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振宇和羅永浩9個小時長談看到的秘密
人都是在互聯網叱吒風雲的網紅,均實力不俗,一個科班出身曾工作於央視,而後自己創業成為只是付費領域的弄潮兒,一個則是新東方講師出身,而後殺入智能手機市場,以情懷圈粉。
而他們兩個就在前幾天進行了一場9個小時的談話,具體內容是羅振宇向羅永浩提出了200多個問題,而羅永浩結合自己的創業經歷悉數回答。
這是一次跨界的強強結合,一個生產內容服務,一個生產產品,在這個互聯網下半場的今天,此次談話顯得尤為刺眼。
以正常的邏輯來看,這場談話實在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大家的時間日益寶貴的當前,別說9個小時,就是90分鐘的主題談話也許都被淹沒在碎片化信息的大潮當中。
而兩個羅胖長談的成功,也預示著一些新的改變。
並不是傳統的方法才能夠製造熱點,而是去做別人沒有做的事情,哪怕這件事需要許多方面的支持,這正好是實力的證明和市場的檢驗。
不論如何,這次談話中,我們能夠得到一些東西。
9個小時的創業經書,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不一定適用於每家公司,但終歸是說出了創業者的一些實話。
各取所需,共同獲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逐步進入「後互聯網時代」,我們處在一個雙創的時代,同時也處在一個資本寒冬。隨便一個BP就能拿到風投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更多的創業者慢慢失去了信心。
而這個時代,更重要的是抱團取暖,互惠互利。1+1>2,這在創業領域是一個鐵定的事實,每個創業公司都有自己的業務,而創業公司的聯合則會碰撞出更多的火花,通過各取所需的聯合運作,最終可使雙方獲益。
跨界已經成為互聯網界合作的普遍行為。本次長談就是一個跨界合作,產品公司和內容公司,這在經營範圍上沒有任何的交集,但是經過合理的策劃安排,現在看來已經形成了自傳播的性質,並且雙方的自身品牌傳播在迅速提升。
互聯網就是這樣鑄就了無限可能,傳統情況下完全沒有可能有聯繫的兩個公司,通過資源整合等方式進行一系列的合作,從而形成新的領域和產品,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吸引眼球的傳播需要自帶流量。此次長談的雙方都是自帶大批粉絲的,羅振宇的羅輯思維,以及羅永浩的鎚子手機,在前幾年中已經累積了大批粉絲,這對此次直播是一個基礎。
想像一下,如果兩個沒有自流量的人進行談話,那估計場面將會是慘不忍睹的,因為沒有興趣點和自帶粉絲,關注度不可能太大的估算。
最終還是要靠品質取勝。這個長談的最主要作用還是公關,而自家產品的品質才會決定公司最終的成敗。通過別人不敢嘗試的方式進行試錯,如果成功了就可以獲得廣泛傳播,不成功也可以套索更多的道路。
而公司的產品則是長談的基礎,雙方都有好的產品作為後盾,這也是長談能夠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推薦閱讀:
※什麼提問能讓羅永浩「下不來台」?
※該如何看待羅振宇2017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
※關於吳伯凡的<伯凡?日知錄>大家怎麼看?收費的值得訂閱嗎?
※如何看待羅振宇的002號知識發布會?
※「羅輯思維」應該對標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