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不好帶或許只是因為這一點
01
先從兩個孩子的故事說起,為了講故事方便,兩個孩子的名字分別用雷雷和梅梅來代替。
先說雷雷的故事。雷雷是個2歲的男孩,從出生就很好動,無論吃飯和睡覺都沒太有規律,經常玩到半夜才睡。
每天晚上為了讓雷雷睡覺就像一場戰鬥,雷雷的媽媽非常辛苦,時不時還會自責,懷疑自己帶孩子的方式出了問題才讓孩子這樣。
再來說梅梅的故事。梅梅的媽媽是個很外向很活潑的人,她很喜歡自己的個性,梅梅出生之後,自然而然她也希望梅梅也是這樣的孩子。然而直到梅梅長到1歲,梅梅依然很不習慣媽媽非常熱情的擁抱和親吻。
梅梅的媽媽每次都會有些難過,一直擔心梅梅是不是不愛自己,和梅梅的關係也沒有那麼融洽。
相信無論雷雷的媽媽還是梅梅的媽媽應該也都知道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不過或許因為孩子的行為表現和自己預期相差太大的緣故,故事中很明顯兩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挫敗感。
當然,這只是故事的開始。
02
兩位媽媽後來都分別去找了醫生,才發現孩子出生時的氣質對孩子行為的影響原來如此之大。
這裡說的氣質和我們平時經常說的一個人很有氣質的氣質不是一個氣質。
這裡說的氣質(Temperament)是孩子顯示出來的一系列相當穩定的特質,這些特質被認為天生就在大腦確定下來的,一般出生之後就很明顯,而且傾向於終生保持。然後,氣質和教養的結合造就了一個人獨特的個性。
孩子的行為受經歷影響很大,但出生時的氣質影響也很大。比如一些孩子天生就很容易帶,而另一些就天生很難帶;再比如一些孩子出生就很嚴肅、防備心很強,而有些孩子則明顯更喜歡社交。
03
心理學家把氣質分為9個維度,每個維度都和孩子的一個行為模式相關,它們分別是:
活動水平:
嬰兒日常積極活動和非積極活動時間的比例,也就是說孩子更喜歡動,還是更喜歡安靜的觀察。比如一些孩子即使睡覺的時候都喜歡動來動去,每個晚上被子要蓋好幾次,而另外一些孩子睡覺的時候動的很少。
注意渙散:
環境刺激是否容易改變嬰兒的行為。比如一些孩子會堅持玩一個玩具,而另外一些孩子可以很快被別的玩具吸引而忘掉之前的玩具。
反應強度:
嬰兒反應的能量水平。比如孩子高興和傷心的時候,會採用大聲的、誇張的方式表達還是會更安靜一些來表達,一些孩子只要一餓就會大聲哭,而一些孩子或許只會輕微煩躁。
節奏感:
嬰兒睡覺需求和食慾的可預測性和規律性。比如一些孩子會每3個小時吃180ml的奶,而另外一些孩子或許會每天變化,不管是吃的量還是時間間隔。
響應門檻:
引起嬰兒響應需要刺激的強度。比如響應門檻高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即使有很大噪音也會繼續睡,而另外一些孩子或許輕輕關門也會嚇一跳。
靠近/退縮:
嬰兒對新玩具、新食物或者新認識的人一般是接近還是退縮。比如一些孩子會開心的笑並且積極的伸手去夠新玩具,而另外一些孩子會要麼忽視要麼推開。
適應性:
嬰兒對變化和新事物響應改變的難易程度。比如一些孩子會開始拒絕穿一件新外套,但很快就適應,因此再換衣服就會容易,而另外一些孩子或許會持續幾周拒絕新外套。
注意力廣度和堅持:
嬰兒堅持一個活動的時間和面對困難可以堅持的時間。比如一些孩子會很長時間玩一個玩具,即使被打斷也會回去繼續玩,而另外一些孩子玩一個玩具最多只會玩幾分鐘,被打斷之後看上去會忘了之前玩的玩具。
心情質量:
嬰兒快樂、友好、愉快行為和不開心、不友好或者哭的行為的比例。比如一些孩子醒過來就會開心的笑和咿呀說話表現出很積極的狀態,而另外一些孩子醒過來會煩躁或者不開心。
04
除了定義了氣質的9個維度,心理學家還發現嬰兒的氣質看上去還是有一些比較典型的模式,這些模式通常被分為3個明顯的類別再加上一個混合的不容易分類的類別,它們分別是:
容易的
讓人開心的是大約40%(佔比最高)的孩子是容易的。他們每天睡覺、餵養和排便都非常規律,可以快速適應變化,而且經常很high。
困難的(也被稱為強烈的、活躍的、易激動的等等)
這些孩子佔比大概10%。他們每天睡覺、餵養和排便沒有規律,接受變化很慢、經常有強烈和負面的反應。
熱身很慢的(也被稱為小心的、慢速適應的)
這些孩子佔比大概15%。他們不容易接受變化,無論是新玩具、新食物還是新認識的人。
無法分類的
這些孩子佔比大概35%。他們有9個氣質維度的不同組合,很難匹配到上面的任何三組之一。
相信大家也都能猜到,上面故事中的雷雷是個典型「困難的」孩子,而梅梅是典型「熱身很慢的」孩子。
05
雖然氣質傾向於終身不變,但是這些特質未必會在孩子長大以後的外部行為中展示出來,這是因為大腦天生有適應性,可以終身學習和進化。
比如梅梅,一個天生「害羞」的孩子,長大之後也可能非常善於和別人溝通和善於公眾演講,因為她可以從父母或者老師身上學習如何有效溝通,而且父母或者老師也可以指導他們學習這些能力。
最終,先天(基因和氣質)以及後天(經歷和關係)組合在一起幫助一個人成為他想成為的那個人。
06
然而,養育孩子考慮氣質還是很有意義的。這麼說有這麼幾個原因:
知道孩子從出生開始的獨特氣質,當孩子表現的並不是父母喜歡樣子的時候,可以讓父母避免內疚或者苛責孩子。
知道孩子的氣質可以讓父母調整和孩子的互動方式,以及採用更有效的養育方式。
認識到父母自己也有獨特的氣質,而這同樣可以影響父母的養育方式,一些父母會比其他父母更容易和孩子磨合。
總之,如果父母的期望和孩子的氣質匹配的很好,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加和諧,孩子也就更容易發育更積極的自我,並且有更靈活的方式來應對自己天生不管什麼樣的氣質。
故事中的雷雷和梅梅,在他們的媽媽深入了解他們的氣質之後,都相應調整了對孩子的期望和互動以及養育方式,無一例外,他們之間的關係也都變得比之前更加和諧。
題圖授權協議:CC0協議
上篇文章:讓孩子生而專註
End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支持風叔!
推薦閱讀:
※公公是醫生,五線城市主任醫師,沒事就讓家裡人吃中藥,怎麼辦?
※大家都是怎麼給1歲左右的孩子聽音樂的?
※什麼事情讓你覺得男孩子一定要富養?
※產後奶水不足怎麼辦?給寶媽獻上兩種中醫方法
※如果你的家庭出現了一個唐氏征合症兒童,你會放棄他或者她嗎?如果不,怎麼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