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那麼多年《論語》,突然發現很可能錯了

華夏文明深受儒家影響,四書五經是每一代科舉士人必誦的考試材料。就算到了現代,普通人十來歲也會背論語首篇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高中,《論語》更是高考必考內容,所以大家對論語的文本釋義都還算熟悉。

但是那麼多年,背了那麼多篇章。其實坦白了說,我根本不懂孔子。在座的各位,你們基本也不懂。我就問幾個基本的問題。第一道送分題:孔子學說的基本思想是什麼?答:仁、義、禮、智、信;然後追問:什麼是仁?估計大家就答不出來了,翻遍《論語》全篇,很多弟子都問過孔子這個問題,每個回答都不一樣。當然這是孔子因材施教,不過好像他也從沒有正面回答過這個問題。他只是神秘兮兮地說了6個字:吾道一以貫之。意思就是雖然我的回答不一樣,不過我的學說是由一個核心貫穿起來的。大家一定要仔細體會,舉一反三哦。

可是大家都是普通人,根本悟不出嘛。孔子就很傷心,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14.35)孔子就感嘆這個世界上沒人了解他啊,大概只有老天爺才懂他的心吧。

所以學《論語》真是難啊,這部書堪稱中華文化之發軔,數代人為他皓首窮經,半部論語就可以治理天下,西方世界稱之為人類未來的生存之道。孔子是一個思想家、哲學家,後代讀書人都尊孔為聖。這麼一個大家,竟然沒有留下一本學術專著來論述自己的學說,只留下了一本課間談話錄。滿心歡喜找來一看,結果扉頁寫著——」除了老天,沒人能懂「。換成你,你懵不懵逼。

言歸正傳,那孔子的核心思想究竟是什麼呢?究竟何謂夫子之道?我們先來看一個人——子貢。全名端木賜,這個人比孔子小31歲。如果把孔子的招生按年代分,大概是孔子自齊返魯(36—54歲)階段招收的第二批學生。端木賜這個學生在論語里出現了很多次,自己經商,家裡有錢,比較能言善道。屬於孔子門下四科十哲當中言語科中的佼佼者(先進11.3)。但是這麼個聰明人,對老師的學說卻一直沒學透。

有一次,太宰問子貢:「你的老師是聖人嗎?他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本事呢?」子貢說:「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意思就是是上天要讓他成為聖人,所以讓他有這麼多的本事。」孔子聽到後就馬上闢謠:「不是不是,是因為我小的時候地位低賤,所以學到了很多粗鄙的本事啊。」(子罕9.6)

所以這個子貢就知道了,哦,原來老師不是天才啊。那老師懂得怎麼那麼多呢?孔子又回答了,「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7.20 )「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述而7.34 )這下子貢就懂了,原來老師也是靠個人後天的努力和奮鬥哇。

於是呢,子貢又知道了。老師能有今日的成就,全是因為讀書多而且記性好啊。孔子老師就是一個能行動的圖書館、能存儲的掃描儀啊。子貢這麼會說話,估計又在別人面前把老師好好地「誇」了一番。結果被孔子聽到了,把子貢叫到身邊說:」你以為我的知識是怎麼來的,就只是靠學的多記得快嗎?不是的,我的學說是有核心思想的啊「

原文如下: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衛靈公15.3)

這個子貢被批了,但是孔子的學生們還是不知道所謂的核心思想——夫子之道究竟是什麼?除了一個人,他就是曾參。

曾參,是孔子的在晚年周遊列國時候招收的學生。他比孔子小46歲,甚至比子貢還小15歲,論語里那麼多學生,除了一個子張,大概就屬他最小了。這個最小的小師弟,他和孔子發生了一段對話可了不得。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4.15)

翻譯就是孔子說:「曾參啊!我的全部思想學說貫穿著一個基本觀點。」曾參說:「是的。」孔子就出去了。孔門其它學生問道:「這是什麼意思啊?」曾參說:」老師的道,就是忠恕罷了。「

這個曾參厲害啊,他對老師的回答是」唯「,意思就是「是的」,他年紀最小,居然能了解老師的學說。現在的教科書里也是憑這一段文本,來把夫子之道闡述為忠恕之道。但真的是這樣嗎?還是有很多疑點的。

首先我們來看孔子一貫的態度,就是感嘆沒人能了解他的學說。孔子門下三千弟子,72人有賢名,那麼多能人能沒人知道何謂夫子之道,何況一個年紀最小的曾參。

然後我們來看,對話中孔子的態度,很顯然孔子一開始是帶著一種教誨的口氣的,對這個小自己46歲的學生,孔子還是想好好教誨的。結果這個學生回頭就甩一句,」我知道「。孔子對教學一直都是強調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學生都知道了,那就沒必要解釋了。孔子當下就不再說什麼,出去了。

再者,面對眾師兄的詢問,曾參是如何回答的,忠恕而已矣。不是一以貫之嗎,為什麼有忠恕兩點?而已矣這個語氣似有微妙,還需要慎重考察。

而孔子對曾參這個學生是怎麼評價的呢?我們看論語先進篇第18,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魯就是遲鈍的意思,孔子說曾參這個學生遲鈍啊。要知道,論語的編輯整理工作是曾參和曾參弟子完成的,求曾參編論語時候的心理陰影面積(ㄒoㄒ)。

綜上所述,一個老師公開評價為遲鈍的學生,在眾同門中年紀又最小,回答了一個孔門中誰都答不上來的問題,而且孔子也沒有任何認可的表示。所以現在我強烈懷疑,曾參這個答案是不對的。枉我學了那麼多年論語,卻一直只知道死讀書,拿個錯誤答案當正確的。悲哀。

參考資料:

喪家狗——《我讀論語》李零

台大公開課-先秦儒家哲學 傅佩榮
推薦閱讀:

讀經典,大家從什麼時候開始「摸到門檻」?
古書的體例應該如何理解(比如:注、校、釋、集釋、集解、集注、議疏、議證?)?
有無之妙,玄之又玄(道德經講讀之四)
【教程向】《四庫全書》電子版Windows10下安裝&配置流程
如何解救大山中的孩子,讓他們正常的接受義務教育?

TAG:孔子 | 论语书籍 | 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