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知道歷史書上寫的都是真的了
凱凱是我們組的智囊+百科全書+歷史顧問。本碩聯保,念了7年的歷史,明明90後,搞的和60後一樣看破紅塵。口頭禪「這沒什麼意思」。
形象?就是你們想的那樣啊!歷史系的研究生嘛,就是不打扮,戴眼鏡,沉默寡言不吭氣的樣子。與其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倒不如說更多時候看上去呆萌到「人畜無害」。
他剛來的時候我就說,這兒不是研究所,我們熱衷於給大家提供八卦。偏偏這個小學究,就是不肯低頭,非要說子虛烏有的事情不能編撰。這種矛盾在去藝倉美術館的米開朗基羅展做直播時達到了巔峰。
我熱衷於八卦,煞有介事的給大家講著從【天使與魔鬼】和【但丁密碼】里販來的西斯廷教堂野史和各類中世紀八卦,凱凱就拚命的搖頭說啊呀這些都是野史,亂講的啦。說到後來我問他,什麼才算是正史?
這個問題問完了後,把自己給愣住了。比如說史記好了,合著司馬遷您老人家離春秋戰國隔著幾百年,言之鑿鑿的描寫這藺相如拿著和氏璧的威武舉動。(⊙o⊙)講真,這算是正史么?
或者說,我們看到的歷史到底是什麼呢?
按照小學究的說法,凡是以直面形式,史書上記載的,那就是正史。然而這有個物理學悖論,要真的按著唯物主義,搞司法的說法,沒有人證、物證,你憑什麼說你是正確的?中國歷代史書,當朝之人不修,一般都是當朝修前朝。前朝者,敗冦也。勝者悠悠之口,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舉個簡單的例子,貝多芬在我小時候,形象上是「扼住命運的咽喉」。沒有彈到致愛麗絲之前,我還以為他就寫命運,和地獄廚房裡的Gordon Ramsey一樣天天在家咆哮。咆哮帝還不是照樣寫月光奏鳴曲?
可見形象由筆而來,意識卻被修書者所左右。你怎麼能知道,書上說的就是對的呢?
所以現如今越來越多考證開始質疑其以前所謂的聖人,比如關羽可能並不是武聖,戚繼光除了民族英雄的頭銜未必也就是真的高大全,和張居正扯不清也很正常,畢竟他做到那麼大的官兒嘛。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如果說事件本身是一種信息,那麼書本就是把這種信息經過編碼【語言文字的組合】後展現出來。閱讀者解碼,但解碼和編碼之間產生的雜訊干擾一定不可避免。信息到編碼,損失一部分。編碼到解碼,又損失一部分。所以你和我說,史書到底靠譜不靠譜?
我覺得不。
不見於書本的,未必不是歷史,見於書本的,又未必是歷史。膚淺一點的認識,來源於年少時看的一部動畫片。高達Seed。一艘戰艦被拖入了一個絞肉機般的作戰計劃,傷敵八百,自損一千。戰艦里的成員問艦長,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決定?女艦長說,對於決策者而言,生死是寫在紙上的數字。
書本上的歷史總歸是平淡的。說回中世紀。文藝復興很美,文藝復興前因黑死病死去的幾百萬人就不美了。然而這些人的事迹並不見於紙上。也許,死去的人中,很大一部分還不是因為黑死病,可我們現在是不知道的。時間無法倒回,我們無法得知真相。
思維再跳躍一下,想起了另一個有趣的事兒。外灘美術館有宋東的【不知天命】展。我是在16年K11的裝置【坐井觀天】開始認識到有這麼一個人的存在。宋東把自己的經歷做成了50個陶瓷娃娃放在頂樓展示。我和另兩個妹紙一起去的現場觀摩。
她們指著一個娃娃說,哎呀,這個娃娃邊上好多小紅書是什麼啊?
你猜到了,那是什麼。
但是90後並不知道。
歷史書里的歷史從來有限。
推薦閱讀:
※想讀繁體字版的史書,需要買本字典嗎?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歷史讀物?
※有那些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差很遠的例子?
※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是什麼?
※中國史書上有哪些被今天認為是不可信或存疑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