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競技創投張軍輝:沙拉消費真的是偽需求嗎?

張軍輝(競技創投董事總經理)

2016的創投領域已經到了一個談O2O色變的階段,一提O2O就像說到一個笑話,這跟前兩年凡事都要O2O化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那時候項目BP中如果不提O2O都不好意思出來融資。O2O經歷了一個從瘋狂到崩盤的過程,最近很多O2O項目都因無法獲得下一輪融資,本身又沒有盈利能力而倒閉,其中不乏拿到巨額投資的明星項目,甚至不少互聯網大佬和分析師都說O2O是個偽命題,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時代已經結束。

然而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極端狀態顯然是不理性和不健康的。硝煙散盡,踩著鋼鋸嶺上遍地的屍體,仍有很多優質O2O項目生存了下來,並且發展的不錯,炮火的洗禮幫助這些項目去除了泡沫,淬鍊了內功,回歸了商業本質,新一波戰鬥還將繼續。

隨著理性的不斷回歸,很多細分市場也仍然存在著被O2O改造升級的機會,這就是後O2O時代。

那麼在後O2O時代,創業者如何選擇創業方向?在投資人眼中,什麼樣的項目是值得投資的項目呢?

沙拉消費真的是偽需求嗎

一般的看法是創業項目要選擇一個有千億規模的大市場,才有機會成為所謂的獨角獸。然而在後O2O時代,或者說是後移動互聯網時代,能發現這樣大市場的機會已經非常渺茫。如果有,那也多半是一個坑,早晚或者已經是BAT等巨頭嘴邊的肉了。

不要怕進入細分市場和小眾市場。對於有一定空間且處於成長中的小眾市場,BAT們沒有能力通過標準化產品覆蓋到,往往存在著不錯的創業機會。隨著主力消費人群的改變,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市場也隨之變化。今天是個幾十億甚至更小規模的小眾品類,不久之後有望快速成長為千億規模的新興市場。而原本千億規模的市場,卻有可能在萎縮。所以,要把握市場變化的脈搏,找出這些有潛力的新興市場,提前布局,在這其中進行投資和創業,成功的概率才會大。這可參考發達國家的消費習慣和成功案例。不得不承認,美國有的東西,中國也逐漸的有了,美國人的消費習慣和變化趨勢,極有可能就是中國人的未來消費習慣和趨勢。

投資和創業的前瞻性是必須的,總是要走在市場前面,雖然有可能會成為烈士,但如果在一個成熟的、已有很大規模的市場中創業,更大的可能性是連成為烈士的機會都沒有。跟隨戰略只適合轉身慢的巨頭,要選擇能夠建立起相對壁壘的方向,並在巨頭轉身之前樹立起這個壁壘。

競技創投投過一個發展比較快的沙拉O2O項目。項目初期,團隊通過「斯巴達300勇士送餐」等一系列強大的事件營銷引爆,成為當年朋友圈刷屏事件之一。吸引了一批種子用戶後,業務迅速擴張,每年保持五倍的增長,僅在北京一地,僅靠線上配送,年銷量就達到了兩億多元,而且如果獲得線上流量的支持,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初步嘗試在上海擴張,也得到有效驗證,表現出比北京更強的發展潛力。而沙拉消費此前被認為是偽需求,是一個小眾消費品類,原因是沙拉作為一種「代餐」,並不能取代正餐成為主流食物。

然而代餐在運動減肥、健身領域十分常見。該沙拉的客單價能夠達到一兩百元,主要原因是周套餐產品的巨大成功,用戶一吃就是一周。沙拉在某些特定人群中,以其低糖、低脂、低鹽等特點,正在成為注重飲食健康的都市白領的主食,而不會代餐。其冬季推出的可加熱的沙拉產品,也證明其屬性正在從代餐成為主食,而不只是下午茶。

用戶買的其實不止是沙拉,還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朋友圈裡曬油膩美食的人,說明其剛剛脫離溫飽,偶爾吃頓好的;在朋友圈裡曬健身,曬跑步軌跡,曬沙拉,體現的是更高的消費層次,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消費升級。

健身、跑步、瑜伽、減肥等用戶群體的數量正在逐年增加。連鎖健身房、健身、跑步、瑜伽也都有不少項目獲得巨額投資,培養了海量用戶。

技術的進步、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更是傳播的催化劑,微博、朋友圈、微信群使人們的連接更加緊密,通過分享的照片,人們不但可以追隨他人更潮、更酷的健康生活,甚至還可以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直接下單購買產品。

電子支付和物流網路也使人們可以方便快速體驗產品,進而轉換更多用戶,得到更大範圍的傳播。好的產品反過來推動了消費人群的不斷擴大。

關於選擇要進入的市場,還有一類長期被忽視的領域,那就是多年來沒有增長甚至是在萎縮中的領域。正是因為所有人都明白這個市場在萎縮,所以創業者和資本都不願意進入,機會才在這些死地中產生。劍走偏鋒,置之死地而後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了資本和人才青睞,新技術還沒有機會進入這些產業,那麼就存在著很大的改造空間,這就是創業者的機會。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這些被忽視的藍海中,殺出來的概率顯然要高很多。

討論是不是剛需,意義並不大

是不是剛需的討論其實永遠都不會有答案。投資人之間最大的分歧和爭議往往也在這裡。看好項目的人認為是剛需,否決的人認為是偽需求,到底誰是對的,恐怕不是0和1這麼簡單,最後只能拿數據和成敗來說事。

其實是不是剛需的爭論意義不大。有人說人們可以不打車,但不可以不吃飯,所以說吃飯是剛需,打車是偽需求,有很多出行方式可以替代打車。但事實恰恰相反,非剛需的打車領域迅速誕生出了獨角獸,而人人都要吃的餐飲領域卻發展緩慢。

脫離了使用頻次、客單價、毛利率來討論是否是剛需的意義並不大。是剛需還是偽需求,必須綜合頻次、客單價,毛利率等多個維度綜合考量,考量頻次x客單價x毛利率的總量。頻次足夠高,但客單價極低,毛利率極低的外賣市場,單獨計算並不是一種能獨立存在的商業模型,必須有其他業務支撐。例如,餓了么只有納入到阿里的生態中才能存活。而頻次極低但客單價和毛利率足夠高的互聯網裝修、定製服裝領域等卻存在很大的O2O發展機會。

考慮是否剛需也不能脫離特定人群。對有些人是剛需的產品,對另外一些人則不是。這就像雞同鴨講,雞永遠不懂鴨的世界,雞和鴨的剛需不同。兔子也不明白雞鴨為什麼一定要吃石子。如果可以批量的,可複製的滿足一些細分人群的需求,一樣可以開拓一片不小的天地。

東西不好吃,再打情懷牌也沒有用

消費升級是近兩年的投資熱點,而且還在持續,人人張口閉口必談消費升級。可是很多項目打著消費升級的旗號,將產品和服務包裝一下,然後漲價銷售,認為這就是消費升級了,消費者就會為此買單。這是典型的一廂情願,要讓消費者肯為你的溢價買單,要基於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然而打造一個生命力持久的強勢品牌談何容易,需要長期的積澱和巨額資金的持續的投入,這個條件是初創項目所不具備的。這樣失敗的項目比比皆是,初期通過有力的營銷,打造出幾個爆款,也許能夠吸引一些嘗鮮的消費者,但卻無法獲得消費者的持續認同,進而持續發展。就好像現在流行的網紅經濟,消費者的口味千變萬化,喜新厭舊,而網紅又很難持續的產生吸引粉絲的優質內容,所以很難持續的紅下去,多數都是曇花一現,用戶來得快,卻走得更快,上升空間有限。

消費者的錢包雖然鼓了,但消費者並沒有變傻。因為有錢了,所以要買貴的了的邏輯並不通。本質還是要物有所值,只有為自己喜歡的東西,消費者才肯花大價錢購買。

消費升級也並一定就是漲價,反而有些是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成本。通過縮減供應鏈,使消費者用同樣的價格,獲得了比以前大幅提高的體驗,形成持續的購買,最終轉化為忠實用戶,並樂於傳播這個品牌。

消費的升級是消費質量的升級,消費體驗的升級,而不僅僅價格的升級,如果還做得到價格更低,那就更理想了。競技創投投過一個互聯網服裝定製平台,僅用成衣一半的價格,就可以讓消費者足不出戶,享受到量體定製服裝的美好體驗。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通過口口相傳,而不是燒錢的網路營銷,服務覆蓋了近200個城市,獲得了十餘萬個用戶的訂單。

同樣大幅降低了用戶購買價格的例子還有挖酒網,通過整合供應鏈,直接把上游數萬個酒庄的產品對接給國內的酒類零售商,將以前百元一瓶的進口紅酒,大幅降低到了幾十元甚至十幾元的價格,使消費者從偶爾嘗鮮升級到持續消費紅酒。

一個消費者購物後有了滿足感,舒適感,甚至優越感、進而產生認同感,才會產生下一次的購買。消費者願意改變原有的消費習慣,進入了更高的消費層次。

滿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後,再滿足心理需求,這是一種消費升級。人們不僅僅是在買你做的產品,還是在買你生產這些產品的方式。小恆水餃堅持用手工的方式生產標準化的產品,為了控制產品質量,自建工廠而不是外包生產,工廠按照可口可樂工廠的標準建造,投資自建水源凈化設備,有效保證了用於和面的水質,堅持用損耗大的木質刀頭來拌餡兒,而不用損耗小的有金屬味的不鏽鋼刀頭,正是這種精心打造產品的匠人精神贏得了消費者,使吃小恆水餃變為了一件時尚的事,開店成功率100%。顧客買的是一種生活方式,買的是健康,買的是快樂,消費升級是表達自己個性的一種方式。

雖然消費者買的不只是沙拉,買的更是生活方式,然而說到這裡,光靠情懷是不夠的,品質是情懷的基礎。具體到吃,邏輯特別的簡單,口味永遠是第一位,其他都排後面。有些餐廳的老闆,從餐廳開業到餐廳倒閉都不明白為什麼我那麼努力的宣傳,那麼努力的打折,最後仍然慘淡收場,其實在顧客第一次去他餐廳吃飯時就決定了餐廳必然倒閉的命運,原因特別簡單:不好吃。沙拉必須要比其他健康代餐更好吃,更安全,才能持續留住顧客。定製的衣服必須要比買現成的衣服更加合體,購買更加方便,設計更加個性,同等價位下品質更高,才能持續贏得顧客口碑。

關乎項目成敗的兩項成本

成本問題是後O2O時代初創項目要著重考慮的問題。以業務場景切入,持續燒錢培養用戶習慣,積累海量用戶,再通過其他渠道變現的模式,雖然可以快速積累用戶,但在現階段已經越來越難融到錢,除非團隊有豪華的背景,有超強的融資能力,能讓投資人肯一起跟你賭未來。

成本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是指那些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呈線性變動的直接成本。例如,直接人工成本、直接原材料成本,在一定期間內它們的發生總額隨著業務量的增加而增加。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範圍內不隨業務量變動的那部分間接成本,如管理成本,固定設備成本等。

在O2O項目中,有兩個成本情況有些特殊,那就是上門成本和獲客成本。這兩個成本的模型關乎到項目的成敗。

上門成本

在多數O2O項目中,上門成本是變動成本,是隨著業務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也就是說每一單都要上門。這使得這類O2O項目,無法通過規模化來顯著降低成本,出現賣得越多反而虧得越多的怪現象。如果業務本身微薄的利潤不能覆蓋變動成本和分攤的固定成本,那麼這種模式多半不成立。上門送外賣,上門洗車……等項目就是這樣。

有的O2O項目能夠改變成本結構,服裝定製項目將上門這個變動成本變為固定成本,只需要上門一次就可以持續的提供後續服務。客戶只需在第一次下訂單上門量體一次,平台就有了用戶的身材數據,如果身材不變,此後再次購買任何產品都不再需要上門,上門成本就成了一次性的固定成本,那麼訂單越多,則分攤到每單的上門成本就越低。

還有一些O2O項目,能在錢燒完之前打敗這個行業絕大部分的對手,在這種特別苦逼的模式下,形成壟斷的格局,那時你就怎麼做都是對的了。上門送葯抓住了病患的痛點,而且抓的非常準確。生了病都想在床上躺著,有誰願意出門去買葯呢?生病要求上門的需求比送餐硬多了。但上門送葯就象葯的口味一樣苦,客單價只有三四十,卻要1小時內送葯上門,1小時上門這連京東都做不到,團隊通過自建物流做到了1小時送貨上門。送葯不比送其他的貨,如果送得慢,就沒有意義了。如果隔天才能送到葯,那時病可能就被耽誤了,如果不能在1小時內送到,消費者只能自己下樓去藥店買葯了。所以,這個品類的創業項目基本全都死光了,只剩下了穩紮穩打不燒錢的快方送葯。在一片質疑聲中,不知不覺間,該項目僅在北京一個城市的日訂單量已經突破了18000單。而一個傳統藥店每天銷售只有一百單左右。該項目已經成了藥廠一個新的重要銷售渠道,而這個渠道因為直接連接藥廠和用戶,可為藥廠提供以前無法掌控的終端用戶數據,這個數據對藥廠來說非常的寶貴。送葯平台直接連接了終端患者和藥廠,有著巨大的想像空間,未來有可能顛覆藥品銷售格局。這個O2O項目也因此成為資本爭搶的目標,在資本寒冬中連續獲得了數億元的投資。

獲客成本

好的O2O項目必須面向特徵明顯的用戶群。如果目標用戶的特徵非常明顯,那麼就有方法精準獲客,此時的獲客成本就相對較低。例如,針對大學生的服務,大學生就在校園裡。針對白領的,客戶就在寫字樓里。針對追求身材的女性,那麼她們不如不是在健身房裡,就是在去健身房的路上。要是一個服務是針對高凈值人群的,那麼獲客就困難了,有錢可不寫在腦門上,有錢人也不待在特定的地方。面向企業的服務,獲客就更難了,企業的組織結構複雜,通常很難找到並接觸上最終能做決策的人,這使得獲客成本極高。

通過廣告投放直接獲客的成本屬於變動成本,通常這個成本還會隨著獲客量變大而持續走高,最終吃掉大部分利潤,使得項目最終無以為繼,死在了獲客成本上。

所以,好的O2O項目必須要有自傳播屬性或社交屬性,這樣的獲客成本會成為固定成本,並隨著獲客規模變大而成本持續降低。

過於依賴個人技能的項目難做大

O2O項目是不是有地域屬性,決定了未來的發展空間。只有不存在地域屬性的項目,才可跨區域複製,否則最終偏於一隅。很多主要依賴線下開店獲客的項目,或者所依賴的核心資源是本地資源的項目,就會在進入新的城市時陷入困境。

過於依賴個人技能的O2O項目,通常服務無法標準化,生產無法規模化,最終受制於人力資源而不可持續發展。這樣的市場中,服務提供商一般比較分散,無法規模化。如果能藉助新技術,降低在服務過程中對人的依賴,使產品或服務可以標準化,才能夠快速批量複製,做大規模。

去中介化的極致:從工廠直達用戶

去中介就是要砍掉中間環節。在一個市場中,往往存在各種中間環境和代理商,這些中間環節層層加價,「吃掉」了大部分利潤,使得用戶購買成本虛高,這就為創新創業項目提供了機會。

去中介化的極致就是訂單從用戶手機直達生產工廠或供應商,零流通環節。在一切逐漸被連接的環境下,使得這種極致成為可能。O2O項目可以重新組織生產元素、重新定義企業的邊界、重構成本要素,通過提高行業效率、大幅降低成本切入市場,使終端銷售以一種全新的形態出現在消費者面前。

建不了壁壘,凶多吉少

一個O2O項目:

如果不能建立壁壘,就不能壟斷;

如果不能壟斷,就不能產生超高利潤;

如果不能產生超高利潤,就不能高速發展;

如果不能高速發展,就不能獲得融資快速複製形成規模;

如果不能形成規模,就在上游沒有議價權,對下游沒有定價權。

所以選擇創業項目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看能否建立壁壘,能否在不同階段建立不同的壁壘。可以是人的壁壘,技術的壁壘,資源的壁壘,專利的壁壘,規模的壁壘,成本的壁壘,資本的壁壘,行政性的壁壘。

壁壘也是階段性的,現在是壁壘,過一段時間可能就不是了,不可能永遠都是壁壘。靠單一壁壘發展起立的項目,如果不能建立新的壁壘,未來凶多吉少,不可持續。

跨界創業成功概率高

一個團隊中最核心的是CEO。各行各業CEO的領袖氣質是基本相同的,有很強的共性,所以創業團隊並不一定要來自行業內。跨界創業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在新技術層出不窮、消費者學習能力強、好奇心重的後O2O時代。

跨界創業能帶入新的思維和商業模式,象鯰魚一樣打破一潭死水。有互聯網經驗的人跨行業創業,並且有過小成功和失敗過再次創業的團隊,比本行業團隊轉型互聯網成功的概率要高,這和前面說的「壁壘不會是永久壁壘」如出一轍。

壁壘就是用來打破的,傳統就是用來顛覆的,這是創業的真諦。

綜上所述,後O2O時代,流量紅利已經基本消失,項目拼的是對市場的前瞻性,對細分人群需求的準確把握,拼的是小團隊的高效執行力,拼的是模式創新,拼的是成本結構……後O2O時代仍然會不斷產生優秀的創業項目。


推薦閱讀:

你見過的 O2O 網站都有哪些?好在什麼地方?除了吃、住、玩、商務休閑類,還有成功的案例嗎?
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酒店如何創新生存?
入駐水果o2o平台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GR實操:國內餐飲O2O行業政策態勢及運營策略思考
現在互聯網裝修那麼火,用互聯網思維做699元/㎡、599元/㎡的互聯網裝修公司的靠不靠譜?

TAG:凉拌生菜 | O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