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多少錢在自我成長上才不算摳門?
給我剪頭髮的師傅這個月不在,要到陰曆2月2才回來。他不是回東北老家了,而是去法國學習去了。每年他都趁著正月里沒人剪頭髮這段時間出國進修。平時他也會隔三差五去上個課。
當然,所有這些都是自掏腰包的。
那天,我很好奇地問他:」你每年投資在自己學習的費用大概占你收入的百分之多少?「
「大約15% - 20%」 他說。
我的第一感覺是好多啊!
但仔細想想,人家是東田的髮型師,跟我一樣,也算是個手藝人好嗎?當然需要比平常人多花點錢學習。
那普通白領投資多少錢在自我成長上才不算對自己太摳門呢? 有沒有一個標準可以參考呢?
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性誰都知道,但在工作中所需的技能應該是公司花錢培訓我才是啊!
作為吃培訓這口飯的,我就愛聽這句話。我的很多客戶,世界500強企業也是這麼做的。他們有相當完善的培訓體系,從知識到技能甚至連員工的身心靈健康都操心。
我在上海的一家外資葯企客戶還為員工專門設了冥想室!對於員工的培養真是從裡到外照顧到家了!
可惜這樣的企業實屬鳳毛麟角!《經濟學人》最近一篇特別報道中提到:「新技術的不斷出現使得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僱主似乎越來越不願意投資在員工專業技能的培訓上。」
文中引用2015年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America』s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的研究報告結果,在1996年至2008年期間,美國公司為員工提供在職培訓的比例穩步下降。而在英國同時期也減少了一半,每周只有0.69小時。
報道認為之所以企業不願意投資在員工培訓上除了大的經濟環境,另一個原因是企業在用人上有更多的選擇,從人工智慧到離岸外包,從自動化到自由職業者(freelancer)。
員工培訓確實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有些公司一不景氣就先砍培訓經費,就像一位外資車企的培訓經理抱怨的:
」培訓對於企業是什麼?是維他命好不好!人都快死了,吃維他命有什麼?公司老大覺得趕快打幾針強心針才是真的!「
6年前我還在以前公司負責亞太區IT 部門的時候就跟當時的中國團隊說過:」你們再不好好學英語,早晚有一天工作會被印度人搶走。」
那時候大家還哈哈大笑說,就他們那咖喱味的英語,算了吧!要不然,公司給我們來點兒英語培訓也可以啊!
被我不幸言中,兩年後那部分工作被外包到了印度。
緊接著,我又親眼看著公司的財務合算中心關掉了,搬到了東歐某小國家。
再之後的一年,我又親手關了我們在南方的一個工廠,因為製造業搬到馬來西亞去了。
最後我把自己也整成了自由職業者。
這套路簡直跟人家《經濟學人》說的一樣啊!
難怪就業諮詢公司Manpower在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中說:「組織已經從創造人才(creating talents) 轉向消費工作 (consuming work)。」
這話說的有點兒重,畢竟我有很多客戶還是相當捨得花錢在員工培訓上的。還有一些公司雖然業績不佳但老闆來找我的時候會說:」誰也不能保證員工的工作,我能做的就是多給他們長點兒本事,這樣不管走哪兒都用得上!」
可如果你沒攤上這麼重視員工培養的企業,或者良心大大滴好的老闆,怎麼辦?
那不只就只能靠自己投資自己了!你不給自己補維他命,就只能等著被打強心針。
所以說了半天到底應該花多少錢在自我發展的投資上呢?其實我搜遍全網也沒找到所謂的標準,最後我在美國幾個網站上找到了一個引用的比較多的說法即:最少應該投資3% 的稅前收入在自我成長上。
也就是說如果你年薪30萬,你至少應該投資1萬塊錢在個人成長上。
算算在你身上這個數字是多少呢?你上一次自掏腰包學習成長是什麼時候?
其實我看這3%的第一感覺是好低啊,美國人真不愛學習!
不過人家說了,是至少!況且每個人在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所需要的自我成長方式也不同,並不是所有的學習都需要花錢。
但我的觀點是自我成長上的投資和幸福指數是有關聯的,也就是說越捨得投資自己的人越幸福。
自我成長投資 vs. 幸福曲線工作1-5年的人,初入職場突然發現要學的特別多,學習熱情也就特別最高。Manpower 最新的一份全球調查報告中指出:被調查的千禧一族中,93%都願意自掏腰包去學習。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各種自我成長類的學習平台比如古典老師的橙子學院,李笑來老師的新生大學都主打23-28歲年齡段這部分年輕人。
他們的幸福感來源於學習帶給他們的充實感,不管學的是什麼,反正學了就好。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種充實感沖淡了面對現實的焦慮感和無助感,甚至可以起到麻痹自己的作用。
工作5-15年的人,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知道自己應該學點兒啥, 但他們不再像年輕人那樣輕易地被學習帶來的充實感麻痹,因為他們知道現實有多殘酷。很多問題不是你學習了,提高了就可以解決了的。比如,我的那些中國同事,難道英語學好了,工作就不會被外包到印度了?
有些人因此就開始漸漸放棄自我成長了,相當一部分人花在自我成長上的錢還不及給他家娃上各種補習班的一個零頭。
那些沒放棄的還想學習的,精力被各種需求牽扯難以堅持。在公司他們需要獨擋一面,回家還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他們特別在意學習的投資回報率。可能因為我是從那個時期走過來的,所以特別心疼「夾心層」這撥人。
因此我在為這撥人設計學習產品的時候一方面特別注重有的放矢,讓他們把學到的能應用在工作場景中。另一方面又要未雨綢繆,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盲點,因為從「不知道」到「知道」是改變的第一步。
在我看來這個年齡段的人才是最需要投資在自我成長上的。他們站在人生的一個岔路口,需要決定從此是就此下山了,還是接著爬下一座山?那些之前堅持自我成長的,有爬下一座山所需的能力和工具,所以他們能選擇幸福地在路上。而那些沒有的就只能無奈地選擇下山。
工作15年以上的,也許已經安然度過中年危機,逐漸開始接納自己,進入到了一種愛誰誰的狀態。他們此時的學習動力多源於自身突破而非外在動力或者年輕人常有的焦慮感。這些人更願意把時間和錢投資在自己的愛好和身心靈方面,比如學習正念,畫畫還有健身。幸福感也由此提高。好比我,創業可算是我最大的一筆自我成長的投資了,時間,錢,簡直老命都快搭進去了,但幸福感卻達到峰值!(當然有時挫敗感也達到峰值)
這樣看起來,投資自我成長和幸福感是不是有關係?當然這僅僅是我的觀點,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 終身學習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是必須因為你不理才(才能的才),財不理你!
所以投資在自我成長上多少錢才不算太摳門呢? 我特意給股神巴菲特打了個電話問,他說:
「要儘可能多的投資自己,因為你才是自己最大的資產!」
參考文獻:-《終生學習,是我們在人工智慧時代的宿命》- FT中文網
- 」Lifelong learning is becoming an economic imperative「 Economist Special Report Jan.12th 2017
- 「Millennial Careers: 2020 Vision」 by Manpower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最後,我的首個知乎Live直播間發布啦,話題為: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交圈~了解更多有關職場社交、閑聊的 話題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哦~點擊頭像進入知乎首頁即可查看~
推薦閱讀:
※科多大數據如何?培訓出來薪資怎麼樣?
※能量加持!《宇宙之道》、《慧眼創奇蹟》 | 上海11月25、26、27、28日課程
※老J講師培訓乾貨(8)講師眼神
※如何看待章魚學院創始人馮大偉重新開培訓班收費2.4萬這件事?
※千鋒iOS培訓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