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走路的智慧:徒步行禪方法實操手冊

作者:譚清風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導語:在走路時,須要明明白白走路。

--佛陀

-----謹以此文獻給喜歡徒步、自由行的朋友們。

一、何謂徒步?

徒步一詞,有四種意義,一是指古代平民的代稱,古時平民外出無車,故稱集中營內,多為徒步,如《漢書·公孫弘傳》中記載說:「起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二是指古代軍隊中的步兵,如《吳子·應變》中說:「能備千乘萬騎,兼之徒步,分為五軍。」三是指用腳行走、散步之意。如明朝袁宏道在《滿井遊記》中說:「徒步則汗出」四是指作為一種特定運動項目,也就是本書所要討論的話題。按照一般的解釋,徒步運動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散步,也不是體育競賽中的競走項目,而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的郊區、農村或者山野間進行中長距離的走路鍛煉,徒步也是戶外運動中最為典型和最為普遍的一種。由於短距離徒步活動比較簡單,不需要太講究技巧和裝備,經常也被認為是一種休閑的活動。

二、徒步與行禪

如果說徒步僅僅是為了戶外休閑、鍛煉身體而進行的一項活動或運動的話,那麼徒步行禪則是一種走路的智慧,或者說一種身心靈全方位鍛煉的戶外拓展項目。它不是競走,不是和別人比賽,如果一定說是競走或比賽的話,那也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比賽,無關乎別人,是一場自我身與心的馬拉松比賽,是一場訓練自我身心靈合一、與天地、自然合一的比賽。若一定要給它一個精簡的定義的話,那就是在徒步的同時進行禪定(修)的活動。

禪,梵語禪那,漢譯靜慮,或譯思維修,即靜心思慮,排除干擾,專註思維。它是一種基於「靜」的行為。而徒步則更多是一種基於「動」的行為,因此徒步行禪更是一種比靜坐或坐禪難度係數更高的挑戰,它所要訓練的目標是如何在動中修靜,靜中思慮,最終達到心注一境,息滅妄念,保持正念、乃至達到與自然融合唯一、物我兩忘、自由自在的境界。

三、徒步行禪的益處

徒步行禪有諸多切實的好處,其中最重要的可以訓練我們的覺知力、開發智慧、提升思維境界、鍛煉耐心及堅持力,既有益於改善我們的身體亞健康狀態,同時對諸如失眠、焦慮、抑鬱等心理諸多疾病也可得到有效的緩治,能夠調節我們的心境趨於平和、樂觀,樹立起平等心、慈悲心。

四、徒步行禪實操

那麼,在徒步中如何思維才能逐步實現上述所言的目標呢?筆者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以5公里徒步行走為例,總結了下面的思維覺知方法,並梳理成以下幾個步驟,僅供各位喜歡徒步、自由行的朋友們參考。當然,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可根據距離遠近、修習程度、喜好情況等進行改進調整。

開始前,我們以500米為單位,將整個行程距離拆分成10個階段,每向前行走500米,就換一種覺知思維方法,具體如下:

1-500米:數字覺知訓練初階。該方法比較簡單,就是按照軍訓時的1-2-1的數數方法,比如,左腳邁起是1,右腳邁起是2,這樣1-2-1的默念著向前走。向前邁步時將覺知力集中在兩腳上,覺知左右的腳的抬起和落地,覺知落地那一瞬間的腳跟、腳心、腳趾與大地接觸的順序。

500-1000米:數字覺知訓練二階:與前500米不同的是,本次練習覺知的是數字是0和1,左腳向前邁步為1,右腳向前邁步為0。如此按照0-1-0-1的節奏向前走。

1000-1500米:數字覺知訓練三階:仍然是數字0和1的練習,與上面不同的是,這次是腳步抬起地面時默念0,腳步落下與地面接觸時默念1。練習時,左右腳先分別訓練,如左腳抬起默念0,左腳落地默念1,剛開始練習時可能不太習慣,可以步子慢下來,用貓步的動作。左腳練習完,練習右腳,然後試著雙腳同步練習。這是個慢步練習的動作,為了清楚的覺知,一開始可以儘可能的慢下來,誇張的步子,繼而慢慢進入正常狀態,當然,仍然保持對腳抬起和落地於大地接觸的覺知。

1500-2000米:有無覺知思維訓練。有無覺知思維訓練法是在上述0-1練習基礎上的進一步的深入,在練習前,我們先完成意識的轉換,將「0」替換成「無」,將「1」替換成「有」。當腳向前邁去、未著地的狀態時默念「無」,腳著地的狀態默念「有」。按照「無-有-無-有」的順序練習,初期要放慢腳步,要清楚的覺知腳步的抬起和落地與無、有的對應。當腳步慢慢趨於正常時,可以進一步默念無-中-生-有,有-無-相-生。並通過兩腳與地面的接觸前的「無」及接觸後的「有」進一步辯證的思考下「無中生有、有無相生」的思想內涵。

2000-2500米:虛實覺知思維訓練。「無有覺知思維訓」完成後,我們進入「虛實覺知思維訓練」。首先,將注意力集中在腳下的大地及大地與腳抬起的虛空間隔上,腳下的大地代表「實」,腳抬起時與大地之間的虛空代表「虛」。當腳向前邁起未著地時默念「虛」,當腳著地時默念「實」。為了清楚的覺知,練習時可以放慢腳步,用貓步的動作,「虛-實-虛-實」的向前行走、默念下去。穩定後,可以進一步思考虛與實的辯證關係。例如:離開大地(實)對身體的支撐,腳是否可以平穩的站立?若腳下沒有虛空(虛)存在,腳是否可以毫無障礙的前行?

2500-3000米:陰陽覺知思維初階訓練。孔子在《易經?繫辭上》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一陰一陽的運行變化稱之為道,人從天道變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賦予人的這種善得到完成和顯現。一陰一陽即是相互對立、制約平衡的,同時也是相互包含、此消彼長的,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消陽長、陽消陰長、陰長陽消、陽長陰消的關係。根據陰陽五行的理論,左陽右陰,左腿、左手為陽,右腿、右手為陰。我們正常走路正常情況下都是左腿(陽)向前邁時、右手(陰)則向前甩;右腿(陰)向前邁時,左手(陽)向前甩。左腿和右手,右腿和左手始終保持著陰陽平衡的關係,如此才能讓我們得以穩固的站立行走。進入本階段練習時,請先將注意力集中在兩腿上,當左腿向前邁步時,默念陽,右腿向前邁步時默念陰,如此陰-陽-陰-陽的節奏走下去。行走時依舊保持對腳抬起和落地(腳跟、腳心、腳趾)於大地接觸的覺知。

3000-3500米:陰陽覺知思維二階訓練。初階訓練穩定後,我們進入二階訓練,按照陰陽原則,上為陽,下為陰,本階徒步規則不論左右腳,當腳步抬起時,默念陽;腳步落地時,默念陰。如此陰-陽-陰-陽的走下去。訓練時,可以先以左腳開始,左腳落地時,默念陰;左腳抬起時,默念陽,左腳練習自然後,換成右腳,然後是左右腳同步訓練。另外,行走時依舊保持對腳抬起和落地(腳跟、腳心、腳趾)於大地接觸的覺知。

3500-4000米:獨一無二覺知思維訓練。本次練習主要是對前面所練習的數字、陰陽覺知思維的綜合訓練。具體練習方法:當左腳著地、右腳向前邁時,默念「獨一」。首先覺知此刻只有左腳著地的狀態,要覺知「獨」與「一」都表示「單」的意思,覺知它們在陰陽屬性中更多屬陽的一面。然後思考下什麼是「獨一」?想想此刻左腳著地的狀態,可以站穩嗎?

然後,當右腳著地、左腳向前邁時,默念「無二」,覺知此刻只有右腳著地的狀態,可以站穩嗎?若把「無」理解為前面的「0」。「無二」也即0與2,都是偶數,在陰陽屬性中更多屬陰一面。然後思考什麼是「無二」?

最後,進一步思考「獨一」和「無二」有什麼區別嗎?「獨一」與「無二」就如同身體的左右腳一樣,雖然看起來無什麼區別,但其實質就如左腳不能代替右腳,右腳也不能代替左腳一樣,有著一定的內在區別,獨一與無二就如同一體的兩面。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由此可進一步思考體悟陰陽的消長理論。

宋朝永明延壽禪師在《宗鏡錄》中說:「獨一無二,即真解脫。」解脫,是解除煩惱、擺脫業障束縛、從而獲得身心自由的意思,佛教指擺脫煩惱業障的系縛而復歸自在。煩惱與菩提可以說就是獨一不二,猶如一體兩面。煩惱一來,菩提就被遮隱了,煩惱與菩提就在心的一念迷悟之間。要知道,煩惱來時,智慧並未離我們遠去,我們的心念若能及時體認,就會轉識成智,煩惱即菩提。

4000-4500米:踏碎虛空覺知思維訓練。練習方式按照「踏-碎-虛-空」的節奏向前默念著邁步。如,左腳著地時默念「踏」,右腳著地時默念「碎」,左腳抬起時默念「虛」,右腳抬起時默念「空」。可以放慢步子,清晰的覺知腳步抬起與落地的感覺,清晰的覺知腳下的大地與腳之間的「虛空」的存在。覺知這片「虛空」在腳步踏下去時,一種看不見的清波一層層向外、向整個宇宙盪開去,覺知波與地球、宇宙的人、物所產生了同頻共振感應,覺知我們的這顆心包羅虛空萬有的那種感覺。

4500-5000米:步步蓮花開覺知訓練。最後,讓我們自由自在的覺知徒步行禪的清涼與愜意,放慢腳步,按照「步-步-蓮-華-開」的節奏默念前行,前行時,先想像一下,我們的每一個腳步下面都好有一朵待盛開的蓮花,腳下的大地就如同蓮花下的平靜的荷塘水面,腳踏上時,蓮花便瞬間向四周舒緩優雅的開放,清波一層層向地球、向宇宙蕩漾開去。覺知步步蓮花開、步步踏清涼的那種美妙、愜意的感覺。

當練習一段時間後,可以不必嚴格按照上述方法順序走路,可根據自己喜歡的順序,也可根據自己喜歡的話語進行,如對佛信徒來說,默念「阿-彌-陀-佛」說不定更能增加信心。

到了形成一定習慣後,可以不必全部精力專註在某一點上,可以保持四分之一甚至更少的專註力,另外四分之一專註力可以觀想呼吸,將注意力專註在兩鼻孔中間位置,觀想一呼一吸氣流的進出,逐步訓練腳步與呼吸的協調性。

如果是集體徒步的話,可以觀想自己及前後都是一具具剝離了身份、地位標籤的行屍走肉或骨頭人,此刻大家都是兩腳踩在同一個地球上,沒什麼不同,如此觀想可以訓練我們的平等心。

在每一次觀想完後,當我們發現自己身心有所收穫,狀態非常舒服時,進而思維要把自己此刻這種收穫的快樂分享給一切眾生,希望大家都離苦得樂,這會逐漸培養我們的慈悲心。

最後,希望有緣看到此文的朋友們,都能身心獲益!(譚清風)


推薦閱讀:

所謂小長假,宛在水中央
人放下分別心真的可以達到心靈的平和嗎?
信佛、修佛心裡早已皈依,但沒有參加正式皈依儀式,這怎麼算?
如何理解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留下的這四個字?
極限冥想040 | 初禪:享受你的歡愉體驗

TAG:徒步 |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