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鑒別琥珀及其仿製品?
一、樣品的寶石特徵對比
首先對樣品的顏色,光澤,折射率,密度,熒光等特徵進行對比(見下表):
表1 琥珀及其仿製品特徵對比
樣品在顏色上,主要呈現棕紅色和黃色,在外觀上與琥珀(蜜蠟)相似。形狀上,有隨形塊狀、圓珠、扁珠以及用作首飾配件的佛頭、三通(圖1)。琥珀樣品內部可見爆花(上圖1a—1d),表面有皮和裂隙(圖1e,圖1f),個別還有孔洞(圖1g)。壓制琥珀樣品中還可見顆粒邊界(圖1h)和邊界下凹(圖1i)。仿製品可見明顯的攪拌紋(圖1j)、表面磨砂感(圖1k)、多孔洞(圖1m),並呈透明或半透明狀。柯巴樹脂透明度往往不高,呈黃色(圖1u—圖1w)。松香樣品為黃色,透明塊狀,如圖x。
從對比可以看出,密度大於1.10g/cm3的品種基本不是琥珀。塑料仿製品的的折射率在1.50~1.66之間變化。天然琥珀在長波紫外光下具有弱至強的淺藍白色、淺綠色、淺黃色熒光,而在短波紫外光下熒光不明顯;壓制琥珀也有熒光,可見琥珀顆粒邊緣和輪廓,不同顆粒具有不同的熒光強度和顏色;柯巴樹脂在紫外熒光下不穩定,為弱至中等藍白色熒光(見上表)。 放大觀察,天然琥珀盤狀裂隙的顏色為紅色和黃色,有爆花,且爆花的紋理自然(圖2a)。壓制琥珀可見明顯的壓制顆粒邊緣的「血絲」狀構造及不熔融塊狀物(圖2b,圖2c),部分塑料仿品可見磨砂感、攪拌紋(圖2d)、裂紋等內含物,透光可見透明和不透明物質之間的清晰邊界、塊狀顆粒(圖2e),部分塑料仿品內部透明乾淨,有氣泡。柯巴樹脂內外均可見紋理(圖2f,圖2g),內部有天然的爆花和植物包裹體和小氣泡(圖2h),而松香內部相對乾淨(圖2i)。
圖2 琥珀及其仿製品內部顯微結構
二、琥珀日常鑒別方法
1、手感 琥珀較溫和,夏天佩戴不會過熱,冬天佩戴不會過涼,真品握在手裡會有一種溫潤感。有些琥珀用手摩擦後會發一種特別的松香味;塑料仿品表面比較滑,不會產生松香味。玻璃、玉髓仿製品在接觸瞬間會有冷感,不會產生松香氣味的。琥珀密度小,放在掌心掂重,手感很輕,一般塑膠、玻璃、玉髓仿製品,手感較重。不過,現在有些樹脂仿製品也會比琥珀輕。 2、飽和食鹽溶液法 一直以來,琥珀的鑒定有這樣一個說法:琥珀會浮於飽和食鹽水中。本文所用鹽水是由100g水溶解14g食鹽調配出密度為1.19g/cm3鹽水,仿製品密度基本大於1.10g/cm3,因此會下沉。這種說法也讓很多消費者認為只要能浮鹽水的就是真琥珀。然而,該方法有局限性,一般琥珀密度為1.05~1.10g/cm3(表1),小於鹽水的密度,所以浮於鹽水,更浮於飽和食鹽水(100g水溶解36g食鹽,密度為1.33g/cm3)。但是,內部有大量雜質或者已經鑲嵌好的琥珀會在飽和鹽水中下沉。市面上大多數琥珀成品都是帶孔圓珠,在投入圓珠至飽和食鹽水,水沒有充填空洞時,導致較重的塑料等浮於鹽水。另外,壓制琥珀與天然琥珀的密度一樣,因此飽和食鹽水同樣不能區分天然壓制琥珀。飽和食鹽溶液實驗能對塑膠、賽璐珞(醋酸纖維)、電木等仿製品和琥珀進行區分,但隨著琥珀仿製品的技術不斷改進,目前已有大量的可以浮於鹽水的樹脂類、塑料類(聚苯乙烯)琥珀仿製品在市面流通。因此,單純的靠飽和食鹽溶液的實驗來判斷琥珀的真假是不可靠的。此外,還有一些破壞性監測方式,比如針刺,刀刮,熱針刺,燃燒以及酒精溶解試驗等,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採取。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消費者沒有折射儀、放大鏡、偏光鏡等儀器對琥珀進行鑒定。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只能通過觀察琥珀的內部特徵和紫外熒光特徵,在輔以鹽水實驗和可溶性測試等方法對琥珀及其仿製品進行鑒別。熱針測試和刀削針扎均會對樣品造成比較大的損害,而通過觸感、內部觀察以及飽和鹽水實驗相互配合起來能有效的對琥珀和塑料、玻璃仿製品進行辨別,再加上可溶性實驗就可以對琥珀及大部分成熟度不夠的柯巴樹脂及松香、硬樹脂進行辨別。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和華南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給出了比較科學的鑒別流程(圖3),可供大家參考。圖 3 琥珀及其仿製品鑒別流程圖
參考資料:
1、張蓓莉:《系統寶石學》;2、楊一萍,王雅玫:《琥珀與柯巴樹脂的有機成分及其譜學特徵綜述》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