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果到行動:什麼是有用的工作計劃

一個好的工作計劃,一方面可以幫助任何經理/管理者有效管理和跟蹤項目進度,確保按時完成;另一方面能夠保證員工的工作幸福感和工作靈活性。

工作計劃是一個組織者,也是一個調度器。它能帶來的最好的結果是,每個項目能夠高效率完成,員工也對他們的職責和工作感到滿意。

以下是工作計劃準備指南

一 結果為導向

工作計劃是一個規劃和管理工具,用來規劃一個特定時間段(一天到幾年),發現要結果的問題,想要得到的結果,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

首先,你要提及你想要達到的目標,描述你想要得到的、可量化的結果;

然後,提供這個項目的日期,這是截止日期,將告訴你剩餘多少天去完成任務;

第三,將整個計劃分成更小的任務,並且加入員工,分配到每個人,這樣有利於監督,檢查團隊的績效;

第四,按照執行順序排列,並且完成他們。這期間可能需要資源支持,以及各種意外事件解決;

如果一個任務可以更加細分,那就細分到每個人,每個時間,並且讓每個人都在結束日期前交付項目。

以結果為導向,在參與式管理環境下的工作計劃流程圖

這期間,需要一個結果為導向(labor-oriented)的工作方式,和參與式管理(participatory management)的工作環境。建立一個讓員工參與和制定工作計劃的環境,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在制定計劃的時候,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我們都應該(1)從預期的目標/結果往回想,並列出如何達到目標的步驟;(2)回顧四個關於管理的關鍵問題,並以此作為框架,進行討論,確定思路。

二 管理與計劃

管理作為一種功能,是為了解決問題。計劃是為把它落到實處,

關於管理的四個關鍵問題——菲爾·巴特 博士

如果問題存在了一段時間,直到浮出水面才被發現和處理,這就是所謂的「應急管理」。

相反,如果明確了目標,就需要付諸行動來執行,這叫做「目標管理」。這種情況下,需要預想潛在問題並且預設解決方案。

很明顯,「目標管理」比「應急管理」來得更有效。

我們想要什麼?

這個問題涵括了問題的明確的大方向和目標、結果。相當於實現目標路上的「我們想去哪裡?」

一個團隊需要一個共同的願景,也就是它想要什麼。他可以是數據的增長、能力的提升、一個新的須知框架、一個更有效的運作方式或者任何帶給這個團隊改善的集體化的工項目標。

重要的一點是,這個目標必須是被選擇的,被理解的,被團體一致認可的,而不應該是一部分人的利益。

我們擁有什麼?

有輸入才有輸出,解決問題是輸出,而所有的人力、財力、物力都是輸入。相當於「我們在哪?」這個時候我們必須搜集、討論、分析(也就是所謂的境況分析)。這就要求對現有的資源支持和條件限制有清楚的認識。

這些資源包括勞動力、專業知識、活動場所、流動資金、設備和工具,以及人脈、媒體、經驗等等的軟實力。有些資源很容易被忽視。

如何利用我們目前擁有的去獲取我們想要得到的?

這涉及到策略,也就是「如何從A到B」的問題。結合可利用的資源,選擇一種合適的方法。

在這個階段,作為領導者或者自我管理者,必須制定一個規範或者組織形式來確保高效完成所有活動,並且不斷改變組織結構和進程來更好地實現目標。

當我們得到它時會發生什麼?

在實施方案之前,對於實施策略後可能產生的影響或者結果進行推測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計劃里這一步往往會被忽視。當結果很明確的時候,提前監管策劃,對於整個行動的監管和評估有巨大作用。

一個合格的計劃應該包含的內容

計劃是基於已經批准項目的工作提案,它確定項目所在的時間段,確定目標要解決的問題。

這個過程要使其具體( Specific )、可計量(measurable)、可實現(achievable)、現實(realistic)、有時間規劃的(time bound)。

SMART原則

綜上所述:

做工作計劃,必須首先提出問題。這個問題要具體:為什麼這個問題需要改變,應該在哪裡改變,何時改變,應進行詳細的分析說明;

其次,計劃必須要有一個結果,這個結果是可量化的。量化的方式,可以是時間、數量、增長率、百分比、效率的提高,等等;

第三,這個計劃的實施過程必有擁有可實現的資源依託,也就是上文我們所說的「我們在哪」;

第四,計劃的衡量結果必須是現實中可以反映的,擁有可以直觀展示的變化水平;

第五,所有的這一切,都在特定的時間內結束,並且細分到更小的時間節點,逐個完成。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張嘉佳,大冰?雞湯文的定義是什麼?
閱讀日本文學,例如海邊的卡夫卡,雪國,櫻花樹下,看到的都是很淺顯的文字表面,為什麼讀不懂讀不進去?
如何培養自己的系統思維?有哪些書可以可以推薦?
那些每年能看完數百甚至上千本書又不是看小說過流水帳的人,到底怎麼吸收、內化的?
為啥看書?

TAG:工作 | 管理 | 阅读 |