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記日記# 霧霾,讀書,新榮記

早上出門,被一股濃濃的怪味嗆了一下,抬頭望天,原來是霧霾來了,看了一眼指數,402。這是重污染的天氣了,難怪嗓子不舒服。剛剛過了幾天有藍天的日子,霧霾又讓天色陰沉沉灰濛濛了。手機跳出來的大風藍色預警信息告訴我,這樣的天氣下午就會好轉,因為要颳風了。沒辦法,北京的好天氣主要還是靠天,和人和車真沒什麼關係。

去年末在上海和沈爺聊天,說一起在廈門找個小院租下來,平時就在那裡住著,看看書聊聊天,天氣不冷不熱的,生鮮食物也多,居住環境肯定好過上海、北京。也許這件事今年真的會去做,到時候就在廈門紮根了,雖然那裡會有很大的颱風。這一生到現在,見過了大雪、大雨、大風,還沒有親歷過颱風,還真有點想體會一下12級大風裹著大雨而來的兇猛澎湃,或許風停雨歇後的彩虹會比北京的漂亮許多、大上許多吧?蒸了揚州趣園茶社的五丁包和表妹靚點的馬蹄糕,一甜一咸兩種點心,再配上一碗燕麥粥,完成了今天的早餐。妻子很喜歡那個馬蹄糕,說真有廣州西關的味道。這是一個很高的誇讚,西關是廣州的老城區,是最有廣州味道的街區,居住在那裡的老廣州比較多,因此茶樓的點心絲毫不敢糊弄,西關的味道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廣州味道。妻子這樣說,算是很滿意這塊馬蹄糕了。我在一邊則覺得,是不是在北京的時間長了,妻子的廣州味道記憶有些模糊了?

要過年了,街面上清凈了許多,人少了,車也少了,去給老爸送年貨,一路上基本沒有塞車,很快就到了。大致一年的時間裡,就是過年這段時間開車最痛快,甚至比單雙號限行時還要痛快。我喜歡這樣的路況,但是我知道這不可能是一個大都市的常態,如果北京天天這樣,城市的繁榮、繁華也就到頭了。人多車多是城市繁榮的一個基本表象,經濟的發展,必然伴隨著一些城市病,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北京更是如此。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儘可能的按規矩辦事,大家都按規矩做事,做事會順利一些,路況也會好上許多。

回家不想做事,坐在沙發上亂翻書,拿起《腸子 腦子 廚子-人類與食物的演化關係》翻看,看到自己用鉛筆做的一些標註和讀書心得,覺得熟悉,卻實在想不起是什麼時候看的了。記不清書中具體的詞句了,但是作者闡述的那些觀點卻經常會在我的一些文章中出現,影響著我對食物、對飲食文化的思考與看法。譬如,作者說:「食物是具有文化屬性的,它們被有意無意的賦予了營養價值之外的重要意義。」所謂美食就是營養價值之外的重要意義之一,也正是食物有了滿足身體生長機能之外的意義,才有可能成為美食的可能。營養價值是生理機能,是自然屬性,人和動物在這一點上是相同的,但是當人類突出食物的社會、文化、獵奇、價值等呈現功能的時候,食物就有了從為了活著的飽腹升華到可以帶來審美愉悅的存在了,食物也就有了成為美食的可能。美食一定是超越了食物自然功效之後的、帶有文化屬性的、給人們帶來精神層面享受的,當然,自然功效是美食的基礎,美食是食物自然功效的總結與升華,有些更多的社會意義、文化意義。「生物屬性和文化屬性共同塑造了今天人類的行為、情緒、知覺和感受,」美食從食物中分離出來,更多的是強調了食物中所蘊含的文化屬性。這也是我不喜歡現在只要說到食物就是美食的現象,哪有那麼多美食呀?平日里大多數遇到的就是普通的飯食,滿足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需求,見到點兒什麼就是美食,吃到點兒什麼也是美食,好像這世上能吃的都是美食了。如果是這樣,美食等同於食物,那還要美食這個概念做什麼呢?

晚上和大學同學去了環球金融中心的新榮記吃飯,叫了幾個精緻小菜,邊吃邊聊。菜美情深,這餐飯吃的很是愉快。好吃的菜品讓我們有了更多的話題,不僅有舊時的回憶,還有現實的溫馨和將來的期許~

推薦閱讀: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致命卻易被忽視的安全隱患?
有沒有令你感到很幸福的小事情?
2017 年,你拍的第一張照片是什麼?
坐便怎樣才能不濺水?

TAG:日常生活 | 美食 |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