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啥沒安排郭靖去考取朝廷的「武狀元」?
作者:毛志傑(「射鵰」中的育兒心經)
導讀:「行行出狀元」,在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行業,都有可能湧現出傑出的人才。「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能發掘出孩子的潛在特質,又何必去擠那條成功率很低的「獨木橋」。
郭靖文治武功均達一流,武有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等絕學,並從理論到實踐將《武穆遺書》爛熟於胸。
後來還是通過非正式渠道成為鎮守襄陽城的將領。
但是,朝廷只是默認他的存在,並沒許以一官半職。
按說,以郭靖的能力走朝廷的「正規渠道」考取「武狀元」,應該不在話下。以此名義保家為國不是更好嗎?
那麼,金庸先生為什麼就不給郭靖安排這條「陽光大道」呢?
這恐怕也和金庸自身秉承的教育理念有很大關係,那就是「英雄何必問出處」。
換句話說,就象現在的孩子們不一定就必須走高考、大學、找個「體面」的工作這座獨木橋,同樣可以成就精彩的人生一樣的道理。
無論你走哪條道路,都有可能取得成功。
比如說,在現有教育模式中,的確出現了很多學習優秀的「狀元」,這些狀元也的確有可能在「正統」的教育軌道上取得很好的成績,乃至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
但是,組成我們生活的社會是複雜的,豐富多樣的人才才能滿足這個社會發展的需求。
我們需要研究醫藥的科學家、需要精通美術的畫家,但同樣需要廚藝精湛的廚師、擅長茶藝的專家、搓澡技術一流的師傅,甚至「鬥雞」、「斗狗」這些圈子裡也都有令人膜拜的「鼻祖級」人物......
這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行行出狀元」,在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行業,都有可能湧現出傑出的人才。
只不過,在世俗的眼光中,往往將很多「非正統」行業視為「歪門邪道」。
這種觀念也在影響著千千萬萬的家庭。
於是,在父母的干擾和引導下,本來在體育、或音樂、或美術、或手工等「邪道」方面有天賦興趣的孩子,不得不按以課本知識為主,自身興趣為輔而去走「考高中——上大學」的正統道路,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無法「學為所用」,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青春。
看看畢業後那麼多「學非所用」的例子就能體會到對時間的浪費。
有這些時間,如果讓孩子更側重於自身興趣的培養是不是會更好呢?
比如說,如果孩子喜歡足球,不妨就按照足球的方向進行培養;如果孩子有繪畫天賦,不防從小就側重於繪畫的教育......
而課本知識的學習為輔助,或許更能激發出孩子的潛能和天賦呢?
就像金庸為郭靖安排的成材之路,不從「之乎者也」開始學習,同樣可以成為一代英豪。
金庸的兒子查傳惆就師承美食家蔡讕學習做飯,在一家高級酒樓當美食指導。連他自己都坦言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學習成績平平。
金庸的寶貝小女兒查傳訥從小喜歡畫畫,12歲拜水墨畫家丁衍為師,走上了繪畫的道路,自己有個心儀的畫室。
作家鄭淵潔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別出新裁,讓兒子鄭亞旗在小學就退學不再進行「正統」教育,而自己教育。現如今在文化領域也小有成就。
就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也不少見。有些家長並不以學校教育為主,而是根據孩子興趣安排教育方式和渠道,也是一種不錯的探索。
……
總之,由於這些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在傳統的觀念範圍中,而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但是不妨礙這「小部分人」取得成功。
即使從物質收入方面說,很多從「大學」畢業的白領們不見得比玩「鬥雞」、「斗狗」,乃至廚師這樣的人收入高。
更重要的是,人家這些「旁門左道」乾的是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啊!
現在想通了為啥金庸不安排郭靖去考「武狀元」了,真的去擠朝廷規定的「正統」渠道,說不定也沒有今後名震江湖的郭大俠了。
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能發掘出孩子的潛在特質,又何必非去擠那條成功率很低的「獨木橋」?
推薦閱讀:
※如果孩子在路邊拾到錢,應該交給誰?這麼做對嗎
※窮養與富養
※當你的孩子拿著課本來問你一些「真相」的時候,你會怎麼回答?
※父母不信任孩子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