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法律服務的新「玩法」
《遇見》這本書中,通過小夥伴鮮活的語言將為什麼要有法律知識工程師,為什麼要做法律知識工程師,以及法律知識工程師怎麼做以及這個職業的新思路和未來介紹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將法律服務的本質,法律服務提供者的痛點,法律服務購買方的困境與法律知識工程師出現的必然性之間的關係表達的很清楚。我感慨的不僅是這群人的冒險嘗試,感慨的是在哪找到一群這樣的人,我準備介紹這本書的同時說說我和這樣一群人「遇見」的故事。
年初,為了整理公眾號文章的格式,我將一篇關於法律電商的舊文重新發了一遍,推之的CEO張智鑫加了我的微信,說他認真看了兩遍我的文章。那時候我就知道這個人一定是個同類。果然,那天我們聊了很久,關於法律產品研發,關於律所專業化建設、關於律所管理、關於知識管理,我記得我還向他打聽了推之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六月底,智鑫來北京辦事,我們見了一面,在建外SOHO的星巴克我們聊了很多,為了能更好的綁定雙方,以我當時所在的所和推之簽訂了合作協議。用智鑫的話說,只要我們能合作,以什麼主體不重要。我們嘗試將推之的智能問答與律所的客戶諮詢入口結合,實現用戶的智能諮詢以及品牌推廣的效果。我們的共識是,智能問答或者說知識成果想要給律所帶來價值,絕對不只是這種玩法,甚至根本不是這種玩法。我們其實更想做的是通過數據將產品迭代,然後尋找新的想法和思路去幫到律所,也實現推之知識價值的轉化。現在應該有很多律所或團隊在做這種智能產品嫁接律所諮詢端的嘗試。
八月份,智鑫聯繫到我,說他們在做律所孵化,希望我能在案源轉化這個環節給孵化的團隊提供培訓。通過長達半個月的溝通,和培訓課程準備,九月一整月我們利用周末,通過線上的方式完成了預計的培訓,通過這次培訓的合作,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這一群人到底想要做什麼。
十月份,我決定將自己的規劃重新進行梳理,放棄掉一些事情,專心來做想做的事,所以從之前工作的律所辭職,全身心籌劃新的工作,跟智鑫持續的溝通合作事情,慢慢的我們的合作項目越來越清晰,即我在那篇「法律電商」的文章中提到的孵化專業律所,將重心放在法律服務的服務端,從本質上解決目前互聯網+法律的瓶頸。就如我跟家裡人說的,等待了很久還是沒有人做,不妨我們自己來做。通過幾次見面溝通,我們將合作的每個細節終於一一解決了,我們共同成立了一家管理諮詢公司來做這件事。2017年3月我們會發布我們的公司及產品。
每次見到智鑫,他身邊都跟著不同的小夥伴,但是他們展現的面貌都驚人的一致,年輕、思維活躍、高效、對未來充滿信心。能有這樣一群小夥伴已經是推之最大的財富了。我經常跟智鑫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做的這個事,需要有點情懷,有點勇氣,有點犧牲,而且也許不只是需要一點。「好主意從來不會改變世界」,就像智鑫說的,只有幹才能。
尋找合伙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這一路走來我走了很多彎路,直到遇見他們。擁有共同的目標和願景,有共同的價值觀很重要,要確定我們做的事都是大家心裡真正想去的那個事。我們想通過我們的努力,真正的讓法律普惠大眾,能讓更多的人花最少的錢享受到最優質的法律服務。這是個費力不討好的事,但同時也是件有意義的事。以後我會陸續將我們的項目介紹給大家,現在如果想了解的,可以看看《遇見》。
謹以此文記錄我們的「遇見」,並希望我們能創造法律服務的「新玩法」。
推薦閱讀:
※如果美國房東在公開場合表示不願意把房子租給某個族群,他會承擔怎樣的後果?
※【舊稿】教師的低調與無奈
※楊永信在微博上轉載「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到底什麼心態?
※李天一是不是有內情?
※IPO 中律師的水平如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