇假文章深深撼動的極端情形。1992年,中日兩國的一些兒童共同參加了一場國際夏令營,一位教育專家據此炮製了一篇沒有根據的文章,最早發表在《少年兒童研究》雜誌上,題為《夏令營史上的一場變革》。隨後經《黃金時代》、《讀者》雜誌的縮寫、轉載,廣為傳播。

這篇稿件中極度誇張的描繪了夏令營期間中日兒童的表現區別,把中國的80後塑造為「垮掉的一代」,並嚴厲地質疑了中國的教育制度,引發了中國教育界的廣泛討論。

直到互聯網興起後,經由網路BBS上的網友討論,關於此文的「反轉」才擴散開來。我讀大學時開始上天涯,當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80後頭上那頂帽子是這麼來的。

傳統時代的媒體歸根結底是掌握在極少數媒體精英們手中的,精英們會犯錯,甚至也會作惡。整個社會上能夠參與傳播鏈條的人,對比今天來說是極度稀少的,大多數讀者的意見、吐槽都被堆在了報社的公眾信箱的底部,難見天日。在內蒙古的夏令營里,難道就沒有一個孩子或者老師希望為中國孩子們辯護嗎?恐怕不是,只是他們身在一個話語權被少數人壟斷的時代,只能保持沉默。

讓人不安的地方在於,如今回頭看,我們都已經很難搞清楚,到底這些被正規媒體、出版物塞到我們腦子裡的假信息到底有過多少,而它們在我們塑造自身思想的過程中又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大概,當我們批評當下,懷念過去的「黃金時代」時,也在有意無意的,隱瞞許多那個時代讓人糟心的東西。不管如何,那些東西造就了我們,組成了我們身上無法分割的組成部分,否定它們,就等於否定我們自己。

4

當然,專業媒體為了確保自己的社會責任,是付出了巨大努力的。多數媒體都建立有不同水平的事實核實機制,傳統媒體也有著遠比現代媒體更加嚴格和標準化的審稿、校對流程來最大程度的保證稿件的準確可靠。這些機製表面上看起來確實要比現代媒體要「專業」許多。

但要知道,現代媒體已經沒有必要自己去完成這些事實核查、辨析、澄清的過程。數以億計的網路用戶會幫助彼此去完成這個過程。在過去,我們寄希望在一篇報道里了解到所有我們該知道的事,但現在,我們期待一次又一次的「反轉」,在許多人的共同努力中逼近真相。

前幾天,我代表公司參加一個活動。在市民廣場上,我用拍立得給路人們拍照。這個發明於上個世紀的小玩意讓很多00後感到詫異不已——這可能是他們第一次看到膠片照相機,而且還是當場就能拿到照片。

「哇,現在科技太發達了!居然可以直接列印照片!」

有時事情就像這樣——就其具體功能而言,傳統媒體確有一些現代媒體不逮之處。5但那其實不算先進,反而可能是一種落後,一種在遠距離外看起來貌似先進的落後。

5

像《攻殼機動隊》那樣的反烏托邦科幻中,未來世界往往被描述為媒體網路高度發達的社會,這種力量被集中在少數商業、政治寡頭手中,他們可以很方便地決定其他人們能知道什麼,不能知道什麼,應該知道多少。

現實中光明的一面是:這種極少數人把握信息管道的情形似乎不太可能真的在未來發生。儘管有這樣那樣的新問題,但每個人都可以平等發表意見的時代已經是大勢所趨,這是以往任何科學幻想都未能預見到的。

我們大概是唯一一代會對這種新舊媒體之辨感到困惑和的人。儘管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新媒體環境下的新問題,卻總對過去的媒體環境抱有不符合客觀事實的幻想。

對於00後們來說,照片從一開始就是一種數字介質,而媒體從來都不是充分可靠的,任何事情都可能會出現「反轉」。

在任何時代,真相都不會有人雙手奉上,那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懷疑、提問、回答、兼聽、思考。

本文作者:劉晨

高顏值新媒體專家

頭條號三金冠自媒體

請關注我的公眾號和知乎專欄:

字典序列

你也可以通過「在行」約見我

推薦閱讀:

為什麼始終有人相信網路謠言?
恐怖歌曲《紅嫁衣》歌詞嚇人,有人知道它的創作故事嗎?
自媒體給不了你想要的真相
如何看待,針灸匠張寶旬說的「耳朵眼裡面放酒精棉治痛經,五分鐘起效」?
謠言對你產生過多深的影響?

TAG:新媒体 | 网络谣言 | 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