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與社會 周報(二):我們怎麼胡扯?

90年代早期,美國,男性一般更加容易進入大學,女性則較少。而那些確實進入大學學習的女性則被人們觀察到更少生孩子。於是,人們認為大學對女性的身體素質要求太高了,導致她們容易不孕。其解決辦法當然是不讓女性進入大學。而真實情況是:讀了大學的女性傾向於更晚結婚生子,尤其是激烈的職場競爭和家庭責任之間的衝突讓她們傾向於三思而後行。大學導致女性不孕?我們胡扯的本領真是從未被超越。這周來說說關於男女差別,我們都扯了些什麼淡。

市場上(不是學界)關於解釋男女兩性差異的理論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生物學上的差異,即認為男女兩性的差異都源於身體結構、身心素質本身的不同(X染色體與Y染色體、大腦的大小、荷爾蒙水平等等);第二類是社會化方面的差異,這主要聚焦於男性和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教育不同,於是培養出了男女不同的品性,不同的品性讓男女在社會上表現出各方面的差異。今天先看看生物學方面的說法。

先從腦子看起。

我們說:男的腦子普遍比女的大(總體質量大),因此男的比女的認知能力強,所以能力強。

實際上:男的腦子確實質量比女性的大,大致大16%,即使從身體比(大腦占身體的比例)來說也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認知能力就強。男女兩性的腦部結構有些許不同,女性的海馬體(hippocampus,主管記憶的部位)和杏仁體(amygdala,由灰物質構成,參與情緒處理的部位)通常比男性大,同時女性大腦內的皮質套(cortical mantle,由灰物質構成)也相對較厚 (Allen et al, 2003)。總的來說,女性大腦內灰物質比例較高,而男性腦內白物質更多 (Cahill, 2006),而灰物質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裡面神經細胞數量極多,白物質則主要起保護腦組織的作用,神經細胞較少。男性大腦質量大主要大在白物質的質量上。而男女兩性的大腦,即使結構和質量不同,也能夠承擔基本相同程度的智力活動

另外一方面,大腦的可塑性是極強的,因此很多人們觀察到的男女認知能力上的差異很有可能是由於男女所處環境不同或者所處理的工作不同,由大腦適應而產生的,比如男性在空間認知上的優勢。研究者曾經做過實驗,邀請了一些女性來玩俄羅斯方塊(主要考驗空間認知能力),在實驗開始前測量過一次新手們的空間認知水平,然後讓妹紙們去玩了3個月,再測一次空間認知水平,結果有非常顯著性的提高。所以,大腦的差異可能更多是環境影響而非男女兩性的本質差異。而既然大腦的差異幾乎不存在,那麼所謂「腦子大能力強」理論就應該重新考察了。

題外話:在小雨搜索白物質和灰物質於男女大腦分布狀況的時候,Google給出的第一篇文章是UC Irvine的2005年的一篇報道(大概點擊量最高),其中所有結論與以上完全相反,著重強調了大腦差異對男女兩性行為的影響。所謂人們只看自己想看的東西啊。

再說說進化過程。

我們說:男女兩性因為有不同的繁殖策略,男性授精,女性懷胎,所以女性要努力吸引配偶,而男性要有能力保證女性懷胎期間不受干擾。

實際上:在更新世時期(Pleistocene Era,地質時期第四紀早期,距經大約1萬至250萬年左右),在自然選擇的壓力下,人類的繁殖策略確實是這樣。而進化心理學的這個觀點言外之意就是說,我們可以從古人的繁殖策略推測出男女應該幹什麼,而且這麼多個世紀都不變,不管環境已經怎樣翻天覆地。現實中沒有證據支持這種男女差異的進化論假說。同時根據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說,任何生物進化的進程其實都與當時的環境有很大關係,人們選擇某種生存技能或者不選擇某種生存技能(是種地還是放牧)也在很大程度上依環境而定。而當選定一種技能並確認成功時,這並不意味著這個技能是當時環境下的最佳生存策略,只意味著那個技能可以保證生存,還有其他可以保證生存的策略,只不過人們沒有發現或者沒有選。生命有很多種可能,我們只選了一種,但沒有理由憑這一種策略來限制人的發展,何況環境已經面目全非。

研究者針對這一點也進行了考察(Conroy-Beam et al, 2015),如果進化理論是正確的,那麼在全世界範圍內應該男女兩性對配偶的要求都一樣,男性會要求女性年輕漂亮表現出優秀的繁殖能力,而女性則會要求男性年紀稍大有錢有經濟實力。然而研究者走訪了37多個國家,調查了1萬多人之後發現並不如此。以上擇偶邏輯更多的出現在較為傳統的社會中(對,中國是其中一個),而在更加平等的社會(歐洲那邊的那些國家)中,男女對雙方的要求基本都是聰明、智力高。而且後續研究發現這種擇偶觀念的分布與國家男女平等程度程關聯關係,擇偶觀念越傳統的國家男女在其他方面越不平等。

另外,有人拿進化論來解釋強姦現象的發生,多半用於解釋為什麼男性會強姦。他們說,男性有生的衝動,這是本能,控制不住。數據表明,作為強姦犯的男性多半有性伴侶。而且性學研究的共識是,人的大腦才是中樞性器官,意即人的性慾本身是受大腦控制的。所以強姦現象的發生要麼是人自制力不夠,要麼是故意不自製。

荷爾蒙又怎麼樣?

我們說:男性因為體內睾酮素更多,所以更具攻擊性;而女性身體內雌激素和孕酮水平較高,所以表現出關愛的母性。

實際上:確實是男女兩性的荷爾蒙分泌水平不一樣,但是荷爾蒙對行為並沒有直接的影響。研究表明,雖然確實在有較高睾酮素水平的動物身上會更容易發現攻擊性行為,且攻擊性行為會隨著睾酮素水平的波動而波動,但這並不說明兩者間有決定性因果關係。意即,即使我們都能看到身邊人的睾酮素水平,但我們也不能預測誰下一秒鐘會揍別人一拳。還要知道什麼?環境因素。在著名的大猩猩實驗(Sapolsky,1997)里,研究者找了5隻大猩猩,讓他們先培養感情,樹立等級。然後在處於第三等的猩猩身上注射了過量睾酮素。如果睾酮素確實直接引起攻擊性行為的話,那麼那隻猩猩應該對其他四隻猩猩都表現出攻擊性,朝他們丟便便。但是最後只發現,那隻第三等猩猩只對處於第四等和第五等的猩猩表現出攻擊性,對高於自己等級的猩猩屁都不敢放。所以,環境對於我們理解荷爾蒙的作用有很大影響。

另外,關於雌激素和孕酮與女性關愛行為之間的研究表明,「母愛是女性的本能」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對自己的孩子確實是本能、無條件的愛,但是對其他孩子就screw them all了。

荷爾蒙只是一種被動反應的因素,意味著它們雖然對行為會有一定影響,但是如果沒有外界環境的刺激,行為本身不會被荷爾蒙激起。

在美國社會,人們很喜歡把很多行為差異歸結於生物基礎,總覺得這樣很有科學魅力,像物理公式一樣。但是同時人們對現實的複雜性又特別沒耐心,以上的扯淡其實看似都很科學,但是仔細考察就發現其實都站不住腳。對現實的複雜性缺乏耐心還表現在人們對某些自然現象的忽略和糾正,比如雙性人。

不一樣的人那麼多,我們為什麼看不到?

根據記錄,平均每100個人中就有1個人的身體與普通的男性和女性身體不一樣(這個數據很保守,很可能低估了總值)。要麼生殖器形狀不一樣,要麼激素反應能力不一樣,例子很多。如果按全球70億人口來算,那麼和我們普通性別意識里不一樣的人就有7千萬。為什麼感覺都沒見著?

在與複雜性相對的一面,美國醫學界在上世紀50年代時曾出過一個生殖器形狀標準(Coventry, 2000)。標準上說,一個妹紙生下來如果正常的話,那麼她的陰蒂不應該超過0.95厘米;而漢紙如果正常的話,出生時陰莖應該不短於2.54厘米。(現在會不會有很多人去問麻麻當年自己下面長什麼樣?)除了標準外,美國但是還有較為先進的整容技術。很多不達標的孩子都會被家長(迫於社會壓力)或者醫生(迫於生計,並且部分醫生確實認為這種手術是好的)在或懵或拐的狀況下拉去矯正了,大了就切一切,小了就補一補,男女都一樣。下圖也可以看到大概每1000人里就有1人曾經受過這種手術。這種手術有沒有後果?人為強制改變自然狀態肯定是有後果的。不少人在日後的生活里感覺到生殖部位疼痛或其他異常感覺。關鍵在於,這種修正並不是他們自己選擇的,就像如今中國的許多孩子被家長拉去給楊叔電一電一樣。

我們不光嘴上扯淡,現實中還故意無視和抹殺「不一樣」的存在。說好的人性呢?或許這就是人性吧。

小雨說:

有時候真的不知道人們是無知呢,還是就是喜歡自欺欺人。或許兩者都有,當年有認為把女性陰蒂切掉就能治好女性自慰上癮癥狀的醫生,如今也有認知研究證明人們就是喜歡把什麼東西都簡單分類(因為這樣記起來用起來方便),不管被分類的東西到底是不是完全符合某一類別。無論怎樣,小雨在這裡想強調的就兩點:第一,現實是複雜的,不一樣的事物很多,不能夠以偏概全;第二,女在生物基礎上就是差不多的,目前觀察到的差異也大多是進化過程中不斷積累而成的,並不意味著不能改變(今天也是看到能舉136公斤鍛煉的女生也是大有人在,最近微博也關注了一個超帥的神槍手妹紙)。人的可塑性很強,不存在根本上的差別,這也意味著社會化不可能完全固化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生理和教育上的差異也更不能作為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男女差異的借口。We are the same. The world is complicated. It sucks, but you are gonno love it.

對今天的話題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找文章和書籍繼續閱讀。這裡推薦兩本書,一本是Anne Fausto-Sterling的《Sex/Gender: Biology in a Social World》(作者3月份要來小雨學校了!!!啊!!!!)。以及Cordelia Fine的《Delusions of Gender: How Our Minds, Society and Neurosexism Create Difference》,這本是關注神經科學方面的。

文獻資源找小雨私戳~

相關文獻:

[1]Buss David et al. 1990. "International Preferences in Selecting Mates: A Study of 37 Culture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Vol 21, 5-47.

[2]Cahill Larry. 2006. "Why Sex Matters for Neuroscience".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Vol 7, 477-484

[3]Conroy-Beam Daniel et al. 2015. 「How Sexuality Dimorphic Are Human Mate Preferenc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Vol 41(8), 1082-1093.

[4]Coventry Martha. 2000. 「Making the Cut」. Ms, Vol 10(6), 52-60.

[5]John Allen et al. 2003. "Sexual dimorphism and asymmetries in the gray-white composition of the human cerebrum」. NeuroImage, Vol 18(4), 800-894.

[6]Sapolsky Robert. 1997. 「Trouble with Testosterone: Will Boys Just Be Boys?」. 14-20.

[7]Four Fallacies of Pop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Four Fallacies of Pop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8]Jarrett Christian. 2012. Two Myths and Three Facts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Men and Women』s Brain. Two Myths and Three Facts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Men and Womens Brains

本課主講教授:Sarah Harkness


推薦閱讀:

波伏娃的《第二性》有什麼重要性?
看了《權利的遊戲》,想到歐洲總是在乎血統,比如誰誰誰之子。難道古歐洲沒有人吼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社會分層與不平等周報 week 1:什麼是不平等?

TAG:性别 | 平等 | 生物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