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今年大部分網貸平台都會盈利 只要吞了這筆錢

元宵節剛過,相信大家都收拾心情帶著全新的目標開始了工作。企業也一樣,不論去年有多少酸甜苦辣,網貸行業的企業都踏上了新的征程。不知道多少CEO心裡都有一個小目標:盈利。

  這絕對不是一個小目標,優質資產獲取成本高、理財獲客成本高、還要承擔隱形的「本息保障」成本,網貸行業的盈利太難。

  多數平台都有一座金礦 今年盈利其實不難

  俗話說,「成功總有辦法,失敗總有借口」,腦洞就是來的那麼快。春節剛過就傳出某平台使用7.5億「質保服務專款」購買理財產品的消息。7.5億,按理財產品較保守的4%年化收益計算,一年賺3千萬。收益算誰的?沒說。你猜。

  「質保服務專款」就是以前的風險備用金,被投資者認為是保命錢,卻被平台用來買理財賺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就是這個平台帶頭掀起「質保服務專款」的改名風。現在大家知道了,這個「專款」原來還可以買理財。

  兩年前,擔保模式開始淡出之後,風險備用金儼然成為了網貸平台的標配,不少平台的風險備用金已經過億,甚至過十億。

  有人說區區三千萬算什麼「金礦」?!可能也就是這個級別的平台一個季度的運營成本。但是,如果是十億呢?

  什麼?全吞了?不可能,「專款」有銀行監管呢。

  其實,完全有這個可能。

  這筆巨款到底算誰的?平台能不能佔為己有?

  在網貸行業里,風險備用金是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等級按一定的比例收取以及平台自身的投入構成,在出現比較大的系統性風險或逾期時,啟動風險備用金,對投資人進行先行賠付,通過風險備用金保障投資人的投資本金和利息。

  早期風險備用金都是存放在以平台名義在銀行開立的活期存款賬戶中,餘額情況平台以銀行出具存款證明的方式進行信披。現在這筆資金大多由平台通過商業銀行進行託管或存管,銀行定期出具存管報告。

  從存款證明到銀行存管報告,形式變了,使得備用金和平台自有資金實現分離,資金使用更透明和規範,但本質一點沒變,錢完全歸屬於平台,平台擁有支配權。

  銀行之所以與平台開展備用金存管業務,主要是沖著拉存款和收費去的,但因為是活期賬戶,拉存款的意義不大,於是升級為存管業務,收點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銀行沒動力對資金的具體的來源和流向進行核查。信用背書?銀行是絕對不做的。

  上述平台的存管報告里說的很清楚:「我行僅對質量保障服務專項資金的實際進出情況出具存管報告,我行不承擔資金來源及投資安全的審核責任。貴公司與基礎業務相對方產生的經濟糾紛由貴公司自行協商解決,我行不承擔任何責任」

  「存管」這個模式是網貸平台將平颱風險備用金等存放在第三方機構的賬戶上,第三方機構並無義務監督資金流向,平台可以隨時提取這些存放在第三方賬戶的資金。

  法律界對風險備用金的歸屬定義很明確。最高人民法院吳景麗曾在《人民法院報》的署名文章中表示,平台上的風險備用金屬於平台支配,是平台依合同向借款人收取的管理費,平台為實際的所有權人。

  就是說平台完全可以單方面改變資金用途,不需要投資者同意。

  上述某平台的行為,完全合法。

  風險備用金的水到底有多深?

  風險備用金被認為是平台在不擔保的情況下,最有效地保障投資者利益的手段。投資者普遍將其作為選平台最重要的一個標準。

  成立兩年,成交700億,風險備用金10億,註冊資本1個億,年化收益率9%至14%,這個平台你投不投?

  決定投資的朋友,不好意思,你們投資了e租寶。

  我們選擇2016年兩個月內的問題平台做了個小統計,絕大部分都有風險備用金。

  這是什麼鬼?

  有風險備用金不等於平台靠譜。這只是有限償付的手段。與一般擔保法意義上的擔保不同,平台並不承擔全部的擔保責任,只是相對程度的風險補償。

  風險備用金模式的鼻祖,就是英國老牌P2P平台Zopa。與之相比,國內平台很多地方做的不夠。首先,根據該平台的拖欠率和違約率等歷史記錄、當前和未來的經濟環境變動,以及當前的未償還貸款餘額等,估算出可能的索賠金額是多少。這個數額與風險備用金的餘額做對比,才能知道風險備用金的「抗風險」能力有多大。例如Zopa風險備用金餘額與可能的索賠金額之比超過200%。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用於預測可能索賠金額的參數是動態的、不斷調整的。其次,請第三方獨立機構對其風險備用金進行情景測試,以評估風險備用金在各種違約率下的抗風險能力。為避免平台自身誇大其風險備用金的保障能力,應當由第三方獨立機構對其進行評估,除了能使投資者客觀地了解風險,也能使平台自身在風控方面多一重監督。

  國內平台很少嚴格地按上述方法去做,備用金收取和償付,主要靠經驗或者拍腦袋。而且風險備用金模式還有個死穴:怕大額借貸標的逾期。風險備用金對小額分散的個人信貸平台有一定意義。大額企業借款,標的多為上千萬甚至數億,一旦幾個標逾期,備用金只夠個零頭。

  雖然《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對風險備用金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對平台來說,風險備用金模式存在三大法律風險:

  (1)因歸集資金進入平台賬戶,可能被認定為資金池業務;

  (2)墊付逾期借款,可能被認定為變相提供擔保;

  (3)墊付後平台相當於受讓了債權,而且風險備用金餘額不足時,平台也可能以自有資金補足,這樣會使平台脫離信息中介屬性,而具備信用中介功能。

  平台對這塊其實也頭痛,但是作為重要風險背書之一,現在還是不可缺少的。

  目前平台的合規改進主要體現在「更名潮」,將風險備用金改名為「質保服務專款」,明確了資金用途。但就上面三個法律風險來說,是一點用都沒有的。

  把「專款」買理財,也正是說明風險備用金太雞肋,長期處於閑置狀態,平台要提高資金利用率。而真碰上大筆逾期、擠兌事件,風險備用金又捉襟見肘。

  風險備用金最終走向何處?

  風險備用金的存廢爭議很大。

  之所以說今年各大平台可能挖到這個「金礦」,正是因為有監管壓力,存在強製取消的可能。一旦強製取消,這筆錢大概率為平台所用。

  但還有說法認為風險備用金是保障投資者利益的有效手段,不應廢除。

  作為P2P平台的元老和標杆,我們來看看Zopa是怎麼做的。Zopa的風險備用金叫做「Safeguard」(沒錯,和舒膚佳同名),在2013年推出。和國內平台不同,這筆錢是歸屬於所有投資者的,由非盈利性的信託機構P2PSLimited保管,類似信託基金。

  其實國內也有平台採用了類似的做法。某老牌平台以合作機構的名義獨立開設保證金賬戶,實現了資金的隔離。

  但這遠遠不夠,合作方多少還有些藕斷絲連,資金仍然不屬於投資者。

  Zopa的做法可以借鑒,平台可委託獨立的第三方以信託基金的形式運作這筆資金,把資金歸屬權出讓給全體投資者。這也許是風險備用金合規改進最好的一個方向。

  但是,好好的一座金山扔了,平台願意嗎?獨立的第三方真的能獨立嗎?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是,這筆錢最後真的進平台口袋了。

推薦閱讀:

網貸大分流:現金貸上市潮起,經營貸低調前行
有哪些比較好的P2P金融借貸平台?
有沒有專門做互聯網金融徵信數據的徵信公司或者大數據公司?
網貸資金存管指日可待 投資風險仍需警醒

TAG:P2P | 网络借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