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看不懂佛經里的一些話?

有些人用佛經里的話回答,看不懂怎麼辦? @Handsome輕心


看得懂的人多了,看得懂的人也不多。

信解行證。

解門不通行門通,

行門不通信門通。

不離三門終究通。

總持三門即證通。


謝邀。

《文化時空的洗禮》

2500年前印度人把釋迦牟尼的一場場講座,記下很多成巴利又、梵文文字的經文,而唐代乃祖師大德所翻譯梵咒、經文,就是人稱「開元三大士」宏掦密咒全盛時期,他們就是「金剛智、不空善、無畏」三大法師,而唐朝代所說及記載語言皆依「河洛語」為準來標註「梵音」,非現時之中國國語。

1400多年前的唐代僧人去翻譯古印度的梵文,只是翻譯出「翻譯者所理解」的部份而已,再成為唐朝民間文化所能理解的文字,現在2017年要理解2500年前的古印度文字,根本已經面目全非,甚至啼笑皆非。

經文是一堆「字」,屬一個「現象~相」而已,而「理解、體會、體悟」則人人可不同,意解可以很多。

一切古人、善知識所理解的,我們都「只可作參考」,他們把印度文變成漢語,所翻譯出的只是「譯者所理解」,未必是佛陀百分百的本意。

所以佛陀叮嚀弟子將來必須要以「如是我聞」作為經文的起首,意思指這樣的道理是我這樣聽及理解,可能意會有錯漏、誤解的。

《盡心秉持以彌補》

筆者有以下七個負責任的秉持:

一、秉持盡心只用現代語表達。

二、秉持盡心只將所受惠的點子分享。

三、秉持在可能情況之下,都不會將什麼祖師大德的說話搬出。

四、秉持如有需要將別人言論、甚至經文搬出,必同時將自己體驗解釋出來,否則可能構成失敗的溝通。

五、秉持不完全相信佛經,又豈會將已經死去的人之言論照單全收?

六、秉持不把經文、言論視為金科玉律,否則人修行就會失去意義,因為經文、言論只是一些文字指引,經過時空洗禮,記錄出來的文字一定出現訛亂及誤解。

七、秉持一切以親身效果為依歸,「悉達多太子」之所以在菩提樹下成為「釋迦牟尼佛」,皆因沒有將過去之經文、言教照單全收。

【溝通技巧】有以下三大次序:

1)聆聽對方重點。

2)重複確認說出對方重點。

3)回應對方重點。

【溝通精神】有以下三點:

1)溝通意義在於「對方之回應」。

2)即使你有多對、多正確,在溝通上根本沒有意義,對方「能收到你想表達的訊息才有意義」。

3)「如何有效送出」你的訊息才是「最關鍵」及「最重要」 。

溝通上,必須掌握以上技巧,勿單向說完聽完就算,必須聆聽對方「重點」,勿聽無謂的「枝節」,更須「重複確認說出對方重點,再回應對方重點」。

很多時人是「詞不達意」,溝通意義在於「對方回應」,切勿心急,若不用心會聽出對方回應重點,敢保證即使表達「有多對、多正確」,在溝通上根本沒有意義,等同「自言自語」的儍人無分別,對方「能收到你想表達的訊息才有意義」。

故此,必須細心留意究竟「如何有效送出、有無送出」你的訊息,才是「最關鍵」及「最重要」 。

以上就是筆者所學習到的溝通技巧,內涵來自《身心語法程式學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 》

昔日「卡拉瑪人」因無法判別各派宗教師所言真假,所以向佛陀請示。

故此,佛陀總結了十項準則:

一、不因為他人的口傳、傳說,就信以為真。

二、不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 ?三、不因為是正在流傳的消息,就信以為真。

四、不因為是宗教經典書本,就信以為真。

五、不因為根據邏輯,就信以為真。

六、不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

七、不因為符合常識外在推理,就信以為真。

八、不因為符合自己的預測、見解、觀念,就信以為真。

九、不因為演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

十、不因為他是導師、大師,就信以為真。

~《卡拉瑪經 Kalama Sutta 》取自南傳巴利經藏《增支部 Avguttara nikaya 三集 65經》

佛陀針對以上一問題而解說了《卡拉瑪經》,不要任意立即接相信、接受任何人、事、物,當中包括佛陀本身,否則就會成為知識的奴隸。

佛陀更在臨終前說出四段說話:

一、求覺的人,如將釋迦牟尼的言教記錄編輯,必須在記錄之首句加上「如是我聞」,以免為別人構成誤導,種下不善因,招致不善果報。因為後世的人所得到的記錄,可能會因應時空、理解不同及種種因素,導致很多文字記錄並非言教的真實本意。

二、求覺的人,要以「別解脫戒」為師,思想言行有執著就要起戒,這破除執著的過程就是求覺的依皈,猶如導師。

(註:波羅提木叉「梵文:?????????? Pratimok?a」,意指「不執著解脫的真解脫」,即是「不住中邊,舍無可舍的「般若波羅蜜多」。

三、求覺的人,要用「四念住」來安住我們的心。

四、求覺的人,要遠離邪魔外道,一切以「形式上」為主軸的言論,也是「外道」,屬於著相,必須遠離。

以上就是總結佛陀45年一生說法的最後遺言,聽見這些道理,有何啟發?

如今常看見佛教版塊的人經常用文言文說話、舉出已死去的僧人言論、背出佛經原文,動機不明,如有真材實料,必定真金不怕紅爐火,何不將自己的受惠用現代與解釋出來?

故此,千萬不要用僧人去欺壓我,「輕心」是不會害怕的,本人研究印度古文經典的解釋,也未完全相信,還會害怕什麼?有智慧的就請拿出來,不必大眾面前班門弄斧,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是需要付出血汗的,並不是教人走去背經文。

P.S 以上說話完全以事論事,絕對沒有針對任何人,如果讀者有留意本人的回應,只要有任何人搬字過紙而不用現代語邏輯解釋,本人一定不會袖手旁觀,因這裡是「知乎」,不會容許胡說八道。


這事很正常,你要是沒有專門學習古代漢語,隨便給你本古書你也看不懂。而佛經里有些專有名詞必須專門學習才能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說想看懂佛經,首先看看一些入門的讀物,對佛教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本著南北傳佛教不偏廢的原則,我個人推薦聖嚴法師的《正信的佛教》、《戒律學綱要》,羅睺羅·華普樂的《佛陀的啟示》。在此基礎上再買本佛教詞典。當然即使如此,佛經里有些內容也是很難理解的,如果能遇到一位善知識,聽其講解佛法,那是最好的。如果遇不到,就自己多讀多思考,隨著知識的積累,有些疑難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本著「明人不撕暗逼」的宗旨,很不幸地告訴你……

知乎上有一位「巨善知識」,以天下蒼生的慧命為己任

經常警策大家什麼是正什麼是邪。

這位巨善知識是一切正法的代表,

具有無上的正法眼和凈法眼,一眼可以看出什麼是魔什麼是佛。

而且會給魔打上標籤,讓所有的邪魔無可遁形

通過如理如法的修行,這位巨善知識把一切佛說佛意融會貫通,

不光自己親自實證實修過的經典,

就連沒看過的經典。也可以指出其中的各種問題……

這位巨善知識以天下和蒼生的無上成就為己任,

如果說菩薩是度人,這位巨善知識的使命是培養佛……

看看人家巨善知識,再看看自己……

因為你不是精英。

因為你不能被選拔培養,也不能先成佛……


複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花、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凈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回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佛經很簡單。

佛經是佛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語言說最簡單直白的道理。所謂佛是不異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

看不懂原因大概有二:

第一,不太懂古文或者不習慣古代人說話方式,這個,多讀,多想,很快就能讀懂。

第二,是你想的太多,當然凡夫最大的優點就是想的太多。佛出世的目的就是為眾生解脫生死輪迴。所以佛把一切解脫法門用最直白淺顯的語言毫無保留講說出來。沒有任何所謂的「秘密法門」。這個,讀經時不亂想,按純粹的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

佛法其實不神秘。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命選擇。學佛,和在學校里學物理化學沒啥區別,無非就是通過某種方式方法明白了某種道理,並把這種道理運用在生活中。

佛經,就像物理教材化學教材一樣。學佛人根據教材指導,按部就班的去做,去實踐,去體驗,就會達到佛所教導的境界。

另外,知乎是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這個世界上有的,知乎上都有。具足一切善惡真假正邪美醜。所以,任何人想在這裡學習任何東西,都要睜大眼睛,仔細分別。

尤其在這樣的環境里尋找道路的學佛人。

幸運的是,我佛慈悲,提前兩千多年就定下了標準,無論是誰,無論他的名望有多高,無論他舉的大旗有多耀眼,用這個標準量一量,立即原形畢露,萬無一失。

這標準,百度粘來如下: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惡口,五、不兩舌,六、不妄語,七、不綺語,八、不慳貪,九、不嗔恚,十、不愚痴。

在知乎,不太可能看到某大德是否殺生,是否偷盜是否邪淫~但是是否不惡口是否不兩舌是否不妄語是否不綺語卻看的出來,這個是萬萬掩飾不了的。

不惡口~

不兩舌~

不妄語~

不綺語~呃,這個要解釋一下,不綺語就是不可花言巧語,或說輕浮無禮不正經的話。

(來來來~「 」大德對號入座)。

碰見這樣的大德,迅速遠離,一眼也不要看,看一眼,幾天之內能緩過來的,都算富德深厚。我真的不是危言聳聽。

太厲害了。

懺悔,我心相有點扭曲啊~~~~

觀音菩薩鎮樓。


佛經有淺有深,由淺入深,不懂的先收藏,能讀懂或半懂的就盡量熟記,受持奉行。

你有沒有精通過一門「外語」?從初學到精通的過程是一樣的!營造外語環境、多聽多讀、多說、模仿、熟讀熟記、場景練習、各種運用、直到自由發揮、隨心所欲。。。

但是懶人是難以精通「外語」的,同樣地,想解脫生死輪迴也是需要自己付出努力的。比如有的人一看是佛經、扭頭就走;有的人說「你說人話不行?」;有的人說「你翻譯成白話給我聽不行?」,這種就是「懶人」!類似於有人懶得學謀生的本領、也不想工作,就指望爹媽每月把生活費供給他。。。而社會上勤奮的人是會打破頭自己去鑽發財門路的!

---------------------------------------------------------------------------

說讀不懂佛經的人,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誠心、正心。一般來說只要真心想懂,就自然會日夜深入覺悟的!比如:佛叫你「離盜」(別偷東西),你會讀不懂嗎?裝讀不懂那就是「賊」了!好,你受持「離盜」之後一段時間,看見一個新詞叫「不與取」,由於你有「不偷盜」的訓旨在心,那麼新聽到「不與取戒」這個詞時一轉念就該猜出「不是給我的不應拿」這個意思了吧?然後下一步又看到「不取」這個詞,因為有了「不與取」這個基礎,你自然會聯想到「不取」和「離盜」「不與取」是一樣的意思!那麼佛經中出現「不取色」這個詞時,因為你平時有修行「不取蘋果桔子花草」的基礎,於是自然就明白「不取色」是到了自己該奉行的時候了。修了「不取色」後,那麼下一步聽到「不取譽毀」等,也自然能見法奉行了。。。智慧就是這麼一步步出生的,明白了? 但是還有一種「賊人」,因為從來都是賊心,他們不曾奉行「不偷盜」,所以聽到「不與取」時就需要去查資料問別人「這啥意思啊?」、「會是這個意思嗎?」。又因為即使聽了「不與取」也不奉行,所以下一次聽到「不取色」時他還是疑惑,又要去查各種解說,最後「文獻」讀多了就自己會引用各種著作來寫篇論述什麼是「不取色」的論文了。。。這種就叫「賊心入道者」學佛後變易成為「知識分子」的現象。

以上是舉例,希望你能懂得誠心、正心對於學佛人的重要性。


你可能

1.古文實在太差,就跟我一樣,那麼你可以選擇英文版佛經。如果你的英文也跟我一樣差,那麼你就只能像我一樣讀白話版+註解版,然後南北傳對讀,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通過搜索引擎查資料,或者和一些師兄朋友探討,以及問師父了。

2.對佛教名相的不了解,這個,各類佛學辭典,某些重要的概念也會有單獨的著作論文,比如老早以前想搞清楚色蘊到底指什麼,我就查過阿毗達摩的解釋,看過金庸的《談色蘊》水野弘元的《佛教的色之概念》以及各法師的解釋。佛學辭典很多,但我不太喜歡漢傳的這些,基本上一直都在用的就只有庄春江的阿含辭典。然後我讀過水野弘元的《佛教要語的基礎知識》,也是一本不錯的書,但這些名詞術語,各個部派以及學術界的解釋都會有一些差別,還是要綜合起來看,最重要的是結合經文的上下文語境。

3.理論知識的缺乏,多讀經,善加思維、撿擇、分辨,建立起足夠的正見,認識佛法核心理論,到時候一段經文,即使你看著古文還是抓瞎,翻譯成白話文基本馬上就能看明白,就跟我似的。

當然,古文真不行,還是好好學習才是正道,雖然我也沒能好好學...


那就不看

一般,用佛經上的話來回復你的,基本上沒有看懂佛經是什麼內容,只是圖裝個逼


佛經專有名詞比較多,不能用現代文或者文言的相關解釋套進去。比如色,一般國人認識下都是指女色,而佛教語境下是指有形狀,有體積的東西。建議

1 結合講記來看

2 結合法相辭典來看


。。。沒學過你也看不懂英文嘛,這有什麽辦法,多瞭解自然就能慢慢看懂了。


從淺入深,循序漸進。

現代人看佛經都是有個過程的。

此外,還有一個秘訣,就是:

多念佛,其不可思議處無法言表。

念到一萬遍,智慧萌芽,念到十萬遍,常生智慧,念到一百萬遍,決定解脫。

不是那種三心二意的念,必須擯棄六塵,口念耳聽心聞,一開始難免容易走神,不要氣餒,功夫深了自然打成一片,智慧現前,看什麼佛經都不在話下,也就是順手功德而已。


總結一下主要幾個問題:

一、佛教都是文言文,而我們經常閱讀的是現代文,所以對閱讀文言文的佛教還是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

二、佛教大部分是繁體,有一些佛教處理成簡體,但大部分都是我們不熟悉的繁體字,所以也需要經常翻閱才能習慣。

三、佛經的翻譯有不同的經譯師,對一些佛教裡面的人名地名,或者菩薩名,又或者佛教裡面一些常見的說法,概念等,有不同的翻譯名稱,所以才看佛經會有分不清楚的時候。當然多看,經常翻閱慢慢也就熟悉了。

四、佛經里的很多概念混淆,不理解,字面意思都懂,但就是不通。主要的問題還是初學,自己的智慧還沒有開發出來,佛學是心地法門,很多問題靠的是悟,和傳統學習文化知識不同,需要調動自己的本有智慧才能理解。所以要修慧,長年做定課,多誦金剛經、心經等般若部的經典。慢慢智慧開了,什麼佛經拿過來都能理解。就如六祖大師,不識字,別人拿法華經來向他請教,大師讓來的人念一句,他解釋一句。所以說,學佛長年持戒做定課很重要,修心修智慧的前提下,再多看佛經。


大致看了大家的回答,我也說一下自己的觀點吧。

樓主問了兩個問題:

1.為什麼我看不懂佛經里的一些話?

2.有些人用佛經里的話回答,看不懂怎麼辦?

先回答為什麼看不懂,這個問題吧。

1.佛教術語不懂。佛教經文,語法或者古漢語的形式上不是很難懂的,最難懂的是佛教術語。學習佛教術語,有兩種辦法:第一種,查字典。佛教字典有很多,任繼愈的;丁福保的,等等,可以下載exe版的,方便。第二種方法,歸類法。比如,看《心經》,看到「五蘊皆空」,就差五蘊都包括什麼;看到色、受、想、行、識,就知道這指的是五蘊,以此類推。注意的是,有些是象徵性的,比如八萬四千煩惱,這是象徵數不完的煩惱,不是數字八萬四千。

2.不懂佛教知識結構。佛教有自己的知識結構,雖然佛經繁多,佛法無邊,但大體結構還是可以琢磨的。有些佛經的話,雖然不懂講的是什麼,但是知道結構的話,知道經名就會知道大概什麼內容。比如,一句話是《金剛經》或者《八千般若》裡面的話,那麼我們知道這些經文是般若類的,就會知道講的是有關般若智慧的知識。

3.沒有仔細去讀。有些話,雖然是佛經裡面的話,但未必是很深的道理。比如,「菩提本無樹」之類的話,如果仔細去研讀,就算沒看過多少佛經,也會能理解。

再回答一下第二個問題,看不懂怎麼辦?

1.可以問說話的人,究竟什麼意思。佛教講的是真理,正因為真理,每個人的理解是不同的。一句話,每個學者的理解完全不同,他到底借佛經的話想表達什麼意思,只有他一個人知道。所以,問發話人,最可靠。

2.可以問其他學者。如果發話人由於各種願意不願意回答究竟什麼意思,可以問問其他學者。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回答的可能不同,所以,問多幾個人,自己對比理解。

3.可以學習佛經。這方面上面帶過了,就不贅述了。

上班時間,簡單說點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問我,也可以關注我現在弄的公眾號【敦煌寫經】


答案已經十分明顯了,如南師所言:福德,智慧兩種資糧不足。需要做善事積德,親近善知識等加行。


如果說看不懂別人用佛法回答的話,邏輯上有兩種可能,對方修為高自己修為還不夠,所以領會不了人家的境界,或者,對方的邏輯與自己的認知不同,所以怎麼都不會能看懂

人生有限,多看經典看佛法原文吧,自己的修為高了,自然能輕易分辨

如果說看不懂佛經里的話,這沒辦法,說明修為尚淺,循序漸進,多看多看,總要有個過程


聯繫實際參,萬法歸於實際,


前面有個井你懂不懂?懂?咚,你掉進去了。不懂?噗咚你掉進去了。

以上o(∩_∩)o


經其實字面意思還好理解,您要是看一些論,連讀下去的耐心都沒有了。一般學佛都有這個過程,專有名詞太多,過了困難期就好了。


不懂就對了,就是要把你繞進去讓你看不懂,才會顯得它們很高深


看不懂很正常,沒有一下子就看懂的,看不懂照念,念個百千把遍,祈禱佛菩薩保佑你快點開智慧,抱住佛腳不轉陣地,終有一日,忽地會明白佛語不虛的


魔頭護法居士一來,諸菩薩摩訶薩,天神眾,天龍眾,眾鬼王…皆來…皆來個P!都被他趕走了!


推薦閱讀:

TAG:溝通技巧 | 人生 | 溝通 | 佛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