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不得的李安
02-04
我是手抖著打出這個標題的。因為這樣簡單的六個字,不僅有讓我被噴成篩子的危險,甚至我自己,作為一個資深李安粉絲,都有種自絕於人民的衝動。
其實李安既是中國電影最大的一碗毒雞湯,也是最華麗的一塊遮羞布。你們不願意說破沒關係,但是裝作不知道,那就是你們的不對了。
首先從前兩天剛剛結束的奧斯卡頒獎說起。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早在差不多一年前,甚至四五個月前,有一部被粉絲視為傑作的電影,掀起軒然大波的電影,還是國人心目中沖奧的種子選手。沒錯,就是《比例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現在有誰還記得這部電影?有誰還有興趣掰著手指把那個略顯拗口的片語「3D,4K,120幀」說出來或者敲出來,以證明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突破?連詹姆斯卡梅隆、霍比特人都默默無語兩行淚的成就?這部電影在除了中國以外的地方,口碑票房雙雙撲街。奧斯卡無懸念零提名。這當然沒什麼,好電影未必需要得到奧斯卡的青睞。奧斯卡也僅僅就是個奧斯卡而已,很多大師還真不把它放在眼裡。這麼多年來,奧斯卡的遺珠要遠比那幾十部獲獎影片多得多。
這本來不是一個問題。但是放到李安身上,卻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因為李安的個人標籤,他的封神之路,他之於國內影迷所體現出的秒殺包括張藝謀陳凱歌在內所有土著導演的所向披靡,幾乎是他的奧斯卡最佳導演身份一手造就的。這就讓包括我在內的李安粉絲犯了難:抨擊奧斯卡睜眼瞎吧,它又幾度捧起了李安。說它不瞎吧,那這頒獎季完全無視《比利林恩》是怎麼一回事?於是乎只好讓政治原因躺槍。是的,這年頭什麼不如意的事情都可以歸咎於說不清道不明、甚至有時候還不宜討論的政治原因上。政治問題本身就已經說不清楚,再摻雜著一部仁者見仁的電影,這水混的可以,幾乎成了一個不能證偽的命題。你看,這麼一來,即維護了電影本身,也沒有大大折損奧斯卡的含金量,甚至還隱約之中透露出一種與庸俗世界為敵、能不能提名與拿獎就看評委夠不夠魄力的感覺,這絕對堪稱2017年最大錯覺之一。且不說有多少不那麼政治正確或者政治過分正確,或者政治過分不正確的電影拿了奧斯卡(或者提名),單就說這部《月光男孩》——等一等,我知道你要開噴了:這特么不就是打黑人的種族牌嗎?
老哥,到位,穩。《斷背山》與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你們歸結於同性戀尚且不能得到那幫過分保守的中老年白人評委的應允。到了《月光男孩》這裡,評委突然變得風聲鶴唳起來,變得左傾起來,好像生怕政治不正確被人抓著把柄。當然,《月光男孩》不拿獎的話,一番奧斯卡歧視黑人、吃棗藥丸的論調必然要彈起,評委表示真特么翻牆卡著蛋,往那邊挪一點都生疼啊。當然,也絕不止奧斯卡評委被錘騸了蛋蛋,99.9%的電影節獎項都選擇性無視《比利林恩》,這是一場全球集體錘騸,是純粹的太監開會,無雞之談。無稽之談。我們就是不願意去接受一種最簡單的解釋:李安的這部電影玩兒砸了。我就不說《比利林恩》的主題是多麼老調重彈,單單就是這個中場秀穿插回憶的方式,就是《父輩的旗幟》的變奏,拋卻技術,這就是一部發揮失常的電影。電影背後的勞動,技術上的突破則是另一個話題,難不成你還要向我祭出那句:「李安拍這個電影多努力你造嗎?」當然,抨擊這部電影就跟支持特朗普一樣,切忌在公共平台發表意見,哪怕你明明是自己人,人家噴起來也是六親不認的。
我依稀記得當初看首映時和幾個媒體人略有交流,眾人無不大失所望。甚至我的一個基友,某影評節目主持人,表示這簡直是一部爛片。但是回到家裡沉寂了四個小時之後,眾人無不紛紛祭出稿件:「李安依然是那個李安」、「2016最值得期待的電影」……是的,他們不敢批。
我也不敢批。直到幾個月過去,這部電影如今早已淡出話題熱點,我才敢稍稍放一放厥詞。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個錯覺:李安出品,必屬精品。其實李安不是沒有失手過。《綠巨人》大家都知道了,《製造伍德斯托克》呢?可能很多人還沒聽說過這部電影。《冰風暴》、《與魔鬼共騎》這些不說了,好壞摻半的評價,現在口碑都在回升。但放到當時,至少在投資方和普通影迷眼中,都還稱不上傑作。導演的創作狀態絕對是有起伏的,尤其是到了李安這個年紀,依然抱有安叔出品、部部精品的固有觀念可謂謬之大矣。問題的嚴重性還不在於對影片的刻板觀念,若是如此,也還算作無知的美德。關鍵在於,有太多的人明明不喜歡,明明有意見,卻被輿論的觀點裹挾,進而懷疑起自身的審美能力,這可比看走眼要嚴重多了。就好像所有人都說男性的生殖器長度以十二厘米為宜,你低頭看了看自己十八厘米的老夥計,揮刀自宮了六厘米。李安他不是神,再說神也不是批不得的。下次哪個大師再像王家衛一樣搞出個什麼《擺渡人》,該罵就罵,怕什麼?推薦閱讀:
※甄子丹和李小龍的肌肉哪個更好看一些?
※《山河故人》:誰人故鄉不淪落,回首故人已非昔
※《老炮兒》結尾六爺死了嗎?為什麼沒人送醫院?
※《岡仁波齊》:成敗都有賈樟柯
※為什麼不是周星馳導演的電影也會被認為是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