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統帥張靜初獻聲,致星空和海洋:30年後,我會離你更近

編者按

「未來親啟」的最後兩封信,寄給30年後的星空和海洋。

對人類科考而言,登天和下海一樣困難。沒有鸚鵡螺號和千年隼,我們該如何接近那片深藍的未知?「中國最擅長製造望遠鏡的人」崔向群和中科院海洋研究專家潘鋒,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兩位科學家寫給星星和大海的「情書」,由「葉文潔」扮演者張靜初和12歲鐵杆科幻迷熊子嘉念給你聽。

寫信人:崔向群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國南極天文中心副主任。負責研製成功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

朗讀者:張靜初

演員,《三體》電影中葉文潔的扮演者

100米,100萬米,100億光年,黃銅凸透鏡進化到哈勃望遠鏡,面對天空,我們永遠嫌自己站得不夠高。

中國科學家的下一目標是南極。在建中的2.5米崑崙暗宇宙巡天望遠鏡和5米冰穹A太赫茲探測器,觀測視野更廣、波段更寬。南極天文中心副主任崔向群相信,它們將在冰蓋至高點巡視銀河,打開地球上觀測宇宙的又一雙眼睛。

張靜初朗讀:《給南極天文台的一封信》 - 騰訊視頻

《給南極天文台的一封信》

20年或30年後的南極天文台:

我從沒想到,自己會在三月北京春風拂面的晚上,給一個尚未奠基的「你」寫下跨越時空的「對話」。不過,理論上我可以算是中國最擅長製造望遠鏡的人之一,那麼誰又能更擅長仰望星空呢?

20年,也許是50年後,如果全球變暖沒有繼續惡化,那麼南極的天空應該還像今天這樣,寧靜、透明,背對浩瀚星海,遠眺茫茫冰雪。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那時的你已經從地球上打開了不止一個觀測宇宙的新窗口,是光學和紅外?還是太赫茲?又或者是毫米波?

12年前,中國科考隊員登上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震動了國際天文學界,我們歡呼雀躍。「應該把中國的望遠鏡架到南極去!」我是如此興奮,在仰望星空的人群中,中國人坐回了前排。

12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離成功仍很遙遠。極寒條件下實現無人觀測,這對觀測設備耐寒、去霜、自動化都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為了你,很多科研人員一年年往返南極與中國大陸,面對的很多問題都是天文觀測的第一次。他們是在「開路」呢!

我想起一位外國女作家的一句話,「如今逗樂我們的一切都曾是某種危急關頭」。比如說,當年我在歐洲南方天文台遇到瓶頸時,老師對我說,這是基礎研究必經階段,一定要熬過去。後來我回國帶領LAMOST團隊,我經歷過困難,遭遇過質疑,在最為痛苦的攻關階段,我告訴大家困了喝咖啡,睡不著吃安定;還有就像尋找引力波過程中經過如此長期執著堅守,有多少頂尖科學家因此被質疑,直到LIGO真的聽到了那一聲宇宙的漣漪……所有成功前摸黑的橫衝直撞,給你帶來的痛苦有多大,未來的快樂就有多大。所以,我希望現在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未來都能被你當做逗樂自己的段子。

我們正處於一個最好的時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對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這對你我都是利好。中央提出「四個自信」,我們科學界也要自尊、自信、自強。唯有如此,民族才能崛起。

如果你不到南極,那麼你只能上天了。我信心滿滿地對很多人說過這句話,因為,所有對未來的不確定里,你是我唯一的篤定。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南極天文中心副主任 崔向群

2017年3月

------------------------------------------------

寫信人:潘鋒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所副所長。主要從事海洋聲學技術研究,包括聲納系統設計、結構設計及工程實施。

朗讀者:熊子嘉

12歲鐵杆科幻迷

百萬年前我們從海洋而來,如今卻對它一無所知。全世界70億人中,見過深海10000米以外的人,和登上過月球的一樣寥寥無幾,而人類對海底的見識,甚至還沒有對月面的了解多。

在中科院海洋研究專家潘鋒眼中,海洋就是這麼一位神秘的老友。它內心深處是新型能源還是海盜寶藏?是亞特蘭蒂斯遺迹還是外星基地?我們唯有一步步潛入這汪生命起源,親自看個究竟,並說上一聲,嗨,我回來了。

熊子嘉朗讀:《寫給未來海洋的信》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a0384mg54xh.html

《給未來海洋的一封信》

蔚藍的大海:

你好,這是一封來自30年前,從你身邊發出的信。

作為一名海洋探測領域的研究人員,我這輩子都想著看清、聽清你,此時的我,正在中國首都北京全國兩會的會場上,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與你對話。

地球因你而充滿著神秘的蔚藍,3.6億平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千萬年來,我們穿行在海洋,捕魚以及遠航。麥哲倫、哥倫布乃至於中國的鄭和,都在你的幫助下,不斷突破日常生活的範圍,畫出人類聯繫與進步的路線圖。1869年,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發表了一部頗有懸念的小說《海底兩萬里》,小說中在海底航行的「鸚鵡螺」號激發了我們對你的無盡想像。

於是我們就像「鸚鵡螺」號上的尼莫船長一樣,堅持著探索。我們通過聲吶探測,看到海平面以下的世界也存在著山丘、溝壑以及平原;我們進行著深海鑽探,才證明地球猶如拼圖一樣,存在著板塊的連接;我們攻堅著深潛技術,1000米、4500米、7000米再到11000米,我們正逐漸走近你內心的深處。

中國,位於亞洲大陸的東部,面向太平洋,毗鄰大陸邊緣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互相連成一片,管轄海域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這個東方大國正在逐步走向深海、遠海,2016年,在世界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我國「海斗」號水下機器人和「彩虹魚」號萬米級著陸器相繼成功進行萬米海試並採樣,「蛟龍號」載人深潛器遠征,「向陽紅01」和「向陽紅03」投入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萬米級海底地震儀也於近日成功應用,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功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國家。

對於人類科考而言,下海和登天一樣難。目前為止,尚有95%的海底未能被人眼所見。未來,我們願意像少年派一樣,在海洋上來一次奇幻漂流。在我的研究領域,聲吶作為漂流路上的「眼睛」和「耳朵」,將會愈加精確、靈敏,會「感知」你的內心深處。我們的載人潛水器功能也將更加強大,突破一個又一個的生命禁區,看到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深藍世界。

由近及遠、由淺入深,這是人類探測海洋的必由之路,也蘊含著我們中國禮儀之邦交朋友的樸素道理。願30年後的今天,乘坐定期往返的深潛器,著陸在你的最深處,與你這位老朋友相見,道上一句「我又回來了」。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所副所長 潘鋒

2017年3月

「未來親啟」主辦方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未來事務管理局

合作媒體

不存在、果殼網、新華網、豆瓣

MONO、紅豆live、北京晚報、北晚圖書版

雨楓書館、騰訊文化、荔枝FM、科大訊飛

輕芒閱讀、幻象文庫、機器之心

喜馬拉雅電台、蜻蜓FM、博雅小學堂

?? 責編:船長

推薦閱讀:

如果劉慈欣去改寫中本聰的論文,會有什麼精彩的故事情節?
注意力本位制(Attention Standard):一個新世界
有那些關於熱寂的科幻小說?
每日電訊【2217-05-23】戰地2217
每日電訊【2217-04-07】靠援墨志願隊對抗美聯的大兵?

TAG:科幻 | 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