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網上關於 出國讀phd 的負面評價很多,但是身邊條件優秀的人多數還是選擇phd?

開學大四,面臨選擇,糾結中。TOP5學校(非清北)的非CS工科專業,身邊有些同學也轉去了CS金融等方向。身邊一些條件不錯的同學(高GPA,高TG,有paper),都傾向於phd。但是網上搜索一看,全是關於phd畢業tenure萬里挑一的難度,以及phd就業市場飽和人才過剩的消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何大家還會青睞phd學位呢?


利益相關,米帝在讀PhD candidate,馬上第三年,工科但非CS專業。

個人理解,題主問這個問題,應該是在思考自己本科畢業之後的人生道路選擇的問題。

所以我把題主這個問題拆成兩個小問題分開回答吧:

1) 為何(題主看到的)出國讀PhD的評價以負面居多?

2)為什麼身邊」條件優秀「的人多數還是選擇PhD?

1) 為何(題主看到的)出國讀PhD的評價以負面居多?

說實話初看到這個評價是很吃驚的,我以為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對PhD的正面評價還是很多的。我理解知乎以及各處對以生物為首的火坑專業的勸退風潮。但是PhD並非只有一個或幾個專業,PhD受到的training也不僅僅是專業上的,而包括思維習慣,處理問題的能力,邏輯能力,寫作能力,溝通技巧等等等等。(我這裡指受到合格的學術訓練,碰到黑磚窯老闆不在此列) 雖說學術圈畢業拿到faculty 位置再拿到tenure確實很難,可是難道學金融掙到幾百萬,學CS並保證自己在中年階段做到合理的中層崗位,就很容易了?

誠然在拿到PhD學位的過程中有諸多磨難,這條路必然也不適合所有的人。我認識的PhD中,有畢業轉行的,也有直接quit轉行的,順利不順利的都有,但個人觀察,那些最後做的好的人,他們做的好不好其實和是否轉行關係並不那麼大。但我相信他們轉行是找到了自己更喜歡的道路,作為朋友也很替他們高興。至於堅持下來在學術圈的人(或者更廣義一些,在工業界但工作依然和之前的學術工作緊密相關的),我見到的大多數人都是真心熱愛自己的事業,並從中得到了極大的樂趣和人生意義感的人。我特別愛和他們談話的時候,感受到的那種,整個人都在發光的狀態。

再說知乎上的討論吧,知乎er中有非常多的PhD在讀和已經拿到學位的。我非常愛看他們碼的各種專業又有趣的科普回答。(對於本領域之外的,我也只能看懂到科普的程度)我相信一個人,如果不是在既受到了嚴謹的科研訓練,並且同時還對自己的領域保有極大的熱情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寫出這樣高質量的回答的。他們雖然沒有直接回答「讀PhD好不好,值不值」這樣的問題,但我覺得這些回答本身的水準就讓我感受到了PhD的價值。我覺得這些都是對PhD的「正面評價」。所以我不太能認同「負面評價很多」的看法,至少這和我看到的不大一樣。

2)為什麼身邊」條件優秀「的人多數還是選擇PhD?

我想說讀PhD真的是一個很重大的人生選擇,重大到你用「條件優秀」這個判斷標準,去做「是否要念PhD」這個人生決定真的是太太太太太草率了。

題主列出的幾條標準:高GPA,高TG,有paper,誠然是你是否能拿到PhD offer的一部分硬性標準,但遠遠不該是你拿來決定是否該念PhD的判斷準則。PhD這五年(我用的約數,實際情況長短不一),幾乎是你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最美好的一段時間,而念PhD這件事幾乎是離「變現」最遠的一個選擇了。如果你的想法是,我現在成績還不錯,我覺得PhD念完之後應該能掙不錯的工資這樣的,或者有類似「拿著全獎念PhD聽起來挺厲害的」這樣的想法,我可以預期你在讀PhD期間會經歷巨大的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以及後悔自己當時決定是不是too young too naive。在我看來去不去念PhD只有一條標準:

我是否發自內心地熱愛做research?

我是否發自內心地熱愛做research?

我是否發自內心地熱愛做research?

發自內心的多問自己幾遍。人是很難欺騙自己的,尤其是在長達四五年的時間裡。你會要經歷一次又一次research中間的迷茫與挫折,會要經歷大農村兩點一線的生活的單調清苦,會要看著身邊別的「當初條件不怎麼樣」的人早早過上了掙大錢的快車道,如果你沒有對自己的research發自內心的熱愛,是很難堅持到最後的。那一點點拿全獎,或者可以說自己是「搞學術的」的虛榮心,畢業之後掙大錢的幻想,是不能給你提供足夠的motivation支撐你走完PhD的路程的。

在我認識的人里,有很多優秀的人,而我確信PhD群體中優秀的比例更高,不是因為他們「條件優秀」,而是他們真的很優秀,我相信PhD期間受到的訓練,更容易幫助,或者是促使一個人,有更堅韌的心理面對困難,更純粹的動機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雖然我自己目前還是PhD在讀,沒有拿到學位,但以我自己這兩年的經歷和體驗來說,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經歷了三個月項目毫無進展的痛苦之後,忽然在自己的項目上看到曙光的一刻。那是我人生中經歷過的最美好的時刻,那一刻讓我覺得我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相信很多PhD在自己的科研中都經歷過類似的體驗,而我相信這是只有全身心投入research,對research「心至誠」的人,才會有的體驗。

最後我想說,無論讀不讀PhD,一個發自內心熱愛自己的事業,有勇氣和韌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都是個很優秀的人。這樣的人都有很強的人生意義感,也會很快樂。每當和他們溝通交流的時候,我都感覺他們渾身都散發著光芒,讓我覺得很受感染。現在這個時代大家都太強調「變現」的能力了,但我更相信這一類不一味追求「變現」的人能收穫更多的人生意義感,也過的更開心。所以祝題主能找到自己內心最喜歡的道路,不只是和你現有的「條件」相匹配,而是和你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相匹配。我覺得那才是做人生選擇時最需要考慮的。


拋開對於優秀評價的硬指標,我理解優秀還包含了幾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就是做事有自己的主見,不隨波逐流。

第二個因素,就是能從困難中看到機遇。

第三個因素,就是有自信能夠克服別人克服不了的困難

第四個因素,就是做事有長遠的考慮,不爭一時的得失。

如此看來,題主提到的優秀人才選擇讀博,不也有其天然的合理性嗎?


1. 為了錢。

尤其是出國留學,有無獎學金是很多人不可逾越的分水嶺。

2. 為了證明我可以。

所有的學位都包含兩層榮譽,第一層是錄取,第二層才是學位.

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都沒有畢業,但大家都記得他們在哪裡上學。就是這個理。

master那麼多,phd那麼少,錄取即榮譽。並且這種差別在求職中是能夠體現的。

3. 為了選擇

很多學校,申請phd是申請master的一個超集,夠資格的錄取phd,差一點的錄取master。

多一個選擇,多一種可能,何樂而不為。

4. 退一萬步講,phd讀不完可以拿master走人,相比普通master沒有任何損失。

在讀期間,phd往往擁有辦公室、實驗室、直屬師兄/姐,日常學業會比普通人舒服很多。比如別人在吵雜的食堂買午飯,而你回到實驗室,安靜的吃完飯,沙發上小憩一會兒,不懂的問一下師兄/姐,下午再愉快的去上課。個中差別,誰用誰知道。

當然,額外的科研工作肯定會辛苦一點,但如果有論文成果,畢業也會更有優勢。

——當然,遇到坑人老闆不在討論之列。

運氣太不好的,沒法放一塊兒討論啊。


因為我們窮,交不起學費。


當初研究要不要考研時,我就猶豫了很久這玩意到底有沒有用,後來想通了

你要很清楚自己為什麼考研,能從中得到什麼,這樣考了才管用。

讀phd也一樣,你要很清楚自己為什麼讀phd,能從中得到什麼,這樣讀了才管用。


順手一水。

其實讀PhD 很像是一個現實里的遊戲,升級(年級),下副本(做research project),搞裝備(發paper),拿頭銜,什麼火車王之類的(PhD degree)。


因為窮讀不起master。

phd不交學費還給工資,多好


TOP5至少有10所。

你不直說我們很難下藥。


第一次被邀請,可是我沒有出國啊,明明是個土博!不過我還是佔個坑,等我壓力大的情緒平緩一點再寫吧,感覺要畢不了業了!


反正又不花自己錢,感興趣就讀一個唄

就業倒是一般,辛辛苦苦五六年,還遠不如 statistics 和 CS master 吃香


可以增加你的低成本,甚至是0成本收入


因為你要想做科研是必須要走的這一步,你不是國外的phd,畢業時間要多久?能發幾篇paper?跟你合作的人是誰?發不了好的paper,沒有進過大的實驗組,回國能進能出211、985的系裡嗎?去不了這些大學,你能申請到多少基金?你知道國家研究基金基本上是先按學校後按人給的嗎?你進不了985、211的系,進不了能拿到多基金的系,能出什麼成果?知道很多期刊收錄文章先問你有沒有基金嗎?出不了成果,評得了副教授嗎?評不上副教授,學校給你的房子就不是你的!你沒有房子!沒房子!沒房!房!


簡單來說,國外phd就是新手村的人到了非新手村位置,站得住,打怪升級。站不住,gg.

這裡說的只針對常人


馬上某Top50公立phd全獎,非cs文理交叉專業。

我覺得這個東西要看你的興趣。。興趣真的很重要。。

還有我父母已經給我買好了國內的學區婚房。。。


我本來是想去英國讀完本科就回國,一點也不想讀研。結果,慢慢對自己的專業產生了興趣。再然後就讀博了。這個讀不讀phd真的就是看你有沒有興趣和熱情,我反正覺得和以後能賺多少錢,找個多好的工作沒有關係。


非CS工科專業有幾十個,而且很多差別大了去了,你不直說我們很難下藥


你不能因為標準太picky就放棄自己的要求啊。而且不讀phd,funding的機會就要少多了。


說點現實的。這年頭無論你想拿北京上海,還是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的戶口,一個PhD學位都可以加不少分。比如傳說幾乎留不下來的英國,只要能拿PhD,機會還是有的。

至於工作幸苦?其實也還好。年輕人,不是富二代,無論你在富士康還是斯坦福,都需要做事情的,相比而言國外的PhD雖然工資不高,待遇還是不錯的,參見 @丙等星 的答案,另外很多導師其實管得很松,只要你能做好你的事情,上班下班時間也沒人在意(比國內研究生最近流行的打卡要好得多),主要問題還在於工資(獎學金)太低,只是夠溫飽,還需要額外掙錢。


推薦閱讀:

TAG:留學 | 博士 | 留學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